读不懂十三五规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创业!
作为创业大军的一份子,一直不断的关注十三五规划,国家的大形势如何,往大了说,直接影响整个创业的氛围和经济的走向,往小了说,影响创业者的心态和方向,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规避自己的风险,对未来进行有效投资。下面我将详细的从中国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全民创新的含义以及国家如何推动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中国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
通过十三五规划的解读,在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的放宽市场的准入,促进服务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也就是所说的“一个延伸、两个转变”: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第二,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第三,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几个转变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崭新的机遇的到来,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由原有的制造业为重的模式向服务型的模式进行转变,以前都是说“Made in China”,现在其实更重要的就是由单纯的生产、制造到高品质、专业化的转变,也就是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比如互联网+(O2O模式)、比如工业4.0等。
2、不是在一般性的产能上再去扩规模增量,而是一定要清楚,如果自己是一般性的制造业,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比如说,如果你过去是To B的企业,那么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目的是给客户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要推动生产型的服务业专业化,同时能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也就是上游和下游高附加值的环节。
3、国家希望的创业项目都是高品质的、精细化的,而不是粗制滥造,更不是通过无谓的低价策略、砸钱方式来烧一些伪需求,所谓高品质、精细化,在我看来就是你的项目有自己的技术壁垒,有自己的优势,并且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服务流程和规范,来为用户提高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比如外卖市场,如果仅仅关注送餐的速度而不关注品质(有些商家没有营业执照、脏乱差),那么这样的项目其实是不符合高品质的要求。
4、生活服务业,特别强调的就是精细,所谓精细就是,更加精准的定位你的客户,更加重视细分市场,并向高品质转变,而不是满足于生产一般性的产品。那么就要不断的推动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的中小企业能够奋发有为的向产业的高进发,一定是以用户为导向而不是单纯的去增加产能的投入。
二、人人说创新,到底怎么才算创新?
现在国家从战略层面上来提到创新,是目前这个阶段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今天中国的整个经济的增长其实需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从以前的规模、体量性的增长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其实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某个产品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需求,所以只有挖掘用户背后的需求,并且重新细分用户,深入到用户特定的场景里面,我们才能找到类似的需求。如果一个企业,就干了一件解决这种需求的事,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创新公司,企业最后整合了技术和资源,并且通过产品和服务,就会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壁垒和价值所在。
创新其实可以不需要搞得动静特别大,也没必要花太多的成本,而是用一套固有的逻辑和方法,被称之为精益创业或者是精益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用户的具体问题,锁定创新所想满足的特定客户群,这类客户群是不是可以被细分。
如果用户群太宽泛,其实不容易找到特定的需求,越精准的客户越容易找到特定的需求。找到精准和细分的用户群是创新中的第一步,但是这个用户群是不是能成立,需求是不是能够被满足,一定不是靠主观的想象,而是在特定的用户上进行小规模的验证,比如在特定的用户上找到专家级用户和粉丝型用户,专家级用户其实就是对使用特定产品和服务有特定的感受,这种需求特别的强烈,有点久病成医的感觉,特别愿意在这个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中有话要说,有改进一件要提,有专业的想法要分享,这类的用户是我们要继续创新成功的关键的重点。
把这类用户找到,然后围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流程,一步步的去了解他们,这个被称之为客户素描。而在客户素描的过程中把一个客户从使用到服务的完整流程给描绘出来,并且对完整流程进行总结,找到客户的关键节点和客户关键的痛点。
直接问客户的需求是问不到的,需求一定是找到的,而不是问到的,所以如果说一个产品经理告诉你,他们调研了很多,并访谈了很多,获取用户的需求,作为先一步开发的重点功能,我认为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后成为创新的一个保证。
需求不是被问出来的,但是痛点是只要留心就可以观察到。如果所有需求都是作为导流使用的,并且满足用户,这些产品就是开门性的产品,如果痛点的解决可以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变现需求,那么就是高利润的产品。把不同的痛点,归类形成特定的需求,只有在特定的需求上,不是上来生产销售,只是在特定的需求上做思想的发散,能够找到多种的解决方案,并且把其中最可行的方案来编制成可测试的方案,就是经营中的最小化可视产品迅速的回到之前调研的专家和客户群中间,测试自己的方案是不是解决了专家型用户的痛点,以及这种痛点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最经济最优的方案是不是能够得到有些人的认可,衡量你的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就是用户愿不愿意花钱买单,能不能成为你的第一批使用者乃至你的粉丝级用户,从而不断的去传播你的产品和服务,不断的去改善你的产品。
这种创新的方法论,在硅谷叫设计思维,又叫精益创新,就是根据用户在体验和反馈中的意见,在特定的方向上不断的测试不断的迭代。从1.0-N. 0高效的方式来不断的推出更好的体验,让用户有很强的参与感,而这个过程中间让我们的产品与客户形成一定的联系,让客户与企业和产品之间产生交流,由此甚至让用户成为我们的推广者,成为我们的研究人员,成为我们的重度参与者。
创业者必须去创新,这个创新体现的方面很多,但是绝对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可以看到,希望人们不仅仅是产生不断新创意,而是能够在高附加值领域做更加精细更加有品质的创新。
三、为了全民创新创业,国家打算怎么做?
