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模块化的移动产品都不靠谱?
你可能听说过,有一款叫 BLOCKS 的模块化智能手表在 Kickstarter 上成功筹得了 160 多万美元,这一数字并不算低。5000 多名用户进行了支付并希望在 2016 年 5 月收货。
BLOCKS 的模块化,体现在它只提供一个表盘,附带 5 个可替换的表带组件,每个组件只包含一个或一组功能,例如 GPS、NFC、心率监测等。此外,还有 SIM 卡、额外电池等模块。总体上,组件们功能齐全,但你却不能同时戴在手上。
2014 年 Gogole I/O 大会上展示的 Project Ara 模块化手机,目标是给你可更换的屏幕、Wi-Fi 和蓝牙、处理器等。尽管当时还不能开机,也不妨碍它在各家媒体上被争相报道。
同样,BLOCKS 上线不到 1 小时就完成了 25 万美元的众筹目标,可见至少就目前来说,模块化的概念还能打动不少用户。
BLOCKS 模块化智能手表
听上去,模块化的手机和手表有其优势,可以自由组合功能、按需更新部分组件而节省开支......但事实上未必这样简单。
这类可自由拆卸的移动产品,在做工和完成度上很难与整机出售的手机、手表相比,可能厚度更厚、缝隙更大。在使用体验上,也会凭空多出来装卸的步骤,与追求简化操作的趋势背道而驰。另外,为了获取完整的功能,你将不得不随身携带额外的模块,虽然体积不大,却很可能增加你的负担。
Google 的 Project Ara 模块化手机,延后到明年推出
更加关键的问题是,硬件供应商们不一定喜欢模块化。
在手机和手表类产品的组件上,例如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等,每一种都只有两三家供应商可供选择。苹果、三星、小米的产品每年都有大量稳定的订单递给供应商,这些大公司能拿到相对较低的价格。若是换成一家订单量不大的小团队,例如做模块化手机的,供应商给出的价格可能会偏高,因此并没有降低成本,单个模块的售价也就没什么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你不可能以 45 美元 (约合 285 元) 的成本价,买到一块 iPhone 6 的显示屏的原因。
比 Project Ara 更快,荷兰初创公司 Fairphone 将于下个月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模块化手机 Fairphone 2,3660 元的售价搭配其中端的配置,包括高通骁龙 801 CPU、2 GB 内存、800 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 5.1 系统等,似乎比相同配置的 Android 手机还要贵些......而 Fairphone 官方表示,2016 年的目标销量为 10 万台,可能也很难在供应商那边讨到便宜。
不过这些都没有软件缺失的问题来得严重。
苹果和 Google 几乎占领了移动设备系统的全部市场,每年更新的系统和软件,对硬件的要求也一直在变,你升级单个模块,可能并不能获得整体产品的提升,该卡顿的会继续卡,用不上的功能可能还是用不上。尽管 Project Ara 是 Google 自己的项目,可能也无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改变。
除了系统,那些游戏、应用开发商为了提供最好的性能表现,也都会要求你使用最新的硬件。
如果你的设备总是处于一种新老组合的状态,你几乎很难获得最好的使用体验。
也许,你会回忆从前那段组装电脑的时光,它和现在这些模块化产品是多么相似。你自己单独购买 CPU、显卡、声卡、主板、上网卡、光驱、机箱......无论怎样,在相同配置下,你都能比购买品牌机省下几千元,虽然组装电脑可能会丑些。
但在手机、手表这样的移动设备上,除了配置,外观、重量、和尺寸都变得十分重要了,随时准备见人的东西,你得拿得出手。
而模块化的移动产品,可能并不适合如今这个时代,你似乎没有理由把它当成主力设备使用。而它们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可能是作为极客的玩具,权且当它是如今越来越像的移动设备追求差异化的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