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德国工厂裁员进行时,电动化转型难于上青天?
起风了,那就裁员吧!
近日,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警告称,其位于德国东部的茨维考工厂可能会裁员。据外媒报道,由于“市场状况”,大众将在该工厂解雇269名员工,这些员工为期12个月的合同于近期到期,公司将不再续签。该工厂的工人代表正计划与大众管理层会面。
历史的故事正重新上演,今年2月份,福特汽车也曾宣布,解雇其在欧洲约11%的员工,涉及3800个工作岗位,在德国和英国的工人将受到最严重打击,未来三年将分别裁减约2300和1300个工作岗位。福特裁员是为了削减成本并向电动汽车转型,而大众在裁员降本增效的同时,今年下半年也加速了智能化布局。
降本增效,不得不做的选择
据了解,大众不准备为该厂以固定期限合同雇佣的工人续签合同。到10月底,该工厂雇用的约10700名工人中预计将会有数百名工人受此影响,该工厂共有2000多名员工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
此外,工会代表给大众管理层写了一封信,询问大众汽车对电动车需求的应对措施,以及该工厂是否会保持三班制的运营。有媒体报道称,大众汽车计划当地时间周四在德国茨维考工厂召开员工会议,但并未告知会议具体细节。
据外媒知情人士透露,在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减少是其裁员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众汽车在德国生产电动车的工厂主要有4家,分别是茨维考、汉诺威、德累斯顿和埃姆登。2018年,大众汽车宣布投资12.9亿美元(当前约92.88亿元人民币)改造茨维考工厂,将其从生产内燃机汽车转型为生产电动汽车。
尽管电动车制造需要的员工人数比内燃机汽车少,但彼时该工厂计划通过增加产量来保持员工数量的稳定。目前,茨维考工厂主要生产大众ID.3、ID.4和ID.5及其它大众品牌电动汽车,如奥迪Q4 e-tron和Cupra Born等。
据Marklines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大众在欧洲生产9.7万辆电动汽车,但仅售出了7.3万辆,而同期特斯拉Model Y销量为10万辆。
外媒报道称,茨维考工厂所在的德国萨克森州经济部长承认,大众目前正面临销售问题,需要采取新举措来吸引潜在买家考虑德国汽车。他指出,一种可能的选择是鼓励萨克森州的企业租赁大众汽车,并呼吁大众寻找新方法来提高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大众汽车在德国的日子早现端倪。6月底,大众汽车就削减了埃姆登工厂电动ID.4紧凑型SUV和ID.7轿车两款车型的产量,正是因为需求量比原计划产量低了近30%。
新能源汽车赛道异常激烈,欧洲经济又处于疲软期,这些外部环境让急于转型的大众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方式最大程度达成降本的目的。
消费需求走弱,电动车致命一击
8月3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3%,与7月持平。其中,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8月通胀率分别为6.4%、5.7%、5.5%和2.4%。
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高于市场预期,此前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在2022年10月达到10.6%的峰值后有所下降,但近几个月下降速度有所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政府势必会提高利率,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贷款成本随之增加,加之本就不断上涨的新车价格,使得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需求降低。
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似乎并不悲观。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32.16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欧洲市场交付量约为21.9万辆,占比68%,同比增长28%。
业内分析师认为,今年上半年迎来复苏,销量增长只是填补过去一年左右积累的积压订单,潜在的需求不振才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据德国商业日报Handelsblatt报道,大众旗下的电动汽车在德国本土市场的销量远远低于公司预期,高管透露部分电动车型的需求“已降至零”。
业内的谨慎态度不无道理,尽管欧洲汽车销量数据表现可观,但欧洲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却不断下滑,特斯拉和中国品牌的强劲让其忧心忡忡。
今年上半年,欧洲新车销量达到了656万辆,同比增长17%,但比2019和2018同期分别减少186万和213万辆。此外,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欧洲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62%,而柴油车的销量下降了9%。德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为48682辆,同比增长69%,是迄今为止欧洲市场中销量最多的。
细看之下,到底是哪些品牌占据了欧洲市场呢?
