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说:终端与联结,智能硬件远没有到用户拐点
导言:站在极致体验的的角度,只要是反人类的事情未来就必须颠覆。
iDoNews 业内人说 第498期 12月11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从18世纪中叶第一台珍妮纺纱机的诞生,到19世纪中叶完全进入蒸汽机时代,工业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主体一套解决方案,吃了一个世纪的红利;直至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逐渐成熟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慢慢到来。
从1969年因特网的诞生,到2014年全球16亿台组装电脑,互联网时代仅用了45年走向世界;但是100年与45年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包括在量级上。关键问题在于1993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Simon,到2007年第一代苹果,到2014年智能手机数量首次超过组装电脑,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21年。红利期如此短暂,颠覆者来的如此的快,这是时代的不同。就如KK所说,一切都是指数级的变化。
时代的大浪越来越快,冲击着人类的认知。它出乎意料,却又造就了无数必然。那下一个时代是什么?上帝已经在琢磨了。
▌一、终端
几周前电影《星际穿越》正火爆,“黑洞”、“多维空间”、“高维碎片”、“广义相对论”开始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这场物理学引发的大家想,已经持续很久。我一直很爱科幻电影,不只是为了炫酷的感官刺激,还有它所代表的未来的呈现。
科幻电影出自导演之手,历史的演进却来自市场和用户。未来将由一个个时代所组成,他们互相颠覆并延续着,就像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变化的只是终端载体,延续的是互联网的开放和互通。
终端由固定到移动,这是体验上的升级,是毋庸置疑的进步。但是反过来想,每天带着一个小方块在裤兜里,这也是一个挺反人类的事儿。站在极致体验的的角度,只要是反人类的事情未来就必须颠覆。
但是一个终端的产生和结束都是用户习惯带来的。现在的人们习惯于低头族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盘踞了人们几乎所有的任何碎片时间,这一方面是移动终端的便利使得人们放弃了一部分感官体验,另一部分则是因为终端联结的互联网强大的内容是支撑习惯的重要动力。
回头看看我们周围只有手机吗?我们真的习惯于低头族的生活吗?我们是被智能手机所绑架还是被互联网所绑架?我们需要的是正视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真实世界的镜像,应该有其正确的位置和作用,吐槽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也大有人在。
其实我们的周围终端早已无处不再:电视、音响、冰箱、汽车、自行车、可穿戴设备等等,任何有输入或输出功能,或者可能提供这些功能的设备都应该是生活中的终端。换句话说任何可以实现用户交互的屏都是终端,只是实体形态的变化。终端无处不在。
▌二、联结
组装电脑时代与其相辅相成的是微软这样的巨型基础帝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有Google和苹果这样的基础巨头。标准化的终端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契机。而当未来终端无数多样的时候,我相信依然会有这样的基础帝国出现,但是前提是实现终端互联。互联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流的产生,让静态的数据变成更具价值的动态数据,而且也让互联网庞大的存在内容有了更多样化的呈现渠道。场景化的数据呈现将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1)生活化联结:
场景一:客厅
客厅是目前智能化相对较高的生活区域,小米、乐视早已将触角伸向可交互、联网的电视上,至于各种BOX就不说了。在客厅还有pad之类便携式电脑,各种蓝牙、WiFi音响甚至智能化茶几,当然例如欧瑞博等提供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小K的插座都是客厅场景的演员之一。
你是无法想象当智能家居的控制终端不是手机,而是智能茶几,或者电视,或者就是门口的一块可视化终端屏幕:你需要的只是在这个终端互联下的生态中申请你的账号而已。当bong的蓝牙模组和小K智能插座结合,你会发现蓝牙即wifi,无感知的同步,蓝牙设备获取互联网内容变成常态。当然还有场景化的垂直内容,电视获取电影;茶几获取新闻;大屏获取游戏。
场景二:卧室
卧室是目前用户占用生活时间最长的地点。
同样联结场景很多,各种WiFi(蓝牙)音响提供云端的音乐内容供应,在你入睡和唤醒的时间提供你最喜欢的音乐,当然是基于你平时音乐习惯的大数据运算得出。
夜里起夜,智能化的灯泡缓和的亮起10%的亮度,既保护了你的眼睛,同时也做到了节能。床靠背,一块空白的区域,难道靠背只能提供给人们背部的支撑?其实可以做的更多,作为交互终端的出现它只需多一块交互屏幕。还有控制化的窗帘等。
当然卧室中也有适合的垂直化内容,天花板当然是电影的天地;床靠背需要日程、天气、闹钟、情趣用品、社交等内容。
场景三:厨房
厨房是女性用户最频繁的场景地。橱柜的台面与智能化冰箱当然是最佳的交互场景。台面提供菜谱、计时、称重、互动、生鲜电商等;智能冰箱优先的提醒快要耗尽的食材,一键购买,同样需要的只是共同的账号体系。
还有很多生活场景,其实当碎片化的终端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联结的时候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来临。基于碎片化的终端,统一的操作系统,一致的账号体系,在这样的生态下,将萌生远多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机会,因为需要场景化,每个场景都将有不同的应用需求。
2)移动化联结:
百度等巨头都已经或即将推出智能自行车;两轮平衡车赛格威,国内深圳乐行等等都早已推向市场,汽车车联网也早已喧嚣四起,各种围绕车内WiFi环境以及车辆远程通讯公司都在激情创业中,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飞行器。
当然说到移动我最想提一嘴的还是特斯拉,作为第一款为全世界熟知的电动车和智能化汽车,炫酷的中控台和科技化的细节已经被广大市场所接受,虽然所购者其实都是尝鲜,大多数功能都没有开发利用,特别是中国用户,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于特斯拉的喜爱。另外一个就是未来可能会面世的Google无人驾驶车,具体信息可以百度百科。可能这两个智能化的汽车可能未来也会让全世界的移动市场走向智能化。
3)可穿戴联结
分化手机!分化手机!还是分化手机!
