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骗”?曾经的独角兽柔宇为何迎来至暗时刻?
提到折叠屏手机,三星和华为无疑是如今最抢眼的两个品牌,小米也凭借广大的受众基础在这个不算大的市场中分到了一杯羹。而在这些大品牌之外,还有一家国产品牌也专攻柔性屏技术多年,并一度成为了行业“独角兽”,它就是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刘自鸿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年仅26岁的他选择了创业,柔宇科技就此诞生。柔宇科技身上也体现出了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朝气和冲劲,没有采用业界主流的LTPS工艺,而是独立研发了ULT-NSSP工艺,简化生产流程,提高良品率。也正是靠着自研的核心技术,让外界普遍对其前景表示看好。
2019年,成立七年的柔宇迎来了辉煌时刻:公司刚刚完成F轮融资,估值达到60亿美元。创始人刘自鸿更是春风得意,名列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第222位,身价达到了119.5亿元。
看起来,一颗自主品牌的新星就要冉冉升起,但不曾想,短暂的辉煌时刻却成为了柔宇一路滑向深渊的开始。
怒怼小米的行业新锐
柔宇科技首次走入大众视线,是在2019年1月。
当时,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上宣布,小米做出了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随后,华为也宣布将会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手机。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这大概就是一出新产品面世之际,两大巨头争夺“第一”头衔的传统戏码,不过此时一个意外的搅局者出现了。
在小米高调宣传折叠屏手机后不久,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突然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篇针对小米的“檄文”。他在文中毫不客气地指出,柔宇在2018年推出的柔派才是全球首款真正可折叠的柔性屏智能手机,就连三星也只能屈居第二。樊俊超直言,小米是在“炒概念以混淆视听”,其“价值观很low,不值得尊重”。
樊俊超“开团”之后,柔宇创始人刘自鸿也迅速跟进,表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就这样,这家已经发布了创新性产品但仍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终于走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虽然在公众这里的知名度不高,但柔宇科技称得上一度是媒体和资本的宠儿。
2013年,柔宇科技发布了超薄柔性显示背板,并获得了两轮来自风投机构的投资;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了0.01毫米厚的全球最薄仅彩色柔性显示屏,并在次年获得了价值11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随后的几年中,柔宇科技又和李宁、爱奇艺、中国移动、空中客车、LV、中兴等各行业巨头达成了合作,并一路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这样的明星资本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
柔宇科技之所以能受到众多资本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其坚持自研技术,符合国内发展“一芯一屏”的整体背景。此外,柔宇科技的产品频繁出现在各种发布会上,还获得了路透社、BBC等媒体的高度评价,也就让资本对它有了更多信心。
尽管资本对其充满信心,但关于柔宇是否是又一个“PPT公司”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这是因为柔宇科技至今没有大规模落地销售的产品(尤其是B端),这最终也让柔宇滑向了深渊。
“有本事你拿货来卖啊”
“有本事你拿货来卖啊”。这句话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嘲讽友商的名言,也适用于主动碰瓷小米的柔宇。
在柔性屏领域,柔宇科技选择了自研ULT-NSSP的独木桥,并声称拥有30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勇气固然值得称赞,但量产成本、良品率、产品技术指标等严峻的现实问题却也在顷刻间大规模浮出水面。
柔宇科技对这些核心指标长期避而不谈。事实上,从其产品的实际表现来看,公众也很难相信柔宇科技有能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就以柔宇科技最知名的手机来说,其最新的产品,发售已近两年的柔派2在京东上只有2000多条评价,有媒体走访上海某电子商城询问线下销量,工作人员表示在以处理价出售的情况下,每个月还是只能售出两三台,“知名度很小”。要知道,这还是柔宇科技请到了著名博主“天才小熊猫”带货后交出的成绩单。
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已经说明了
柔宇曾经尝试成为华为柔性屏的供应商,但由于“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需要”而被拒绝—— 柔宇生产的屏幕PPI最多只能达到300出头,而三星Galaxy Fold的PPI达到了362,华为Mate X据称更是达到了414,品质差距可见一斑。
既然消费电子领域不行,那么其他B端业务呢?
