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开一家咖啡馆,除了优秀的内部管理,还应该注意哪些?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昨天

我路过一家咖啡馆

那里已经被换下招牌

改成了沙县小吃

。。。。。。

最近实体店的倒闭大家并不陌生

包括咖啡馆

无论是众筹模式还是少数人出资

这几个月多数咖啡馆都承受着实体行业共同的压力

即使当初创始人有着美好的文艺梦

即使盈利与否都无关重要

2015年6月,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在中国遭重挫,总裁称已被欠薪八个月

2014年, 在北京号称“史上最多美女股东”的众筹咖啡馆《HER COFFEE》倒闭

2014年,杭州的众筹咖啡馆《聚咖啡》经营亏损,倒闭

2014年,在多个省份拥有分店的《很多人的咖啡馆》倒闭

......

数据看不到的,是无数默默坚持自己梦想的独立精品咖啡馆们!

氛围有点沉闷,以上是部分事实

但我们在为一些独立咖啡馆提供精品咖啡豆源的这段时间里

也看到了一些逆势而上的案例

本文不涉及团队管理问题

分享几点游粒子的看法

仅供参考


一、产品:必须是顾客导向,而不是受文艺驱使满足自己

曾经和朋友探讨文创和咖啡的一些联系,文创行业和普通行业的一个区别在于,产品和运营融入了很多发起人的个人情怀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而咖啡管虽然有很多精神的寄托,但对于更多人来说,是一个比KFC和麦当劳更小资更安静的场所,更偏向商业化,毕竟大多人过来是因为消遣,甚至商务会客。这些就决定了咖啡馆的运营方向,更多的应该是顾客导向,而不是很多咖啡馆的现状——以咖啡馆主的文艺梦来安排产品的结构和服务态度,对精品的追求和金钱的不屑转变成产品和价格的单一以及对顾客的高冷。而那些逆袭的咖啡馆儿,一定不是最安静最有逼格的店,而是热闹又暖心的活动场所。

二、区隔:文艺气息同质化严重,不谈店铺的定位,至少你需要有点与众不

经常我们看到一家店倒下,都会叹息,那么温馨那么小资的一个小馆子,为什么就说倒就倒了。但事实是,很多人可以分分钟在隔壁小巷里找到类似的文艺咖啡馆。文艺在中国的咖啡界是一个特殊现象,也是已经是用烂的词汇,或许位于土耳其的《绝命毒师》主题咖啡馆是一个启示,从一开始,游粒咖啡也坚持做中国最不文艺的咖啡豆品牌,顾客需要的是愉悦的体验,要的是好的产品,即使文艺疲惫了也可以有其他新鲜的方式。

三、选址:实惠的沙县小吃也看地段,低消费频次的咖啡馆看综合

虽然大家都懂,但还是希望大家重视,3W是特例,普通咖啡馆还是属于传统行业,躲进安静清幽的角落里,逼格杠杠,但大部分结果是惨淡的。对于地段的选取,除了人流量、人口结构、消费力等等,还需要考虑到咖啡这一产品的特殊性:部分人群怕失眠、部分人群无法接受口感、翻台率低、消费频次低等等。

四、推广:社交强需求 分享就是推广

非核心商圈的实体店都有一个弊端,所能影响到的客户群体多是路过或者附近的人群,随机性以及区域限制强,因此市场瓶颈明显。但咖啡店有个优势,具有优质的社交环境和容易接受的产品,因此很多店规规矩矩的经营,客流稳定,但不上不下,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产出效益低。互联网时代,对社交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咖啡厅的角色更多应该从咖啡的销售场地转向娱乐、交流平台,主动产出一些主题活动。

五、产品:用最主流的产品拿下主流市场 培养用户习惯是巨头做的事

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建议,也是在为一些咖啡馆供豆过程中印证的事实。以豆源为例,市场主流的是以意式浓缩为基底的各种花式咖啡,单品咖啡虽然程上升趋势,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占比仍然太低。因此我们现阶段的重点是各种精品意式拼配豆,但前期,整个团队花了大量成本研发出了小众的精品豆。如果主打单品,坚持非主流,也许几年以后会变好,但大部分可能都会被商业规律淘汰。

最后,游粒子觉得这是一个寄托理想的行业,但并不是轻松就把钱赚的大行业,大众的消费习惯并没成熟。也许在物质充斥的社会里,大家都需要一块精神的净土来承载生活,承载事业。我们也由衷希望随着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馆子壮大,他们一定会越来越迷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