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强再创业做文学评论平台:要用毒药干掉豆瓣
侯小强:我的朋友们,“毒药”今日正式上线。毒药是一款为电影、图书打分和点评的移动互联网工具。你可以在毒药上打满分更可打负分;可以获得一字千金的打赏;不做沉默大多数,爱谁谁,主观到底。想要最毒,就来毒药。下载地址:http://t.cn/R22JVsd http://t.cn/R22JtGf
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在5月19日用一篇题为《今夜,我去赴一场并不存在的约会》的网络热文,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他宣布创业,而新项目名为“毒药”,目前已经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正式上线。
从模式上看,“毒药”是一款类似豆瓣的实名电影书籍评论平台,同时又沿用了网络文学的“打赏”机制。侯小强给这款app的定位是“一款便捷地为电影和书打分和评价的移动互联网工具”。
侯小强5月19日下午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杜绝水军,让每个人都可以“真实、任性地”发表对电影和书的评论;对于作品来说,也可以形成良性的推荐机制,可以说这是个“小众点评网”。
按照自述中的规划,毒药未来会有中国最大的电影图书数据库,和不断完善的电影票房和首次公布的图书销售数据。不过目前,从各个角度看,“毒药”的方向都直指豆瓣——而不同于豆瓣的完全免费模式,这款app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的“打赏”设置。
“打赏”是网络文学近年来通用的一种赢利模式,即读者给喜欢的作者付“小费”,少则1元,多则几十万元,2009年兴起于起点中文网。有起点中文网资深编辑曾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前,由于盗版难以遏制,网络文学的VIP收费阅读几乎走到瓶颈,作者靠章节收费很难赚更多的钱,而打赏开辟了网站和作者新的收入渠道,双方一般五五分成。
侯小强说,“点赞”盛行朋友圈、豆瓣等各大社交网络,这些圈子却很少有像订阅号“逻辑思维”这种让碎片思维变现的渠道。
新浪微博或许可以是个参照。去年8月,微博已经开启打赏功能。根据微博2014年第四季度和年度财报,上线后的4个多月里,有近百万人次在微博里进行过打赏,其中医疗、财经、科技行业的作者被打赏次数最多,累计分给自媒体的收入超过1000万。
不过,从网络文学到文学评论,这种模式的套用是否可行,没有数据参照,“大神”和普通用户也都持不同看法。
“毒药”在app主页设置了“大神”(类似微博“大V”)和“广场”两个浏览单元,将电影、文学从业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广场区隔开来。
一位影评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毒药”目前的种子用户“既不专业又不红”,对她毫无吸引力,“真正写影评的人都是很骄傲的,也不会为这点打赏的钱就沾沾自喜。”
而另一位著名影评人藤井树则认为“毒药”创意不错,“因为豆瓣app实在不太好用,同时豆瓣上国外影片分数较准,而国内影片水军太多,如果‘毒药’评分系统够客观,这是个优势。”不过,关于打赏功能,到底有多少人愿意阅读评论同时给钱,她也同样持保留意见。
从目前还在内测的“打赏排行榜”结果来看,排名第一的影评收入高达2010元,用户收入也高达6000元以上。
深谙网络文学“打赏”之道的侯小强对于这一机制的设置有着自己的考虑,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打赏不一定局限于内容,也可以是勾搭、赞赏或礼节性地交往等。
在网络文学界,打赏一直是一种游戏,具备满足玩家虚荣心和欲望的游戏特质。对读者来说,虽说为了保住这个排行榜的地位要不断砸钱,但当上“总盟主”不仅能令其声名大震,而且可以享受权威带来的快感,在粉丝中发号施令捧红他想捧的作者。
上线第一天的晚上19:15,侯小强发微博称,“单篇微博六小时阅读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点击过十万。朋友圈完全被刷屏了。”
目前看来,“毒药”的第一步造势做的挺成功,侯小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天用户新增了十几万人,有用户就不愁,今天的表现超过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