——我认为这就是可穿戴的使命。
智能耳机分化手机的接听功能;
智能手环分化手机的感应功能甚至的显示交互功能;
智能手表将变成另外一个小的集成计算中心;
智能眼镜分化手机的输入功能,拍照/摄像功能;当然还有可充电的外衣给这些东西提供能源。
终有一天手机会远离我们,我们也将恢复人类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抬头看看天,看一看朋友们的笑脸,这才是生活。
可穿戴的产品太多,我不想多举例,但我想打个广告:bong,真的不错!
(另外:我其实非常佩服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iwatch,其实也在分化手机的功能,就放佛当年柯达没有放弃他那些电子成像专利开始做数码相机一样。时代变化太快,只有勇于革自己的命,才不会被别人革命)
▌三、现实
智能插座、智能控制器、智能灯泡、智能称、智能电视、智能筷子、智能茶杯……去看看点名时间、雷锋网上面关于智能硬件的资讯和信息,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原来智能离我们这么近。一开始很多人认为智能生活创新都是一些无聊的极客组队,为了创新而创新做一件看是很酷的事情然后编制一个美丽的故事忽悠投资机构。其实不然,站在宏观来看,每一个创业小团队都在推动一个时代的到来。
很多人现在很反对用“智能”这个词,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真正的智能是人的大脑,目前能够称为智能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互联网。因为它已经比人类的大脑强大。当然一定会有一天万物相连,这也一定会是另一个智能的网络。基础的终端层,中间的通讯层,顶上的iot云与大数据处理,又会是一张立体的网。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都经历了相同的模式,都基于单一的终端设备,统一的平台生态。人们思考未来都喜欢演化推断,基于曾今判断未来,但同时需要演化。未来的时代我称之为万物互联。他的延续在于他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平台生态,他的进化在于终端的碎片化和处理的离散化。
终端的碎片化,就如上面所描述,未来我们的生活将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芯片传感器。终端输出也会多样化,屏幕会无处不在,视频音频终端可能会分离。但是当碎片足够多的时候,碎片场景化并形成整体,给予用户更加完美的生活体验。处理的离散化,中心运处理会被分裂,就像互联网一样,每个节点,每个设备都将是一个处理中心,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小云上面层层叠加会有不同层次的大云、垂直云做辅助,运算和备份。
因为终端的碎片化,又使得单品异军突起的可能性下降,终端需要联结绑定,共同的发展才能带来时代的大潮。
第一, 联结:核心主干网与应用场景的建设,智能硬件排头兵必须联合组网链接,只有选手之间的手挽手才能造就终端的碎片统一。
第二, 应用场景多元化,这也是未来万物互联想象空间大于移动互联网的地方。离开了手机场景,离开了安卓或IOS,一切都变得更加可能,我可以在不同场景实现不同的应用,满足不同的用户体验。
第三, 生态建设,大树创造了灌木丛的生活环境,灌木丛创造了小草的生活环境,在一个光速迭代的时代里,小草要比灌木更加的野蛮才能激发起灌木向大树演进的动力。当每个阶层都变得野蛮,正真的跑道就以形成。
投资的角度,我们的智能硬件远没有到用户拐点,我的定义是单品如果销量都没有破百万,根本无法验证跑道的形成,所以在思考投资逻辑的时候会感觉很迷茫。但反过来想硬件看似没有投资逻辑,其实却充满各种逻辑可能:
1、按照高频、刚需、体验升级等角度挑选手,投产品是一种选择;
2、产品看不准,建设跑道的供应链也是一种逻辑;
3、iot云、数据处理、模块化软件配套这些B端服务,不挖金矿,卖水也是一种致富方式;
4、销售渠道,跑道成立的必然通路。
这些都是硬件投资逻辑,市场上多家机构也是按着这些逻辑在做万物互联布局。这些逻辑没有好坏,都能得到好结果,因为市场够大,跑道够宽,每个创业团队,每个VC基金都只是下一个时代的共建者之一,只要足够专注、坚持,时代是不会吝啬的。
目前硬件创业,出货量十万以上可以自封为大树,目前产品已经成熟步入量产阶段的可以自封灌木,当然其他供应链、中层通讯、顶层云端选手按其他自封,小草就更多了。其实生态已经存在只是需要更加坚强的信念,万物互联一定会来到!
(作者:B座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