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上市:是否会让谷歌寝食难安?
苹果自家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自去年9月发布到现在,尽管还没有上市开卖,但已经备受各方的关注、质疑以及嘲讽,这在苹果的产品线中是比较少见的。有人认为定价过高的Apple Watch将会成为苹果的滑铁卢,不过也有人认为苹果将会凭借Apple Watch缔造新的辉煌。
Apple Watch的上市在给可穿戴行业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给无数竞争敌手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其中自然就包括悉心打造可穿戴操作系统AndroidWear的谷歌,那么,Apple Watch是否会让谷歌寝食难安呢?美国科技媒体AppleInsider的专栏作者丹尼尔·伊兰·迪尔格(Daniel Eran Dilger)对此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苹果的“大白计划”
当我第一次听说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智能手表产品时,我认为这是苹果从商业角度做出的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每个人都知道佩戴一块豪华手表会让自己显得酷劲十足,即便在这个智能手机和平板泛滥的年代。
众所周知,追求时尚的富人大多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名表,究其主因,无非就是这些手表可以充当他们财富和品位的象征。在Apple Watch出现之前,手表界已经沉闷了多年,不管是功能还是外观,基本上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Apple Watch也算是给传统手表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以前你可能有过在手腕上佩戴一个计算器电子表的经历,如今有了Apple Watch,你只需呼出Siri语音助手就可以轻松获得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比如新款MacBook的重量是多少?同时此时你是无需拿出自己的iPhone的。
苹果依靠iPhone和iPad占据了人们的“沙发时间”,依靠MacBook占据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如今又计划通过Apple Watch抢占人们的手腕,iOS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完全有可能会组合起来扮演智能机器人“大白”的角色。
Apple Watch存在的理由
根据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Apple Watch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比如鼓励用户为自己关心的人发送一个涂鸦表情,激励用户进行强度更高的锻炼来赢得健身奖章以及更换自己喜欢的表盘风格等等,这些功能都超出了一块传统手表能为人们带来的东西,所以未来很有希望得到用户的认可。与此同时,Apple Watch上所采用零部件采用了当前最为先进的纳米级测量技术,这明显要高于那些传统机械手表的测量标准,对于用户而言,这可能也会是一个加分项。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博物馆里的那些老玩意儿,但我更希望尝试最好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当然是在我能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Apple Watch的起售价为349美元,这个价格我是完全能够接受的,即便是起售价为549美元的不锈钢版本,价格也基本OK,因为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话,这与2001年的5GB iPod的售价(399美元,约合现在的526美元)差不多。
同时,虽然Apple Watch只有18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但我觉得这也不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毕竟大部分用户已经习惯了对自己的电子设备一天一充,所以如果你觉得每天都为iPhone充电是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就不必太过计较Apple Watch的续航能力了。
科技新品的“简洁”理念
对于传统科技媒体来说,“有感觉”和“酷”的产品理念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们,你的产品可以不太“有感觉”,也可以不太“酷”,但是只要能够获得工程师和粉丝的亲睐就够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格外重视一点,那就是“简洁”。
举例来说,赛格威平衡电动车是一款比较“有感觉”的产品,虽然不是特别“酷”,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足够“简洁”,很容易就上手了。当然,这款产品最终并没有大卖,其部分原因是当初的起售价过高(是Apple Watch的20倍左右),同时这是一款由工程师而不是设计师设计的产品。
正因为如此,比较“简洁”的赛格威上缺乏了一些酷劲儿。“我觉得这款产品不怎么样,”乔布斯当年在谈及初代赛格威时这样说道,“它的外形缺乏创新,看起来不够优雅,同时真实使用体验也比较糟糕。”尽管如此,当时赛格威却是媒体的宠儿,直到旧金山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禁止人们在人行道上使用此类电动车,随后赛格威的热度一落千丈,甚至沦为科技圈嘲笑的对象,如今已经褪去光环的赛格威仍然在售,只不过大多充当景区的代步工具而已。
