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1移动头显:399元的VR入场券 你买吗?
半个多月前,VR新秀Pico发布了旗下首款虚拟现实头盔Pico 1。目前,产品还处于众筹阶段,预计将于本月开始量产。
这款售价399元,号称入门级别的VR头显,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呢?下面就和电科技一起来体验一发吧。
外观:设计简洁细致
就算是在VR这样一个充满概念的领域,Pico 的品牌设计也可以算得上独树一帜:以小鸟的形象作为标志,象征精密、细致的产品观念。
事实也是这样的吗?
外包装设计简洁大方,在各个场合不断重复出现的草绿色在细节中强化着Pico的品牌形象。
机身主体为塑料材质,以黑白两色为主。机身上方为调节焦距的滚轮和开机按钮;右侧有一返回键和一小块触屏区域,并附带有音量按键;机身下方为3.5mm耳机接口和Micro USB供电接口。
头显自重约300克,采用环绕型头带,松紧可调节。与眼部四周直接接触部分附有柔软的海绵垫层,与机身用橡胶连接,对佩戴产生的挤压效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体验:入门级产品的标杆之作
手机盒子与机身完全独立,该部分材质有些单薄,安装手机至少需要5个步骤,抽插略显生涩。
Pico 1这类非一体式移动VR头盔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高,电科技此次评测采用的是NUBIA Z9,机器搭载高通骁龙810八核 64位CPU,Adreno(TM)430 GPU,3GB RAM,32GB ROM ,屏幕采用的是5.2英寸 1080P 夏普屏。
手机与设备之间采用蓝牙连接,声音通过头显输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Pico VR 目前还没有IOS版本,只有安卓用户可以使用。
NUBIA Z9质量为192g,是一款比较重的手机,再加上Pico 1,差不多有将近1斤的重量,对头部还是有了比较大的负担。
可能是工程机的缘故,电科技拿到的这款头显触屏区域并没有实际作用,需要事先将内容打开才能进行体验,给操作增加了麻烦。
如果在观看VR内容的同时手机有电话切入,可以按电源键接听,这一设计还是十分人性化的。
眩晕对于VR头显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衡量指标:重要但没有明确的可量化标准。就个人而言,Pico 1并没有给我带来明显的眩晕感;也有体验者表示,观看2分钟左右便会有轻微眩晕感出现。
在画面效果上,1080p、424ppi的NUBIA Z9虽然达到了视网膜屏水准,但对于VR而言还是有些不足,像素感十分明显。另外,Pico 1的视场角为96度,与同类产品相比并不十分出色,左右能瞄到眼镜边框,往下看还能看见自己的鼻尖。
内容缺乏是所有VR设备都面临的问题。Pico VR拥有十余款游戏应用可供下载,而视频多以3D片源为主,与期待中的沉浸式体验仍有差距。
思考:Mobile VR当下的意义何在?
Pico 1对自己的定位是一款入门级的移动VR设备,应该说,这与产品的实际表现还是非常符合的。想体验一下被炒得火热的VR视频、VR游戏究竟是什么样的吗?Pico 1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不过话说回来,在缺乏黏性应用的前提下,愿意为入门级体验买单的用户又有多少呢?
实际上这就涉及到产品的定位问题。Pico CEO周宏伟认为,Mobile VR代表虚拟现实产品的未来。
的确,在过去几十年中,计算设备经历了一个从巨型到小型,从有线到无线的的发展历程。强计算力、高灵活度毋庸置疑是产品追求的目标。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VR也不会违背技术发展的规律。
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内Mobile VR会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的主流产品。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效果需要极其强大的硬件支持,Facebook就曾建议Oculus Rift用户使用英伟达GeForce 970或Radeon 290显卡,即使是PC机也鲜有虚拟现实所需的图形处理能力。
手机的运算能力与高配PC点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盒子类VR头盔更是受到手机屏幕、处理器、内存等硬件条件的制约,短期内的提升程度可以预期。
一体机则可以看作是手机与盒子的叠加,体验和价格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可能会是最晚成熟的产品形态。
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手机盒子作为最常见的Mobile VR产品,教育市场也许是其最大的意义所在。一方面,在尽量放低用户体验门槛的前提下,保证虚拟现实技术应该有的体验;另一方面,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一个到达更多消费者的输出渠道。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盒子”这种产品形态将会一直存在。体验好、价格低是这类产品的机会所在,即将发布的Pico的旗舰产品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