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两轮电动汽车“凌云”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
7月20日消息,凌云智能正式宣布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由极客帮创投、云基金、宽带资本、红杉中国、真格、高瓴等九家创投机构合投。这个曾经仅4人的团队在2014年做出了中国第一款两轮电动汽车,并在一年里实现估值翻36倍。
(凌云概念车)
(Lit Motors)
2014年8月,凌云车完成首次载人实验,凌云车可载两人,其驾驶习惯和普通四轮汽车完全相同,而相比另一款两轮电动汽车Lit Motors,更加“汽车化”。
据凌云智能创始人祝凌云介绍,目前凌云车已解决了两轮汽车的核心技术难题:用机械陀螺仪控制车辆平衡,通俗来讲是将航空航天领域的姿态控制技术,也是手机上的陀螺仪技术,运用在汽车上,只用前后仅两个轮子就能让汽车在高速行驶保持平衡,一旦系统发现汽车车身有倾斜,会自动使它校正。
而从技术层面,凌云车还有一大创新:分插片式电池组。由于两轮汽车体积和重量都只有普通汽车的一半,电池能耗可以做到现有市场电动汽车的三分之一,祝凌云和他的团队因此选择了电池组,每片电池组重量大约在 12 到 15 公斤之间,能够支持 60 — 70 公里的续航,使凌云车不必依赖目前建设尚不成熟的充电桩,每次拔出电池组在家充电即可。
在驾驶体验上,祝凌云强调,这就是一辆汽车,其驾驶体验和普通汽车完全一样,而且还能实现四轮汽车无法想象的超酷功能:百公里高速转弯没有侧倾感,零半径调头,平行横着开进入停车位。
机器猫的传送门
祝凌云,毕业于北京航天大学机械专业。自2005年开始,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写过10多本工程类专业书、在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做过兼职讲师、写过软件,还有无数好玩的发明。
(祝凌云和他的新“玩具”)
比如他最近的新“玩具”是一台喷气式自行车:将飞机用的喷气式发动机装在了自行车上;他还曾做出极高性价比的HID手电筒,“它的亮度相当于4个汽车大灯,可以将放在其光下的纸燃烧。”祝凌云告诉创业邦。2012年,祝凌云开发独轮车Airwheel,也正是它让其开始关注交通出行工具。
“交通市场有很大潜力,当然,终极目标是机器猫的传送门。”祝凌云笑说。
完成了Airwheel的前期开发,祝凌云开始思考:“电动汽车是一个方向,而在所有电动汽车中,小型化、轻型化是趋势,在所有小型、轻型化方案中,经过很多选择,我认为两轮是最佳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两轮车相比较而言,不仅更轻更小,同时更节能、更机动灵活,颠簸震动也更小,驾驶感因此会很舒适。
但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是在技术上,还有观念上。
虽然理论层面,两轮车的百公里耗电为4度,而一般四轮电动汽车耗电在20度左右,它可以完美实现人们短距离出行的能源消耗等问题,但两轮车也必须面临诸如安全、平衡等相对更凸显的挑战。
从2014年年底,祝凌云就在不停下功夫,除了融资,过去一年里他扩大了团队,从最初的4人变成14人,其中工业设计、机械、电控的负责人分别来自于奔驰、长城、现代;核心平衡系统的小组主要来自中国航天。
这会为其带来核心技术上的升级,具体将体现在2016年推出高端版验证车型:具有百公里3秒的加速性,以及一千公里以上的续航。
目前,凌云车正在申请诸如车辆控制、机械结构等专利,正如上文所说,用机械陀螺仪控制车辆平衡,解决车辆平衡的核心算法是其“竞争壁垒”。接下来,凌云车会选择和其他车联网产品合作,整合自动驾驶、车联网应用、云及大数据等技术于其中。
祝凌云想要在3年内实现凌云车的量产,但他如今必须解决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牌照。“我们正在全力准备,除了去拿整车市场资质等硬件标准外,还会去参加相关政府部门的各种活动,去发声,去教育市场。”祝凌云告诉创业邦。
以下为凌云车天使投资人,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观点:
创业邦:如何评价祝凌云?
蒋涛:我和凌云认识十年,祝凌云是典型的极客,当他和我说想做两轮电动车的时候,我就相信他能做出来。这是我对他个人技术实力的认可,但没想到他只有4个人,花了不到200万,半年时间就做出了第一台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的两轮电动车。
创业邦:为何此次融资有9家机构合投?
蒋涛:因为这个耀眼的样车,看过特别是试驾过的朋友都想买一台,几乎所有闻讯而来的VC都想投,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项目要走向量产实用还有巨大的风险:政策,技术,市场 ,但我们都希望中国能出现类似Tesla的革命性产品,两轮电动汽车有这个机会,它符合全球轻型化,清洁能源化的大趋势。
创业邦:对凌云车,您是无比坚信它的成功还是只是赌一把?
蒋涛:凌云可能成为先烈,但是两轮电动汽车一定会成为新品类,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