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下投资人】牛奎光:寻找一拍即合的创业者
忙得要命
采访之前在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才发现 IDG 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最近这段时间接受的采访非常少,但他参与投资的项目却一点都不少,这包括纷享销客、杭州同盾、金山云、梆梆安全、安全狗、脉脉、找钢网、找塑料网等公司。所以,采访的时候,《创业邦》记者问他,是不是在刻意保持低调?他想了想说:“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做得比较多,没时间说。过去一年,忙得要命。”
在创投圈,很多人都说自己非常忙,甚至”醒着的时间都在工作“。牛奎光说,自己还没有忙到那么夸张的程度,“忙碌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有思考才很重要。正好赶上了创新创业的高潮,我们为创业者服务,也不能掉链子。”他在“忙得要命”的情况下还能一直保持热情,是因为投资是和创新的事情打交道,可以满足好奇心,“和新鲜事情打交道不容易让人疲倦。”牛奎光说。
从 2007 年加入 IDG 资本至今,牛奎光参与负责了几十个投资案例,侧重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和新兴技术等领域的投资。那么,这些年做过的最慢的投资决策是哪个?他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说:“还真没想起来,慢了就没意义了。我们会主动寻找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
这和他的投资风格不无关系。牛奎光说,很多时候,他并不是“高冷”地等创业者找上门来,而是主动进行大量的行业研究,在一片蓝海的竞争环境中寻找契合的创业者,“我们在寻找创业者,创业者也在寻找他们理想中的投资人,所以如果遇到彼此合适的,那就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对此,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对的人。“比如,IDG 早在 2013 年就投资了销售管理平台纷享销客,并从 A 轮一直跟投至现在的 C 轮。而在投资之前,牛奎光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他说,当时企业级产品在国内还没有热起来,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级产品会很快迎来爆发点。他当时的分析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办公必将成为趋势所在,而利用云计算方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困扰软件行业的盗版问题。他每周会看二三十个项目,往往每个项目都不会聊太长时间,但第一次见到纷享销客的创始人罗旭的时候,他居然和对方聊了五个半小时,他后来对这次长谈的形容是“聊得很激动很投缘也很开心”,原因也很简单:感觉对了嘛,人也对了嘛。
另一个例子则是专注于工作的职场社交 App 脉脉。牛奎光说,第一眼看到脉脉就感觉眼前一亮。而他早前曾去美国拜访职场社交网站 LinkedIn,感觉这家公司的模式太好了,国内却还没有类似产品,所以他一直在“虎视眈眈”地等待机会的出现,这个机会就是脉脉,同样是职场社交,脉脉不仅一开始就从移动端起步,在产品逻辑上还具有更多中国式特色,比如基于线下熟人关系衍生出来的“二度人脉”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IDG投资脉脉,总共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全部投资流程,这应该也是牛奎光做出的最快的投资决策,“中国以前都是熟人社会,但脉脉让我们逐渐进入商业社会,职业社交在中国一定会慢慢发展起来。”
那么,投过的最得意的案子是哪一个?这对投资人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很容易有厚此薄彼的嫌疑。牛奎光也很聪明地避开了这个陷阱,他用了一个很经典的回复:最好的案子永远是下一个。不过,他对自己投资过的项目都很有信心,因为从目前看来,它们发展都不错。
当然也有错过的好项目,他直言不讳地说。但“投资领域变化太快了,不能老是纠结于过去错过的项目”。
所有的投资都是投人
牛奎光所在的 IDG 资本一贯以投人著称,近两年更是积极支持年轻人创业。IDG 资本在 2014 年开启了“自由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30名怀有创业梦想的30岁以下年轻人,IDG资本为入选的 “自由人”们提供的不仅是5~10万美元的年薪,更包括参与 IDG 资本内部投资案例、广泛接触 IDG 资本平台上的人脉资源、互联网高管导师的一对一指导等机会,帮助他们将创业或职业思路梳理清晰,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踏上创业历程。在当下的创业大潮下,这无疑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牛奎光说,“自由人”计划目前进展得非常好,IDG 不仅支持他们准备创业,也非常有可能投资他们的创业项目。
“年轻人是未来,”牛奎光这么说。他说,所有的投资都是投人,而年轻人会逐渐主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方式,并成为消费主流。他说,创业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挑战非常大,“创业者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用了一个英文单词 deserve。
谈到喜欢的创业者类型,牛奎光说,他自己更倾向于欣赏志向远大、不怕吃苦、踏实做事儿的创业者,对比较浮夸和浮躁的创业者可能会敬而远之。
有人说,当下的创业热潮堪比当年的上山下乡。牛奎光听到后说:“上山下乡咱没经历过,但1999 年的互联网泡沫总还是记得的,现在比当年有着更大、更真实的机会,这是创业的好时代。”
但是,如何看待泡沫呢?牛奎光说,在机会比较多的时候,确实会比较容易出现泡沫,但泡沫背后依然蕴含着机会。对于他主要关注的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等 to B 领域的项目,牛奎光充满信心:“to B 都是面向客户的,比较理性,至少在这些领域我认为还没有泡沫。”他打了一个比喻:to C 的事儿是小汽车,起步快,但变数也多;而to B 领域的事情是火车,虽然起步慢,但更有持久力和耐力,是“后发制人”的节奏。而 IDG 资本可算是对 to B 领域关注最多、最久的 VC 之一,多年前曾成功投资金蝶软件、神州数码、朗新科技、慧聪网等公司,这几年又先后投了纷享销客、杭州同盾、金山云、梆梆安全、安全狗、脉脉、找钢网、找塑料网等公司,在这个领域积累了颇多经验,可谓早有布局。
牛奎光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在互联网圈,有个非常著名的群体,就是清华 1996 级,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搜狗 CEO 王小川,此外还包括有道 CEO 周枫,联合创办团购导航网站团 800 后又担任易信 CEO 的胡琛,以及先后创办点点网、啪啪、乌鸦等社交产品的许朝军,等等。他们在入学时赶上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上学期间参与了 ChinaRen 的创业,毕业后经历了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灭,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选择创业,这十几年来几乎见证并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牛奎光是 1997 级。他开玩笑说,自己那时读大一大二,在这群大三大四的师兄们的带领下打工。毕业后,因为对商业更感兴趣,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互联网圈,而是加入咨询公司麦肯锡,期间参与了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战略制定、市场进入、运营管理提升和政府关系战略的咨询。2007 年牛奎光加入 IDG 资本,这对他而言,算是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回归互联网圈。
牛奎光说,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在课本里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而这也是他所深深认同的。他坚信效率是驱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为什么我对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这么看好,就是因为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云计算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效率驱动转型的时代。很高兴,我们迎来了这个时代。”
《创业邦》采访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把你的人生故事拍成一部 100 分钟的电影,那么投资生涯会占多少分钟?牛奎光听完后脱口而出:“哎,挺好的问题,我还没想过呢。”然后,他反问记者,并利用这个时间段想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我的投资生涯会在这部电影里占 60 分钟,因为投资既可以满足人的好奇心,也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