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3个品牌分别是特斯拉、名爵和斯柯达,分别增长了1.3%、0.77%和0.55%的份额,而菲亚特、起亚、现代、标致和雪铁龙市场份额下滑最严重。
具体到车型来看,最畅销的电动车是特斯拉的Model Y及Model 3,紧随其后的是大众ID系列。今年上半年,大众市场份额为10.6%,相比十年前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份额还仅有0.54%,目前已经提升至2.82%。大众高管坦言,特斯拉降价对于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燃油车型的订单也明显下降。
今年4月,特斯拉降价潮吹向欧洲,Model S和Model X全系车型价格调降10000欧元,Model Y Performance降价4000欧元,Model 3 Performance降价6000欧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降价3000欧元,Model 3标准续航降价2000欧元。本就紧张的消费需求,在特斯拉降价的刺激下,无疑分流了不少欧洲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福特、大众纷纷裁员之际,特斯拉却已申请批准扩建其位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现有工厂,计划将柏林地区工厂的产能翻一番,达到每年100万辆汽车。同时,工厂员工人数将从目前的10000多人增加到约22500人。
中国品牌崛起,大众智能化短板难补
特斯拉在全球掀起降价潮,对各个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大众来说,所面临的劲敌不止一个,作为中国车企出海的重要一站,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都瞄准欧洲。
汽车咨询公司Inovev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新电动汽车中,中国品牌占8%,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慕尼黑车展上,共计有7家中国汽车品牌正式参展,包括比亚迪、零跑、名爵、小鹏、阿维塔等品牌。近五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欧洲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份额有很大提升,已从2017年的19%提升至2022年的36%。
车展上,小鹏汽车还公布了欧洲市场扩展战略,年内进军德国市场、明年进入法国、英国市场。与此同时,浙江零跑科技也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向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推出五款车型。
价格和智能化成为中国品牌的核心优势,而这恰恰也是大众所缺少的。据JatoDynamics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均价为31829欧元,而欧洲均价为55821欧元,美国则高达63864欧元。报告认为,中国在推动电动汽车广泛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行业为大众生产价格实惠的入门级汽车的能力。
同时,中国品牌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认可。2022年,中国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车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助驾驶,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各种无人驾驶场景开始示范应用。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目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超过六成,排在第一。
向中国品牌取经的时代已然开启,为填补智能化和电动化短板,今年7月份大众宣布与小鹏合作,看中的正是其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双方基于小鹏G9的车型平台、智能座舱和智驾软件等技术方面优势,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B级纯电车型,计划在2026年启动生产。
近日,根据此前大众CARIAD公司任命合资公司CEO、地平线任命CTO的约定,地平线将从内部软件算法团队抽调上百人至与大众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而随着人员调入,合资公司规模有望达300人。据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畅已加入,规划的业务范围包括L2级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
2022年10月,大众宣布投资24亿欧元,让其软件子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并控股60%。彼时,该交易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直到最近才传出新进展。
只不过此举能否填补大众智能化短板,依旧很难说。因为作为大众除欧洲以外的另一重要市场,大众在华市场表现可以说非常不佳。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销量占比降至33.21%,低于欧洲地区;去年同期为37.94%,彼时中国还是大众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华失守导致大众下调了2023年的销量目标,预计全年交付量将介于900万至950万辆之间。
前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曾坦言,德国汽车企业向中国靠拢、通过合作促进创新是正确的,大众与小鹏、奔驰与吉利、宝马与长城的合作是如今的新现实,如果能够将中国的生产工业能力与欧洲的品牌力结合,对于双方都有利。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软件能力一向是制约大众的短板,与地平线、小鹏的合作何时能转化成实质性的效果,需要时间和机遇。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讲话
-
本田在中国市场电动化加速,决定2027年后不再售卖燃油车型
-
分析师:保时捷为转型电动化,曾向比亚迪、理想寻求合作却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