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暂停后或重启 长期政策利好互联网金融发展
DoNews 3月19日消息(记者 周勤燕)自3月13日央行下发文件紧急叫停线下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后,昨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洪波在出席时论坛表示,线下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后,鉴定达标后可能还可以做。这也表明,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业务或将迎来解封的曙光。
第三方支付前途光明
在下令暂停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业务后,16日央行再下文件,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多位人士分析认为,央行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连下重拳,或将“第三方支付企业一棍子打死”。一些行业人士表示,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接连的打压措施,有可能是借助行政权利巩固相关企业如银联的垄断地位,阻碍互联网企业的创新。
但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向DoNews记者透露,目前外界对央行举措存在误读。该人士表示,由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发展太快,步子太大,监管一方目前有点跟不上节奏。腾讯、阿里两家企业站在各自的商业角度构思计划好了未来和每一步,但金融监管还没有,比如第三方支付,不仅涉及支付司,还涉及货币司,未来跨境还会涉及到外汇管理局。李克强总理曾对央行承诺见证放权,与此同时,也要求央行严把风险。“金融天然就很脆弱。可能作为每个市场主体而言有点小题大做,但央行作为金融秩序的守护者,还是比较看重”。
他分析,对于第三方支付央行不但不可能打死,而且也不会限制其发展。未来一年,央行将“择机推广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只要不出现大的大问题,第三方支付的形势是好的,但可能在短期内没有利好。“整个金融改革将在两会后加快进程, 央行会很忙。”
“互联网金融会有的”
有分析表示,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按照第三方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新产品要提前30天报备,但支付公司未按照制度履行,新产品均未向央行报备。
此外,二维码在技术上也有安全漏洞,包括二维码如何生成、如何防范风险等技术保障问题,都没有解决。央行对待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这两个尚在互联网金融“襁褓”中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此次叫停后,除了要求相关公司进行报备、评估风险外,还需要互联网公司进行拿出切实可行的风控方法。
一位参与设计过虚拟信用卡的人士透露,在金融最为核心的风控环节,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与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相比,减弱了好几个级别。但互联网风控可以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突破传统金融的樊篱和桎梏。
央行内部人士表示,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需要加强自身风控和技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对于虚拟信用卡业务,目前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可能市场上会出现类似的替代品。“但互联网金融创新会有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会有的。”
蔡洪波在今日发言中表示,交易清算协会下一步将倡导会员加强自我约束和规范,加强对创新服务的研究很跟踪,对明显违规、明显有失公平的创新配合监管开展整顿和改进。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在接下来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颠覆者,这将是互联网企业在漫漫征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完)
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洪波发言要点:
蔡洪波表示,互联网金融是创新与风险相伴相生,相互均衡相互创新的。对互联网金融来讲,创新是互联网端的冲动,风险在金融端的约束。
银行卡发卡需要进行面签,并非中国特有的监管要求。虚拟信用卡省去和弱化了身份验证的环节,从合规性和安全性方面带来了风险。而二维码目前技术标准缺失,虽然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是否能达到金融支付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二维码支付在安全性、交易不可抵赖性等方面还有待探讨,等相关标准体系等建立以后,鉴定达标后我觉得有可能还可以这么做。”
在市场自律方面,企业应该坚持自律先行,加强市场自我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其背后如果不能防范较大的风险,是带有缺陷的创新。
在监管方面,金融监管建立在行业自律之上。如果自律做得好,监管的弹性就很大。否则监管强度会变大、是刚性的。只要业务相同,原则上就应该执行统一的标准,包括线上线下监管原则也应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