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辟谣高管离职,后脚上市改款车型,铁娘子能拯救小鹏跌跌不休的惨淡销量吗?
近日,针对市场“多名核心高管离职”传闻,小鹏汽车回应有关媒体,“文章存在不实,我们会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方”。
据报道,公司多名核心高管涉及离职传闻,其中涉及两位副总裁级高管和两名核心创始成员,其中,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已经离职;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红也将离职,目前处于休假状态。两名核心创始成员夏珩和何涛也或将发生业务变动,夏珩将转去负责小鹏的各项自主零部件业务,何涛则去向不明。
3月10日,传闻发生的第二天,小鹏汽车改款车型P7i开卖,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让小鹏获得了一波难得的声量。不过,已深陷销量下滑泥潭的小鹏汽车若想脱困并不容易,由内部动荡引发的蝴蝶效应早已让其付出“代价”。
空穴来风,必有其因
虽然小鹏汽车否认了“多名核心高管离职”传闻,但“不实”程度有多少,并未具体说明。外界对此番辟谣存疑有情可原,因为自2022 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已经多次调整组织架构。
去年10月份,小鹏汽车便开始进行人事调整,成立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平衡、OTA五大委员会。其中,何小鹏担任前三大委员会主任,何涛(联合创始人)担任产销平衡委员会主任,陈永海(互联网业务副总裁)担任OTA委员会主任。
同时,小鹏汽车E车型产品平台负责人为廖青红,小鹏P7和G9均由该平台打造,F平台则由夏珩负责,两大平台负责人均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1个月后,11月30日,“二把手”夏珩因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和个人事务原因,辞任执行董事,但保留了总裁职位,并宣称今后工作精力将更加聚焦于产品。
不过,今年1月底,“铁娘子”王凤英被任命为总裁,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及销售体系,原本属于廖青红和夏珩的部分业务实际上已交由其负责。
何小鹏为何对这位空降高管如此信任?
首先,王凤英有经验在手。加入小鹏汽车之前,她已经在长城汽车工作三十余年,从一线销售开始,一直晋升到各种领导职位,包括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她的领导力和专业能力在业界有目共睹,可以说一手打造了长城的销售体系,能把她收入囊中自然足够信任。
再者,小鹏G9 上市失利让何小鹏“震怒”。他曾十分自信地宣称小鹏 G9 是 “50 万以内最好的 SUV”,但现实却狠狠一击,被寄予厚望的 G9月销不过 2000 辆左右。在今年1月年终总结会上,何小鹏更是直言,公司组织能力导致部门低效,“这样的组织都是让基层同学在干活,管理同学有很多人都要淘汰,要激励或者是要重新筛选。”
据媒体报道,今年小鹏汽车在多个业务条线仍在进行人事调整和工作内容变动,但未向全员发布通知邮件。不过,据天眼查显示,2月和3月,夏珩接连卸任广州小鹏科技和广东小鹏科技法人、经理、董事,由何小鹏亲自补位。
这种种迹象都让人嗅到“二把手”淡出的味道,也难怪外界会对高管离职传闻持有保留态度。问题是,“破”了以后是否真能再“立”?
