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的新书《场景革命》,如何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最近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场景革命》。这本书肇始于他在今年年初写的一篇文章《后阿里京东力量:“场景”重塑电商》。当时,他的思考是,手机在今天不仅是个人的计算中心,也作为社交器官重新甄别我们的生活状态。快速刷新的手机应用塑造着各种独特的 App 场景:微信+陌陌知乎+果壳、微博+豆瓣、大姨吗+美拉美妆、易到用车+航班管家、美图秀秀+蚂蜂窝……这些眼花缭乱的组合中,每一个用户的场景被选择、被重新定义。场景成了虚实交互融合的核心,网络人群视之为生活的意义所在。这些 App,也在对线下场景的改造中不断赋能。晒单、PS、摇一摇逐步成为规定动作,美食拍照、朋友圈拉仇恨比就餐更重要,造型比行动本身更重要,甚至很多时候喜欢跑步比跑步更重要。在移动流量场景化的背景下,每一个 App 就像定位清晰的黑洞,吸附数量巨大族群而聚焦,也不断屏蔽难以洞穿的人以群分。因此,产品变成了场景的解决方案。

那么,下一代电商的可能性有哪些?吴声对这个明天有了更大的兴趣:。超级平台之后,PC 时代已降,IOT(万物互联)崛起之时,到底什么是新的入口?微信公众号还是 HTML5?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逻辑与以人为中心的连接逻辑到底有什么本质不同?人、货、场原来是用户、产品和平台,现在的人、货、场,是不是意味着社群、极致单品和新场景的连接?“一系列的颠覆使我开始正视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类创造方法。”

从最初的思考,到酝酿,到最终出版成书,《场景革命》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场景”,本来是一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从电影角度讲,正是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同场景,意义大不一样。

当这个词被应用在互联网领域中时,场景常常表现为与游戏、社交、购物等互联网行为相关的、通过支付完成闭环的应用形态。我们通常称之为应用场景。其中能够触发用户沉浸式体验或者能够使用户长时间停留的应用形态,如视频、游戏、微信,可以被理解为超级入口;能够应用微信支付/支付宝完成交易的购物、用车、本地团购等场景可以被理解为支付场景。

场景是古已有之的生活逻辑,原先仅仅是线下的识别,现在有了线上的交互,则更添了增强现实的意义。吴声说,因为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社交网络,我们对想要的商品的识别、对信息的甄别与判断,现在可以由更信任的连接关系帮助完成。社群标签、达人推荐、场景解决方案,初始是营销手段与亚文化叙述,现在则一跃成为主流的商品打造能力。这背后蕴含着一个时代消费精神的巨大变化。

百度连接人与信息,京东连接人与商品,美团连接人与本地生活服务,河狸家连接人与手艺人,罗辑思维连接人与知识,微信连接人与人,腾讯负责连接一切。那么,连接之后呢?共享或者分享?谁帮助流量变现,谁又生成新的流量?答案是,无论实物、信息、视频抑或图文,打动人心的场景成了商业的胜负手。

吴声的观点是,无数亚文化的背后,既是碎片化的生存,也是碎片化的传播,更是碎片化的场景。因为社交沟通即时软件和智能手机的器官化,裂变式的放大能力和蜂窝式的自我复制,既造就群体性孤独,也成就新商业机会。

“场景复兴,万物互联。我们在场景的其兴也勃中,不难看到其亡也忽的宿命,然而如同人的生老病死,这个以加速度刷新的时代,正雄心勃勃地定义全新的游戏规则,谁会在乎抛弃或被抛弃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场景时代显然是对过去流量时代的一次革命而非改良。”

他说,场景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要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视为连接不同个体制造场景的工具;场景也成为一种能力体现,是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完成连接的高效率方法。客观上,场景因此而成为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方法论。

那么,什么是被互联网定义的新场景?

1、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上班开车遇堵时的喜马拉雅电台、范冰冰和李晨的“我们”、周末晚饭后的一部美剧、当代MOMA库布里克的书和电影。

2、场景是一种连接方式。通过二维码扫描或微信,连接人与商品或人与活动的优惠。酒店服务的互联网化或 O2O 化的典型场景是,360度全景看房、选房、客房扫码购物、微信服务号点评、客房微服务。通 App 或微信达成的连接,可以使酒店通过构建客人主导驱动的营销服务模型,打造以客人为中心的酒店场景。

3、场景是价值交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在微信公众号里实现阅读价值的期待和满足,进而通过微信支付完成打赏动作,就是一次典型的价值交换场景。在 YY 或 9158 虚拟送礼,在唱吧或在行上完成技能交换是同样的。e家洁小米空气净化器、VR眼镜、大疆无人机Google Pay 是新技能 get,更是新生活场景的悄然崛起。

4、场景构成堪比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譬如视频会议或思科网真,什么时间、多少人、电话连线接入、讨论何种议题,精确描摹了会议场景。再如一个人佩戴运动手环晚上 7 点去公园跑步,就是一个闭环动线,打造了真实的跑步运动场景。

可以想见,传统生活形态与新消费主张交错演进下,场景其实早已没有新旧之分。能够与场景参与者沟通诠释出新的价值与情感,才是我们主张的新场景精神与场景化思维。

因此,吴声的结论是,我们的连接通过场景来表达。选择何种场景,决定了支持什么样的连接方式;构建什么样的社群,最终成就什么样的亚文化。

从商业角度观察,没有场景,就没有社交状态的更新,没有互联网上分享的内容。所以,场景定义了我们的人格,定义了我们的付费规则,也定义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新的体验,伴随着新场景的创造;新的流行,伴随着对新场景的洞察;新的生活方式,亦即一种新场景的流行。未来的生活图谱将由场景定义,未来的商业生态也由场景搭建,未来是高毛利产品基于新场景蓬勃生长的红利期。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