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合并后,打车越来越贵,嘟嘟巴士却说:这是我们机会!
随着Uber并入滴滴出行,不少用户都发现,“补贴少到看不见,打车越来越贵了!”
事实上,滴滴和Uber的涨价从未止步:
Uber和滴滴的价格调整
在这种变化中,一些上班族开始把目光瞄向了更为“经济适用”的互联网巴士。互联网巴士最早是专门为白领上下班提供服务的一种出行方式,它最早的形态是大型企业、园区为了接驳自己的员工而形成的。
2015年,曾在 阿里巴巴 和 腾讯 都工作过的刘逸洵辞职创业,选择了互联网巴士领域,创办了 嘟嘟巴士 。嘟嘟巴士成立之初便针对城市交通潮汐化的特点,制定解决广大白领上下班品质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与的士的一对一服务和公交车的多对多服务不同,嘟嘟巴士在出行效率和出行成本间取得一个中点,是一种多对一的服务。相比小车它节约了城市道路资源,相比公交车它具有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嘟嘟巴士APP”完成线路查询、车票购买、车辆定位等操作。为了差异化产品,对比公交地铁每公里1-2毛、打车每公里1.5-2块的出行成本,嘟嘟巴士的价格则在每公里4毛。
嘟嘟巴士创始人兼CEO 刘逸洵
在去年那波 互联网创业 热潮中,刘逸洵完成了“4个月,4轮融资”的成绩。而最近的5月,他们刚刚做完第五轮融资(B轮融资),融资金额1亿人民币,由上市公司彩虹精化(002256)领投,国信基金等机构跟投。此前,嘟嘟巴士的投资方有梅花创投、 险峰华兴 等。
如今,运营1年有余,嘟嘟巴士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进驻12个城市,开辟1500条线路,拥有100万用户,月流水超过200万。
固定场景运营
目前,中国每天都有将近4.5亿人次出行需求,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出行的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滴滴出行收购考拉巴士,并宣布投资5亿入局,互联网巴士也受到更多关注。然而,好景不长,“烧钱补贴模式”难以在互联网巴士领域落地生根,滴滴巴士也很快更名“滴滴公交”,开始涉足实时公交领域,并不专攻互联网巴士市场。随着滴滴这样的头部玩家淡出互联网巴士的细分领域,留下的问号也不言而喻:互联网巴士与打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上)究竟有什么运营差异?
刘逸洵认为,相比打车领域这样“重资本、重流量”玩起来的生意,互联网巴士最大的特点在于场景固定(白领上下班、城际交通等)。在正式上线运营之前,刘逸洵带着团队进行了大量实践、数据收集和线路规划。“不能冒进,虽然依靠烧钱、导流,滴滴快速建立了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但在互联网巴士领域,这种玩法根本行不通,比低价你比不过传统巴士。”
刘逸洵分享了一个细节。“最早,我们想到了高铁站往返景区接送的线路,我们发现很多高铁站建立在城郊,且距离景区较远。我们去了广东的几个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后来发现这是个伪需求:在高铁站出来之后,有很多的载客摩托车、小车、三轮车等而且公交非常方便,大家方向不同,你不太可能去等一辆巴士,最后作罢。”
相比传统巴士的 商业模式 ,嘟嘟巴士最大的不同在于:
第一,线路规划。在产品上线之前,嘟嘟巴士根据城市出行热力图及大数据算法,匹配用户的个性需求,甚至可将线路途径的红绿灯、变道时间、用户最优上下车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算出最优线路。
第二,相比传统巴士服务,嘟嘟巴士还为用户提供各种车内服务,例如移动电源,医药急救箱,孕妇专座等。刘逸洵说,“当用户坐上了嘟嘟巴士,他们进入这个乘车场景后,我们就可以植入很多的增值服务。”
第三,除了固定线路外,用户也可以在平台发起线路:发起A点到B点的需求,到达平台的需求会迅速被获取处理,实现定制化出行。
在盈利能力方面,嘟嘟巴士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我们已经初步实现微盈,主要依靠卖票和车载Wi-Fi广告。”
8月27日,嘟嘟巴士& Auto Space战略合作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在这次发布会上,刘逸洵首次提出“出行服务标准2.0”的概念。他指出:对于智慧出行的概念,是时候进行重新定义——智慧出行,许多人提到这个名词仍然把关注点放在‘智慧’上,其实它本质还是出行,所以应该在‘智慧’的基础上,提升出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嘟嘟巴士推出‘出行服务标准2.0’概念也正是希望可以树立一个标杆,从细节上深耕巴士生活圈社交,引入多场景增值服务。
显然,嘟嘟巴士并不希望将“出行”的定义局限在特定领域,而是希望借新能源兴起的“东风”进行市场战略的进化升级。在此次发布会上,刘逸洵表示嘟嘟巴士将在未来把自己定位为“城市出行的服务商”,链接家、公共场所、公司的城市纽带。
帮助巴士车队管理、导流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看到,嘟嘟巴士实际上在做两件事:
首先,在供给端,它和国内重要城市的巴士车队合作,为他们提供SaaS服务,从而可以整合数据,动态调度巴士,管理运载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和嘟嘟巴士合作,那些闲置的巴士可以重新利用起来,他们可以被直接撮合到C端的需求上来。
其次,在需求端,嘟嘟巴士将每一个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分析。例如,他们住在哪里,去哪里上班,平时有什么出行目的地的偏好。通过汇集所有的信息后,嘟嘟巴士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设计线路,它们有上下班线路、城际线路、企业包车等等。
“出行行业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嘟嘟巴士将扮演一个中央数据处理中心的角色,我们将联合上下游的新能源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与投资人一起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为此嘟嘟巴士也专门搭建了一款车辆内部运转管理软件——5U车务助手,形成服务闭环:针对B端用户以多业务形态承接用车需求,针对C端用户汇集用户用车需求,以包车或固定班车业务形态提交给供应商,同时为车队提供车辆资源。”
公共交通将占出行方式90%
随着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实现了合并,国内打车市场基本战局已定:滴滴成为市场的寡头玩家,未来会进一步发挥“市场定价者”作用。在这种资费上涨趋势下,刘逸洵却认为,“这是对互联网巴士的一大利好消息。”当“1对1”的专车市场不断调价,更多中、低层用户会流失,更多非刚性、即时性需求会分散到其他平台,而更环保、经济适宜的互联网巴士则着极大潜力。
与小车相比,大巴的特质很明显,那就是缺乏时间与空间灵活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块状”也能变成它的优势:当下大城市交通拥堵、道路资源有限、出行呈潮汐化的现状,需要为此提供更精细化的解决方案。一辆巴士的投入能够释放至少40辆私家车运力,一条定制线路能平均缩减2/3通勤时间。
他乐观地估计,未来城市出行市场中有90%的份额是被公共交通瓜分,像互联网巴士、分时租赁都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觉得互联网巴士还在较初期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一直在布局着,等到但在3-5年以后,它就可以全面铺开,而分时租赁则需要更长的发展周期。”
在一些西方国家,当人们已经改变了“拥有汽车”的观念后,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在满足了一些个性化的路线需求后,互联网巴士实现了“批量次”地完成载客任务,同时,它的性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