据柔宇介绍,智能交通、运动时尚、文艺传媒、智能家居、教育办公等领域都有他们的客户,即便刨去LV、李宁这样和屏幕关系不大的服装品牌,空客、丰田、中国中车这样的客户也应该能为他们带来不少订单。
但很遗憾,现实并非如此。
柔宇科技此前公开的上市招股书里披露,2018-2020上半年间,其类六代全柔性屏量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实际产量分别只有1760张,14560张和1230张。
如此产量自然很难满足这些大客户的需求,柔宇的营收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2020年底,柔宇科技准备上市,根据其公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7-2020上班年的的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年半中,柔宇科技总共亏损了31.95亿元。
虽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但柔宇科技的胃口却很大,IPO拟募资达到了144.39亿元,在科创板排队企业中,仅落后于京东数科的204亿元和吉利汽车的200亿元。
对此,似乎就连柔宇科技自己都感到些许忐忑,在招股书中写道:
1.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2.公司在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或存在不利影响
3.公司收入可能无法按计划增长
4.公司亏损金额可能持续扩大
而在证监会宣布将对柔宇科技进行抽检之后,柔宇就主动撤回了IPO材料,上市之旅还没正式开始就仓促结束。
上市失败后,柔宇科技的日子变得更加困难。
近日,柔宇科技又被曝出大规模欠薪,10月的薪酬至今仍未发放。刘自鸿在公司全体大会中表示,预计12月会有新的融资,并在12月底或1月初发放薪酬。还有柔宇员工透露,公司HR已向员工表明会发放额外薪资补偿或期权奖励。
但预计中的这笔融资能否顺利到账仍有不确定性,柔宇的这个年关并不好过,就连刘自鸿都承认自己陷入了至暗时刻。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骗?
由于柔宇科技长期出现在各类展会和活动中并获得了不少融资,却一直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让很多人怀疑这是一家“PPT”公司,甚至还名列“深圳四大骗”之列,企业形象可谓糟糕。
让柔宇陷入如今困境的,更多的是其对于自家技术的盲目乐观。
在柔宇的构想中,自研的ULT-NSSP技术设备投资成本低,良品率高,生产出的产品可靠性也强。不过,也许是因为柔宇的概念太过超前,现有技术水平撑不起他们先进的理念,也可能单纯地是因为柔宇走错了方向。总之,从其始终没有打入任何手机大厂供应链的事实来看,只能说实际情况和柔宇的构想相去甚远。
不管是PPT“骗子”也好,发展策略有误也罢,由此造成的损失都应该由柔宇自己承担。而在产品落地遥遥无期,自身盈利能力堪忧的情况下谋求上市,就有一些想要割散户韭菜的味道了。
那么,柔宇科技还有希望东山再起吗?今年11月,柔宇科技宣布获得了一笔总计6亿人民币的大额订单,将从2022年开始向客户交付柔性OLED显示模组。这笔订单的总额已经超过了柔宇2017-2019三年营收的总和,看起来它极有可能会成为柔宇的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这名神秘大客户是谁?这笔钱又会如何付清?这些关键的问题柔宇依然没有说清楚。实际上,柔宇一天不把围绕在技术路线、资金以及订单上的问题说清楚,柔宇身上“骗子”的标签就一天都除不掉,不管它乐意还是不乐意。
曾经的“独角兽”柔宇之所以走向了今天的至暗时刻,所有的道路其实都是自己精心选择的。
电科技专注于TMT领域报道,青云计划、百+计划获得者。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称号、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请登录:
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务合作请洽:
marketinghttp://www.diankeji.com/newsdiankeji.com
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通付盾入选苏州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名单
-
OTT独角兽酷开科技赋能需求端改革,打通内容电商大屏通路
-
曾被指为“骗子”的柔宇科技终止上市进程,年销量仅有2万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