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今日头条”张一鸣:反思这场不被祝福的融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DoNews 6月6日特稿(记者 周勤燕)一条普通的完成融资的好消息,让“今日头条”意外走红。只不过,与其他创业团队接受祝福不同,“今日头条”在融资之后遭遇潮水般的质疑。对此,“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在接受专访时做出了回应和解释。

张一鸣也说出了心中的委屈和不平,因为“今日头条”从很早开始关注法律问题,而且非常遵守避风港原则,虽然在转码、导流方面还不够完善,但确实已同多家媒体达成了合作,为其带来了很多流量,合作关系良好。

张一鸣猜测,肯定是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才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弹和争议,因为截至目前仅有不到5家媒体来和团队沟通版权事宜,“我们很受用户欢迎,上升非常快,于是就有问题了。我想如果我们上升不快肯定不会有问题,或者不宣布融资的情况,可能不会这样了”。

回顾此前,“今日头条”在6月3日放出融资消息后,出现了第一波的舆论风潮:新闻客户端作为一个并不新鲜甚至有点“过时”的产品,理应是各新闻门户网站的标配,其产品模式与盈利模式都比较单一,作为后入者很难取得成绩与突破,今日头条凭借个性化推荐,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融资和估值?

在“估值”这一波质疑和讨论之后,今日头条很快又陷入了第二个舆论的泥沼:6月5日,多家媒体和法律专家开始就内容版权问题,对今日头条展开了集体“围攻”。

新京报发表社论称,“今日头条”作为手机APP客户端软件,本身并非作品内容的创造者,其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虽然“今日头条”内容发布形式与其他客户端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其多以链接其他网站内容的形式做出,而非直接转载他人作品。但是这种通过链接发布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典型的侵权行为。

社论发表后,版权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今日头条有没有权利抓取新闻网站的内容?究竟有没有侵权?以及对网站内容优化有没有正当性?对此于“今日头条”团队做出了一些解释,但并未让各方信服、满意。

当然今日之争议和讨论,对于“今日头条”、对于媒体可能都不是坏事情,张一鸣也承诺会建立良性生态,想办法让内容生产者获益,不论内容是来自哪儿。

以下为对话张一鸣实录:

问:你们称今日头条和搜索引擎的定位相同,目前百度是和版权方签有版权协议,那是不是说如果百度不算侵权,今日头条就不算侵权?

张一鸣:我不太了解百度的情况,今日头条既然选择做这个方向,肯定会关注这个方向上之前有过的法律纠纷。我们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今日头条和客户端搜索相比,要比他们开放很多。最关键是我们在手机上的时候,总会遇到页面不能导入,或者页面崩溃的情况,特别是安卓的客户端,之前我们视频也没有处理好,如果有些页面适合手机展现的,我们就不需要做转码。我们跟很多媒体都有合作,他们在今日头条获得了很多流量。

问:什么是网页转码?为什么PC端没有转码而手机端需要进行转码?转码后是否改变原网站的内容?

张一鸣:PC端没有适配的问题,每个都是适配良好的网站,所以PC端有很多的流量导给了原网站,跟今日头条合作的网站获得了很多流量。但手机端不同,手机端不仅存在页面适配,有些Javascript代码甚至会导致客户端崩溃。所以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今日头条有很多的研发力量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手机端网页进行了转码。

转码技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网页的元素,比如原网页的Logo,链接和微信号等等。并且用户通过今日头条分享到邮件,微博的链接都是指向原页面的。

我们会跟原网站合作,如果原网站已经对网页进行了手机适配,今日头条则不会再进行转码,而是直接链接到原网站,原网站的广告或app下载链接今日头条都不做限制。同时今日头条尊重原网站的意愿,如果原网站不愿意被今日头条转码,可以跟今日头条沟通,今日头条会断开与其的链接,不再进行抓取和推荐。

我们非常遵守避风港原则,即便链接的网页上不存在侵权内容,只要今日头条收到创作内容方的要求都会立马删除。

问:转码后怎么给原网站带来回报?转码的新闻流量是到你们的客户端,不回到原来的网址?

张一鸣:转码不转码不重要,这是媒体变现的方式,广告环境目前还不成熟,移动互联网今年年初才开始广告发展。我们应该做移动互联网广告联盟,只要愿意可以嵌入这个代码,它可以展示自己的广告。即使它的访问量很大,它也不能很好的变现,因为目前商业广告不成熟,移动互联网的匹配也不成熟。这其实是两回事。即使都是直接链接,我们还希望他们变现。我们可以把它的广告匹配上来,可以放在合作的广告,把合作收益给它。

转码最大的问题不是完整按照原来的样式展示。手机页面不是完整展示,转码也会产生流量,请求过程中转码,也会产生流量,这个流量对原网站转码统一请求意义不大。从技术上来说,转码以后的流量是会到我们的客户端上。

问:为什么带来这么大的争议?

张一鸣:我不知道动了谁的奶酪,有很大的反弹。出于竞争可以理解,在此之只有不多于5家的媒体跟我们联系版权事宜,我们立即断开链接,不再做任何指向,其中与2家重新沟通,又恢复了链接,之前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是一个商业纠纷,它完全可以联系我们,联系我们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直接在社论发大批判文章,我个人觉得在谈合作期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没有宣布融资事件,或者晚一些时候宣布,事态可能不会这样发展。

我们很受用户欢迎,上升非常快。于是就有问题了,我相信如果我们上升不快肯定不会有问题,或者不宣布融资的情况,就不会出现问题。很多很多PC和手机上的工具软件,都有外部链接可以打开,为什么不关注它们?因为越来越多用户习惯从今日头条出发,就跟搜索一样。而且他们把传统媒体经营问题愤怒都转给我们,我们成为一个替罪羊,或者出口气,其实没有我们,他们也是一样的。

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当前技术环境下产业结构的问题,你的APP是一个入口,用户从这个入口进来,再被分发到各个网站。这么看来,你们是不是挣钱太容易了?

张一鸣:我们现在还是亏损的,没有挣钱,他们看到入口融了钱,你可以说商业环境不够好,或者入口太强势,没问题,我们之前考虑内容生态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成为很强大的入口,只是有这个趋势。如果我们真的非常大了,利用竞争优势对我们提出抗议,这是我可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我看到很多评论说当年纸媒就是被这些门户坑的,越扯越远,还是比门户三倍五倍的价格要回来。这让我无法回应。如果说入口太强势,不公平,这是可以沟通的。

我们跟很多传统媒体合作,给他们提供技术工具,也想发布一款帮助传统媒体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我们提供快速生成,移动互联网网站APP应用,目前已经生成一些了。但是我们不接受一上来就说回顾当年门户的仇恨史,门户那个时代,我还没有入行呢。

问:如何构建和谐的生态?如何让内容生产者受益?

张一鸣:我们正在逐步建立生态,对于有异议的内容,我们在逐一进行沟通。有可能的话,我们会对转载的内容变成直接链接。不能适配的,如果不愿意接受转码形式,我们会断开链接。有合作意愿的,也会逐步洽谈。我们愿意积极促进信息生产、分发的生态问题。

我们会想办法让内容生产者获益,不论来自哪儿。我们还有一个媒体平台,目前有非常多的机构,包括媒体已经主动入驻了。即使这部分还是直接链接部分,我们都会关注它的收益。不论是新闻稿或者融资采访当中都已经提到,我们关注网络媒体内容创作生态,也有几家合作媒体在试行当中。(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