与赛格威命运比较相似的另一款产品就是谷歌眼镜,这款产品同样有工程师设计,同样不重视外观,尽管融合了多项非常先进的技术,但是高达1500美元的售价以及被人们广泛关注的“隐私问题”断送了这款科技新品的命运。综合来说,一款科技产品不仅要把“简洁”的理念贯穿到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之中,其售价也要亲民才能赢得最后的市场。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已经仙逝的乔布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之一就是为苹果公司找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点,这也是乔布斯在每次登台演讲时都会提到的一点,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实际上是乔布斯在科技行业中摸爬滚打数十年之后所得到的精髓,同时也是苹果DNA的重要组成部分。乔布斯当年也在到处鼓吹这一点,希望更多的人与苹果一起参与到融合科技与艺术的“伟业”之中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做法视为是苹果把自己区别于微软的一种方法,但是即便乔布斯在到处宣扬这种理念的时候,微软的鲍尔默仍然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同时,苹果与同为硅谷邻居的谷歌所表现的理念也不尽相同,相对来说,苹果在提升企业福利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而谷歌实际上在提升员工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并没有什么作为,尽管全球已经有80%左右的移动设备都在使用谷歌的Android平台。
众所周知,在Android生态中,低端且利润微薄的设备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谷歌自身也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同时工人工资低、产品以次充好、有毒原材料、恶性杀价等情况频频在Android生态中出现,这也让其在与iOS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尽管如此,谷歌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因为实际上谷歌对出自己之外的Android硬件厂商几乎是没有控制力的,其都无法强制要求这些厂商执行18个月的软件更新周期,所以就更不必说提升工人工资和Android设备的质量了。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谷歌甚至对Android系统中所出现的一些Bug也置之不理,即便这一Bug会影响到数百万用户的正常使用,所以如果你想使用最新的Android系统和应用,最好的选择就是丢掉以前的旧设备,然后再购买一台新的(就像微软PC一样)。美国手机安全厂商BlueBox的安全专家此前曾对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大型超市中所销售的Android设备进行了检测,发现几乎每一台售出的Android设备都存在安全漏洞或安装恶意软件的情况,这让人不得不对Android生态的安全现状捏把汗。
谷歌和微软缺乏艺术气息的运营理念实际上也并不奇怪,毕竟谷歌的许多工程师都有过在微软供职的经历,而这两家企业对技术的偏爱让其和艺术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尽管他们都拥有足够的资金去聘用一些广告设计师来创造一些充满感性气息、能够打动用户心灵的广告片,但这明显与谷歌和微软目前的定位格格不入,反而会有矫揉造作之嫌。所以既然和艺术找不到共同语言,还不如渐行渐远各走各边。
谷歌的Android之痛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在谈及“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时公开表示“如果你有什么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或许当初就不该做”,同时还宣称Android平台要比iOS更加安全,这种夜郎自大的态度显然难以得到媒体和用户的认可。
与微软过分依赖其Windows的垄断地位一样,谷歌也在打着“开放”的旗号坐享各种便利。“开放”的谷歌在假装痛恨专利保护的同时,却通过软件专利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此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谷歌的座右铭仍然是那句充满正义感的“不作恶”(do no evil)。
作为对iPhone的回应,谷歌联合HTC推出了首款搭载Android的手机产品,而在此之前,谷歌还曾经研发过搭载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
谷歌在完成对Android 2.0的开发之后,转而开始联合摩托罗拉和三星等多家厂商研发平板电脑专用的Android 3.0 Honeycomb操作系统,这些厂商此前都曾经推出过搭载微软Tablet PC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但均未能获得成功,而谷歌则试图通过Honeycomb复制iPad的成功,但与后者相比,思想、艺术和工艺等元素在Android平板上集体缺失。
与老款的Tablet PC平板电脑一样(如上图的三星Q1),谷歌的Android合作厂商在推出Honeycomb平板时的定价都要明显高于iPad,这自然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这一波的产品基本上全军覆没。可笑的是,谷歌此时却站出来表示Android产品将会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这让诸多合作厂商大为光火,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谷歌与厂商之间的隔阂。
自此之后,谷歌开始高举“开放”和“低价”两面大旗与苹果在移动领域分庭抗礼,这虽然为谷歌赢得了海量的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Android生态系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除了碎片化情况比较严重之外,在应用和游戏中植入各种各样的广告也已经成为Android的一大标签,这也为谷歌日后推广自己的其它服务(如谷歌钱包)埋下了隐患。
几近穷途的谷歌