通过对十三五规划的解读,国家层面上也在不加快对创业版和新三板的创新和改革,创新能有批量的发生,需要很多的要素在里面进行聚集,其中包括如下几个层面: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构成一个地区的创新繁荣包括一个企业的持续的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创新者之所以愿意承受风险,最大的就是获得资本市场的价值输出,除了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能赚到钱,获得较高的回报,这里的回报其实就是对创业团队的一种有效的激励。企业高估值,其实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有很高的价值回报,所以创新、创业能不能盘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资本市场,那么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其实是有两个主要的融资来源,分别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国融资来源的主体是以银行体系为代表的间接融资。
所谓间接融资,就是企业融资的85%甚至更多都是源于银行体系,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所需要的环境,是大量的资本要素不是通过银行以借贷的方式转入企业,而是一定要以投资的方式进入企业或者直接发放债券的方式能进入企业,也就是增加资本所有者与创新企业之间融资的比例。目前靠银行间接融资的方式很难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里面,最大的一点其实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对加快创业版和新三板的改革。新三板又称之为股转系统,其实是中国对中小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资本改革的抓手,那么本着宽进严管的方式,挂牌新三板比主板、创业板要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它从申请挂牌到受理,如果合规、材料符合,券商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大概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完成挂牌,目前挂牌新三板的就有四千多家。实际上有两年以上的规范期,有500万以上的注册资本,有信息或者创新产业的,他就可以来申请新三板,今天新三板虽然没有竞价交易,但是已经完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定价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所需要的上市逻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实只需要几千万就可以,需要有一个体系和制度,例如,怎么来知道自己的企业到底市值是多少,核心高管和创业团队能不能看到自己资本的市值,这其实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新三板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一个板块,其实是在聚集资本来帮助引导创新。证监会肖刚主席表示明年三月份会解决注册制的问题,注册制有了更好的结果也就意味着其实中国创新创业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资本市场的大门会为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打开,因为今天资本之所以难以或者说不能够批量的进入到创新创业领域,我们总感觉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尚未对资本的价格体系做更加深层次的改革,因为目前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公司,对自己的定价都高于市场,高的原因就是稀缺,稀缺的原因就是目前推行的审核制,大家为了上主板挤破头,还需排队,最后连续上几年都没有结果。
如果以后让市场决定定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能够便捷的融资,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创新企业和领域。其实有几点需要相信:相信市场的甄别能力,相信投资者自身的甄别能力,而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更多的要从事前转变为事后介入。事后事中有违规者,需要政府来处理,去查有违法损害股东利益的去监管。但是不能去前置的审批,因为权利只要在监管部门、审批部门,就会造成腐败。所以在这个逻辑里,李克强总理他们提出来的改革策略,就是松绑救市,放松管制就是放权救市。不让政府再过多的参与到可以由市场定价和决策的环境中,而由此让市场作为导向,让资本流入到未来由巨大回报的创新创业领域。让过去的刺激投资、刺激出口转为内需的培育为中心,真正让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能够深入研究自己的客户,能够在研究客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同质化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同质化,其本质是所服务和满足的客户和需求和竞争对手相同。如果能够从用户的全流程中找到新的痛点,找到新的需求,并且予以满足,其实就在选择不同的产品和销售体系,也会有巨大的不同。
最后明目张胆的给自己做个广告!“易陪练”项目成立于2015年9月,由国内知名行业(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等)专家、IT领域(百度、浪潮等)精英、海归高端人才组成,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实际道路驾驶培训O2O共享平台,目前产品正在开发和内测中,即将开启融资计划,有意向的创投圈朋友可以联系沟通了解项目。
本文为作者邢伟(易陪练联合创始人兼COO,微信号:xingwei8894)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