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考察学习笔记:Better Finance,SoFi,Zestfinance & RealCrowd
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以来国内风险投资的一大风口,P2P,智能理财,征信,保险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层出不穷,很多在融资的时候都会提及一大堆美国benchmark公司的名字,Lending Club,Ondeck Capital去年也先后成功上市,前者市值高峰时接近100亿美元。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很发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FinTech的机会?他们创新的逻辑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脉络可循?中国企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带着这些问题,报名参加了英途组织的互联网金融学习考察团,一周的时间会在旧金山拜访大约20家左右公司。
好东西不能独自占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学习。
今天先分享四家公司:Better Finance,SoFi,Zestfinance & RealCrowd
Better Finance:
2009年成立,基于自己的技术平台,向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已完成三轮4000多万美元的融资
面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叫SmartBiz,本质上是做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帮助美国的中小企业更快速和高效的申请一种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利率在6-8%左右,平均贷款金额11万美元。用户获取渠道主要是与Sam‘s Club这样的公司合作。最终放款单位还是大银行,原来这些银行嫌弃这些中小企业服务起来太麻烦,虽然有政府担保,但是流程还复杂,投入产出比不高。SmartBiz的价值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
面对消费者的产品叫SmartPay,主要与运营商合作,为低信用的消费者提供一种快捷的融资租赁解决方案。用户可以直接拿走手机,然后分期付款给公司,很像国内的各种分期金融服务。平均每笔贷款金额450美元(应该是都在买iphone吧),用户承受的实际利率超过100%,坏账率也高于20%。SmartPay的价值主要在于:1)为低信用的用户提供了alternative的金融分期解决方案;2)放款速度快,3分钟审核;3)帮助运营商销售了手机产品
SoFi
2011年成立,A Financial Marketplace for Early Career Professional
完成多轮融资,国内的人人网也是股东,据说准备今年IPO
已完成31亿美元的放贷额,从学生贷款业务延展到了个人贷款和抵押贷款
发展速度惊人,相比Lending Club和Prosper,用更短的时间超过了30亿美元房贷额
这家公司的模式国内大部分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很了解了,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理解上的偏差
SoFi的学生贷款是Re-financing,面对的群体是毕业后的优质群体,有稳定和不错的收入以及现金流。SoFi经过评估后,用更低的价格给予他们贷款,用于还清之前较高的学生贷款。所以,SoFi的模式非常smart,不是直接不管不顾,将钱直接借给校内没有还款能力的大学生。而是挑选毕业后的rising star,为他们提供服务。
SoFi的资金成本非常非常低,可以做到2%左右。原因:1)美国第一家做到证券化的P2P;2)美国本来的存款利率就很低;3)从银行拿到的Debt成本也很低。
SoFi最大的价值是有能力把年轻人里面最优质的人群给提溜出来。美国的金融机构原来对待所有的年轻人基本上是一视同仁,利率都一样,这些年轻人吃亏了。而Sofi解决了这个问题,优秀的借款人风险低,理应得到更加优惠的利率。
国内能做SoFi的模式吗?我觉得很难,原因:1)学贷在中国很少,不存在re-finance的需求;2)目前资产证券化很难,P2P的资金成本太高。
最后,国内做校园分期的兄弟们,请不要再忽悠,把自己跟SoFi做比较了,这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和商业模式。
ZestFinance
2009年成立,基于大数据和machine learning互联网金融公司,美国最火的方向, big but traditional market+big data/machine learning=disruptive innovation
累计融资超过1亿美元,最新一轮中国的京东也参与了,并且还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三条产品线,ZestCash面向FICO评分500-600分的sub prime市场, Basix面对FICO评分600-700的Near Prime市场,国际市场。
核心是全新的算法和模型,结果大幅度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坏账率和运营成本
RealCrowd
2013年成立,房地产股权众筹平台
YC的上一届毕业生,完成1.6M的种子轮融资
商业模式是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除了债务融资,传统股权融资,REITS之外的一种新的股权融资渠道。面对的投资人是美国政府定义的合格投资人,也就是有钱人(平台上的投资人平均年收入超过60万美元),也有一些机构投资人会通过平台参与投资。
主要做商业地产,上线56个房地产项目,累计募资超过5000万美元,最快的一个3天募集了130万美元
本质是将原来进入门槛很高的REITS产品直接通过众筹变成中产阶级也能参与的固定收益产品
挑战是似乎互联网扮演的角色有限,比较难有网络效应,迅速起量,或者占据用户,或者占据房地产开发商
Key Takeaways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中国有监管的挑战,在美国也是一样,这些公司的founder无一例外都提到了美国政府监管太厉害,反而羡慕中国的环境。因此,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永远会领先于监管的改变,核心是是否真的创造价值。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业初期可以享受deregulation的红利,BUT这种红利是不持续的。
这些创业公司几个路子,或者是服务于没有被服务好的用户,例如:SoFi,或者是服务没有被服务,或者大银行不愿意服务的用户,往往整体而言信用比较差,例如:BetterFinance的SmartPay,ZestFinance的ZestCash;或者提供alternative的融资渠道,例如;RealCrowd;或者通过技术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例如:BetterFinance和ZestFinance。美国这么发达的金融服务业,还有这么多可提高的地方,可服务的人群,中国的空间应该更大。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面对细分人群,细分的消费场景都有机会。
FICO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征信数据只能覆盖1.5亿左右用户,且不完善,这是个问题。但我相信,现在的数据量是海量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会在这方面快速赶上,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