除了运营理念之外,还有一个让谷歌比较自以为是的是自己的财务业绩,尽管公司的整体营收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许多谷歌早期的投资者已经全数清仓,而谷歌的股价在2014年也跌了6.5%,所以其未来不被投资者看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谷歌2014年的营收中,有89%来自广告业务,这就如同把大部分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而这个篮子并不保险,就像许多手机厂商竞相抢夺iPhone的市场份额一样,有不少广告商也在抢夺谷歌的广告市场份额。
相对于苹果营收过于依赖iPhone而言,谷歌对广告业务的依赖要更甚,就连谷歌也表示广告商的支出和损失将会对谷歌的业务造成严重影响。“我们的广告客户随时都有可能会终止与我们的合作,”谷歌曾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他们无法通过在我们平台上投放广告来提升销量或品牌知名度,自然会停止与我们的合作。如果我们无法继续在激烈的广告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并为客户提供客观的价值,他们也有可能会停止合作。上述这两种情况都将会对公司的营收造成不利影响。”
失去客户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但这种事情目前正在谷歌身上发生着,包括微软、雅虎和Facebook在内的竞争对手都在蚕食谷歌的广告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这些对手的平台还能够从用户身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升用户对其平台的黏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谷歌不能尽快找到新的赢利点,其前途将会非常凶险。
此外,包括Twitter、亚马逊、潘多拉和Yelp在内的移动应用也在争抢在线广告的市场份额,这已经明显影响到了谷歌的桌面Web端的广告业务。谷歌曾指出其付费点击广告业务的增速正在放缓(2013年为25%,2014年将为20%),同时每次点击成本在2013年下降了8%,在2014年则下降了5%。
当iPad的年销量同比下降4%时,各路媒体纷纷跟进,但实际上谷歌的问题要更加严重,它的核心业务增速不仅有所放缓,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正在逐年降低,此外,一波又一波的移动初创公司也在进一步挤压谷歌的市场,尽管谷歌也曾经尝试过对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进行复制,但大多并没有成功。此外,谷歌的许多服务在中国是无法使用的,而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视这个市场对于谷歌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除却广告业务之外,谷歌的其他业务貌似有些难看。在2012年到2013年间,谷歌表示除广告之外的“其他业务(包括应用、音乐和电影等数字内容)”的同比营收增加了26.19亿美元,而在2013到2014年间,这一数据降至19.73亿美元。而Google Play商店在2012、2013和2014年的总营收分别为23亿美元、49.7亿美元和69.5亿美元。
相对来说,苹果iTunes商店在2012、2013和2014年的总营收分别为128.9亿美元、160.5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如果Google Play商店按照近三年的涨势,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赶上iTunes商店在2012年的规模,而如果苹果保持目前的涨势的话,三年后iTunes商店的营收规模仍然将会是Google Play商店的两倍。
上面的这些问题不仅解释了为何会有那么的顶尖人才和投资者会逐渐离开谷歌,同时也解释了为何苹果总是能得到媒体的青睐而谷歌却总是被冷遇。由此可以看出,苹果所推出的售价为349美元的Apple Watch,谷歌未来可能也会在Android Wear产品上参考这个起售价,但是高达17000美元的18K金版Apple Watch却是谷歌永远难以模仿的。
备受争议的黄金版Apple Watch
Digg网站创始人兼Google Ventures合伙人凯文·罗斯(Kevin Rose)在苹果公布Apple Watch售价之后发表文章称黄金版Apple Watch是“脑残粉的绝配”,理由就是这款手表彻底将科技产品与收藏品混为一谈。不过这种说法显然忽略了苹果产品向来拥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这一因素,要知道苹果在40年前生产的电脑曾经拍出过90万美元的天价,而黄金版的Apple Watch所使用的材质是真正的18K纯金,同时结合了全新的制作工艺和手工抛光技术,这基本上满足业界对奢侈品的定义,所以其未来的升值潜力可能会更大。
还有观点认为Apple Watch的硬件配置与主流的智能手表产品并没有明显差别,所以其售价有过高之嫌。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苹果自身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没有考虑苹果向来就不是一家以“拼硬件”获胜的公司。举例来说,iPhone 6的硬件配置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并非第一,但其系统的流畅度和稳定度绝对无人能敌,所以对于Apple Watch来说,消费者所买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穿戴设备,更重要的还有这款设备背后的软件系统和应用服务等内容。
总而言之,过于依赖广告业务的谷歌目前正在走在微软曾经的路上(过于依赖PC),不尽快谋变极有可能会被挤下神坛,而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苹果正在逐渐得到科技界的尊重,Apple Watch正是集苹果产品理念之大成的一款产品,面对这样一款产品,谷歌应该有所忌惮甚至应该寝食难安,或许也只有这种忌惮才能敦促这个科技巨人持续创新,为我们带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