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计划撞上阿里 Lending Club商业模式解秘
本报记者 黄锴 上海报道
“虽然不确定具体日期,但我现在随时准备着去美国,按下那个IPO的按钮。”9月17日,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现中国点融网联合创始人苏海德(Soul Htit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如此表示。
8月27日,Lending Club正式向SEC提交了招股文件,根据招股书的内容,Lending Club 预计以50亿美元的估值公开募集5亿美元,主要承销商将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招股书同时披露,Lending CLub本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资本支出和偿付债务。
“但你知道,阿里巴巴(滚动资讯)本周五就要上市,许多美国的投资人正在抛售谷歌、苹果等公司的股票,准备抢购阿里巴巴的股票。这是个非常时期,我们并不想挤在这个时点上市。”苏海德坦言,“但无论如何,我们想尽快完成IPO。”
成立于2007年的Lending Club,过去几年间共计获得4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谷歌、KPCB、黑石、T.Rowe Price等。今年4月,Lending Club完成最后一笔融资时,估值已高达37.6亿美元,而其上市后的估值将达50亿美元。眼下,公司的交易规模已4倍于竞争对手Prosper。
在苏海德看来,基金之所以给出这样的估值,是由于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先进,“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增长非常迅速,而且全球的P2P公司中,很少有像我们这样能产生盈利的公司。”
模式创新
在全球范围内,Lending Club并非P2P始祖。和2005年成立的P2P鼻祖Zopa相比,它晚了两年,即便是和美国同行Prosper相比也晚了一年。在它成立的2007年,连中国市场上都已经成立了P2P企业。
即便赶了晚集,Lending Club却不甘落后。成立7年来,Lending Club 已经累计撮合了50亿美元的贷款,并向出借人支付了接近5亿美元的利息。仅今年上半年,Lending CLub 的新增贷款和营收就分别达到了18亿美元和8690万美元。
目前,Lending Club的商业模式是,其与犹他州特许实业银行WebBank展开合作,WebBank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后,将债权出售给Lending Club,Lending Club再将债权以收益权凭证的形式卖给出借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以完成借贷交易。换言之,投资人购买的Lending Club发行的“会员偿付支持债券”,通过这种形式,放款人就成了P2P平台的无担保债权人,而非是借款人的债权人。
当平台上的出借人放出的贷款出现违约时,出借人将独自承担投资的损失,Lending Club并不给予补偿。在整个交易中,Lending Club扮演的是一个信息媒介的角色,为借贷双方匹配供需,但不会提供与资金保障有关的其他服务。用苏海德的话说,这种纯平台的性质,也让Lending Club的商业模式成为“零风险”。
从贷款标的来看,Lending Club目前提供的个人贷款额为1000美元到35000美元,小微企业贷款额为10万美元,贷款利率从6%至24%。
在苏海德看来,Lending Club的最大优势有两方面,一是开放透明,“无论是好消息或坏消息都不会隐藏”,二是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据Lending Club方面称,一般银行的操作费用比率在5%至7%,而Lending Club的数字低于2%,且每个季度还在不断下降。
就技术创新,苏海德举了两个例子。当借款人在Lending Club平台上提出申请时,他5分钟后就可以拿到贷款,无论是早晨还是深夜。与此同时,投资人则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分散在多个标的上。事实上,大部分使用Lending Club的人会把自己的资金拆分为很小的部分(最小的投资额为25美元),分散到数十笔投资上。而传统的商业银行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点。
在此基础上,“如果哪一天政府找到Lending Club,需要查看各种交易的数据和细节,我们半个小时内就可以把这些信息全部给到他,”苏海德称,“而一般的机构,至少要两个月才能把这些信息都整理出来。”
盈利之惑
从表面上看,Lending Club在P2P领域孤军作战,事实上,围绕着P2P的上下游,有一群公司正在为Lending Club服务。
除了美国三大征信局为Lending Club提供征信服务外,还有综合债权资产二级交易平台 Foliofn为Lending Club管理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不难发现,Lending Club采用的证券模式,决定了其可以从二级市场上衍生出更多创新业务。不少投资者在二级交易平台建立了投资组合,在每个时点上,都有大量的权证在售。
有了二级交易平台,Lending Club又成立了投资咨询公司LC Advisor。LC Advisor从证券市场募资,投资于Lending Club上的项目。据悉,LC Advisor旗下两只基金均为通过信托持有,一只基金投资于所有等级的贷款,而另一只基金投资只投资于评级为A和B的贷款。起初,最低的投资额度是10万美元,且只对经认可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开放购买。之后,基金的最低投资额度提高到50万美元。
眼下,Lending Club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三部分:首先是交易费用,即借贷的息差。根据招股书的描述,息差的范围从1%至6%不等。第二是服务费用,向个人投资者收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款人还贷后向投资者收取单笔本金的1%;二是投资者每月底在册的借款总资产年化平均1.3%的维护费用。第三类是管理费用,Lending Club会向通过有限合伙形式投资的授信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用,费率从0.75%至1.25%不等。
然而,作为全球第一家冲击上市的P2P公司,Lending Club今年的财务数据却并不亮眼。2014年上半年,Lending Club出现了1649万美元的净亏损,而2013年则盈利500多万美元。
从财报中不难发现,Lending Club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由于其在销售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大幅支出。今年上半年,公司在销售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支出高达398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公司的市场支出才3904万美元。
苏海德坦言,Lending Club眼下最大的挑战并非风险,而是让更多人了解和知晓Lending Club,从而以低廉的贷款利率尽可能地多吸引到那些优质的借款人。
“你知道,美国现在只有10%的民众知道Lending Club,剩下的公众大多从银行或朋友那儿借款。但问朋友借款后没有后续服务,银行的产品也可能并不适合借款人。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向市场推广Lending Club,而这统统需要资金。”
除了大量投入的市场营销费用之外,造成净亏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股权激励。招股书显示,2014年上半年的股权激励费用达到1535万美金,去年同期仅147万美金。
无论如何,苏海德相信,Lending Club的上市会对全球的P2P公司产生影响。“会有更多的P2P公司考虑上市这条路,监管层也会进一步考虑自己担负的监管责任。”他说道,“对我而言,我必须让公司的信息更透明,让更多投资人读懂和了解Lending Club。”
翼龙贷总裁王思聪认为,Lending Club的上市对国内P2P公司来说绝对是个利好。至少,人们看到了“用技术来撕开金融口子”的成功可能。不过,P2P企业在国内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法律和监管瓶颈,要在国内上市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苏海德看来,P2P公司想要上市,必须一开始就采用透明、公开的业务模式。如果起初公司对平台上的借贷信息不公开,或弄虚作假,之后再想修正,那么上市也就几乎不可能。(编辑 卢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