内部动荡引发蝴蝶效应
对小鹏来说,2022年是“失守”的一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厂商中,小鹏汽车排名倒数第一,销量仅12.0万辆,理想则排名第九略胜一筹,销量为13.5万辆,但同比增速却远超小鹏达48.2%。
何小鹏把这一切归咎于G9的哑火,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人事调整,但G9或许只是导火索,小鹏汽车长久形成的战略习惯势必造成今日积重难返局面。
首先,小鹏汽车内部管理混乱,营销失误的教训直接表现在G9上。2022年9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首款起售价超过30万的车型小鹏G9,这款集所有领先技术打造的重磅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800V电压平台等多项技术。但却是华而不实的存在,当天的发布会便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吐槽会”,高价低配、产品配置冗杂让人感到失望。相关数据显示,发布会后,小鹏G9大定比例较低且出现了不少退订单。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开始上映,发布会第二天,何小鹏便“火速”调整价格和配置, G9在上市后“48小时”居然迎来二次上市。尽管何小鹏虚心听取市场反馈,但调整速度之快却也让人对小鹏上线产品的“草率”持有怀疑,毕竟汽车是需要技术含量的产品,光速横跳的态度不免让人感到“儿戏”。
这种失误与小鹏汽车内部管理混乱不无关系,各业务线长期处于“打架”态势,把对产品的研发用在了内部斗争上,势必会影响产品的最终状态。而何小鹏对于内部人员的管理似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相关媒体报道,何小鹏“不喜欢搞一堆经营的事情”,且与产品有关的事情,他会拍板大方向,但不会看太细。
何小鹏在年终总结会上坦言,小鹏汽车的组织能力导致部门低效,为领导的数据而生、为汇报而生,没有为客户导向和为单产品、精品为导向,不是为多产品同时并行开发的逻辑。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已有过P7成功经验的小鹏,会在G9上犯了许多基础错误,无论在技术配置、定价战略还是营销规划上都“自成一派”。当一个集体向心力不足时,G9滑铁卢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
正如上文所述,这之后何小鹏便反思公司问题,并调整了组织架构和人事管理。然而,新环境需要新的凝聚力,从传统车企走来的王凤英风格严厉,是在短时内将散沙聚齐,还是引发更多的人事变动需要小鹏迎接挑战。
不把消费者放“心”上,输在细节
除内部管理原因外,小鹏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始终未把消费者放在“心”上。王凤英加盟后第一个舆论挑战便是由此带来的“闹剧”,令人哭笑不得。
3月3日,一位小鹏车主吐槽,小鹏的车机更新APP需要车辆前置摄像头人脸认证,用户要下车并半跪在地才能验证成功。这是因为该APP并非小鹏车机系统中自带的APP,而是第三方应用。第三方APP在功能开发中,一般默认用户使用的是手机或Pad等设备,并没有适配车机系统的APP。于是,当第三方APP需要人脸验证时,便出现了让人尴尬的一幕。
尽管小鹏再次光速致歉承认失误,并下架相关第三方应用着手优化,但比认错更宝贵的是少出错,更何况是如此基础的“错误”。小鹏汽车既然没有安装车内摄像头,却还要上线该功能,只能说明产品设计不合理,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实际情况,对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细节把握不足。
这种不足是因为小鹏汽车把对实用性的设计精力更多放在了技术上,而作为一种出行工具,消费者对于“实用”的需求是远超“技术”的,这在销量对比上可窥。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中,比亚迪仍一骑绝尘,稳居榜首;“蔚小理”中,理想排名第七,销量达31761辆,蔚来紧随其后排名第八,销量达20663辆,而小鹏则跌出前十,排名第十三,销量11228辆,同比大幅下滑41.4%。
甚至哪吒汽车2月份的月销量也远超小鹏汽车,这不得不说哪吒汽车主打低价策略成果显著。而同样是布局中高端市场的“蔚小理”为何差异如此显著?
蔚来汽车加速扩张换电体系,理想汽车则在家庭化产品上下足功夫,它们主打的策略点都与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切身需求相关。相比之下,小鹏汽车主打的智能驾驶似乎还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共鸣。
据IDC 发布《中国消费者智能汽车态度与意愿调查报告》,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可 L5 级自动驾驶的长期前景,但仍然认为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消费者厌恶繁琐,因而倾向于追求智能体验的整体性。对于车辆的在线功能与服务,主流群体的首选是车辆的前装配置,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与用车体验本身更加紧密地结合。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期待是以实用体验为基础的,智能化如果不能为实用性和安全性服务,那就宁愿选择不够智能的比亚迪。
在客户思维和客户口碑上,何小鹏也承认,小鹏汽车过于注重科技创新,但并未能让客户及时感受到。
那么,小鹏汽车近日新出的改款车型P7i又如何呢?
作为改款车型,全新P7i定位为超智能轿跑,在外观上没有太大变化,主要针对智能平台、整车性能和操控、充电和能耗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价格区间则为 24.99 万元到 33.99 万元,尽管顶配价格下降一万,但入门版本则上涨了 2 万元。
这自然引发了部分准消费者的不满,因为就在P7i上市之前,小鹏P7清库现象已非常普遍,叠加优惠直降3.5万元,顶配车型也仅需20万多一点。P7i如果在配置上无法达到消费者预期,会对这款被视为“稻草”的车型造成影响。
毕竟,对于目前的小鹏来说,“卖出去”比“做出来”更为紧要。根据小鹏汽车规划,2025年经营利润转正,最低综合毛利要达到17%;到2027年销量目标超过120万辆,在全自动驾驶汽车里占据30%市场份额。
毫无疑问,顶风上市的P7i,要承受的未知压力还有更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