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拼车:本地O2O探索与滴滴共生新模式

如今的O2O行业可谓十分火热,从打车团购,从外卖到家政,从电商到支付,几乎所有细分领域都是动辄几亿、几十亿的砸钱,烧钱大战愈演愈烈,用户享受补贴也是喜大普奔。价格战一直是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最强武器,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补贴始终不能持续。“专车补贴减少,司机考虑转行”意味着烧钱的模式并不能真正的留住用户。多数企业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却也十分无奈,惟有跟风,完全依靠现金流,一旦资金链断裂,却只能面临夭折,爱拼车即是如此。

但也有企业开始另辟蹊径,不再谈砸钱、谈规模,而是谈产品、谈模式,做最好的产品,最有利于消费者的服务。但代价却是忍受一年半载的“沉寂”。

“别人怎样砸钱我不关心,我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创业之初我就一直坚持做拼车,不停的探索最利于用户的服务方式,做出最好的产品有什么难?关键是你的追求,愿不愿意把体验提升一点。”AA拼车CEO沈利川表示,目前的拼车市场模式都很单一,没有差异化就没有竞争力。而AA拼车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做拼车只为帮助他人

2011年9月上线国内惟一的拼车网站。由于当时智能机并未普及,定位技术也未成熟,网站主要靠用户自己发布或搜索路线,并不能做到智能匹配,加上人们使用电脑的频率较低,很难及时地接收拼车信息。所以有拼车需求的用户需要提前一两天发布路线,然后被动地等待其它用户进行搜索。而一般有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都会提前计划,所以当时网站上的拼车信息也多以长途为主。

“每到春节,订单数量就会比平时多十几倍,帮助了很多人回家过年,这项事业是真正有利于他人的”沈利川说。

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人春节返乡的问题,但更大的需求其实来自于城市内。在城市里,每天都会有人上班因坐不到车而迟到,公共交通的运力严重不足。上下班的拼车对时效性要求更高,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建立了一些QQ群让用户自行找顺路的人,但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人的需求。

恰逢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出行行业带来了春天,大量的创业者瞄准了这个市场。前有滴滴快的通过打出租车起家,短短两三年间便将业务扩展到专车、拼车、巴士等领域,成为行业的巨头;后有在北京出台意见鼓励拼车后,嘀嗒拼车等一大批拼车企业兴起,迅速“攻城拔寨”拿下几十城。短短的一两年之间,拼车O2O便成了互联网界时常谈论的话题。

AA拼车也借此时机从网站转向了手机APP,上线了及时拼车。但这样的模式却与其它产品相差无几,竞争的手段也变成了烧钱大战,由于不像滴滴快的那样背后有强大的金主支持,靠走砸钱这条路自然是行不通的。然而纵观整个行业,上下班的出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差异化中求生存

差异化的产品才有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A拼车通过不断创新,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却也找到了一条出路。开发出了针对上下班通勤的“超级顺风车”,这与其它拼车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拼车方式,一位车主搭载多位乘客的一对多模式。这种模式类似公交车,车主不需要改变行程,完全按照平时上下班的路线行驶。而乘客就需要到指定的地点上车,这个上车点每次都可能不一样,但均是乘客住家附近的标志性建筑处,比如小区的公交站、小区大门口等。

其次,用户需要进行企业信息认证,同企业的同事会优先进行匹配,熟人之间拼车将会更安全。“有企业作担保,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据调查,大部分骚扰、威胁安全事件的事主都是不务正业者,企业认证的目的就是将这些人排除在外。虽然增加认证环节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但为了用户安全,我们不得不这样做。”沈利川说。

另外,AA拼车与阳光保险合作推出了30万元的拼车意外险,平台每天向车主推送两次多名乘客的订单,车主需要花两块钱为拼车行为购买保险,一定程序上规避了安全风险。

“我们不要把用户当傻子,我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去完善一款产品,也不想做一款“将就”的产品给用户,那样只能得到用户不断的吐槽与反感。”沈利川说。

目前超级顺风车正在进行内部测试,预计八月底会优先在重庆进行公开测试。另外,AA拼车已与重庆南岸区政府合作,超级顺风车上线后,南岸区政府将会成为第一批使用的企业用户。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