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产品现身超市揽生意:监管细则有望年底出台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晨报记者 谢磊

一向只活跃于网络平台的P2P小额借贷,如今竟悄然出现在街头、超市,以理财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向市民推销。而在一些居民小区,P2P小广告更被塞进信箱、车窗玻璃,几乎无孔不入。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兴起,各类P2P平台不断涌现,却又不断陷入倒闭、跑路风波,部分更被指可能触及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底线”。随着针对P2P、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P2P或可告别“无监管、无门槛、无标准”时代。

[记者暗访]

P2P产品现身超市揽生意

近日,记者走进虹口区某生活广场,里面已是一片热闹景象。

在通往超市的通道上,两家理财摊位比邻而设,所有的道具不过是两张桌子、几幅易拉宝以及一些宣传彩页。

左侧的铺位清一色男业务员,易拉宝上写着“××理财”以及“最高收益15%”等诱人的字样。见记者停下脚步,一名业务员忙凑过来,一手递上宣传彩页:“有兴趣看看吗?”宣传彩页的正面标注了两款产品,一款叫“×月通”,期限3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为7.2%; 另一款叫“×和宝”,期限24个月,但预计年化收益率则高达15%。

记者看到,这家公司推出的所有P2P产品,总共8款,最短期限1个月,最长为24个月,起投金额最低5万元。这8款理财产品的收益最低有7.2%,与常见理财产品5%左右的收益率相比,无疑让人心动。

右侧的另一家摊位打出了“××财富”的招牌,不过宣传单上的内容则表明,这家公司所推的是P2P产品,投资金额为10万元起。为吸引客户,该公司还打出了“凭单页上门签约送精美礼品”的广告。

不敢直说是P2P产品

记者以打算理财为名,让“××理财”的业务员介绍下两款产品。“我们这几个产品都是债权产品,简单地讲,就是客户把钱放在我们的平台上,然后我们把公司持有的债权转到客户的名下。”

业务员描述了好久,言语中翻来覆去讲的只是“债权转让”、“资金流动性高、收益高”。“你说的就是P2P对伐?”记者忍不住打断他。对方一愣,随后笑了笑,默认了。他告诉记者,P2P最近负面新闻太多,怕说出来吓跑客户。

自称刘经理的男子向记者介绍,如果有意愿投资,双方先签订理财合同,然后将钱打入公司账上。“我们手头有很多公司的债权,都是信誉良好的公司。然后我们把客户的钱平均分配到几家公司,也就是说,让客户来持有这些公司的债权。”刘经理滔滔不绝地介绍,但丝毫没有涉及到风险问题。记者提出疑问,他只表示:“不仅仅你们的钱借给了这些公司,我们公司自己也把钱借给他们了,难道还不放心吗?”

“那万一你们公司把钱卷走怎么办?”记者追问如何保证资金安全,但刘经理无法回答。他只是一再强调:“我们公司开了7年了,怎么会卷款跑掉呢?”

记者随后翻阅了一下合同样本,发现里面并无任何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条款,也无第三方担保机构。一旦发生违约,投资者的利益难以保障。

[随机采访]

普通市民:闻P2P色变

“原来这就是P2P啊?”听到记者与业务员的对话,到超市去购物的吴老伯嘟囔了一句,摇摇头走开了。

事后他告诉记者,之前就有留意到这两个摊点,见有人咨询就凑上来听听,要真的有利可图他也打算买点。但发现是P2P 后,他立即打消了念头。“我买不来这些东西,但上网的时候经常有看到说什么‘P2P跑路’啊之类的新闻,这风险太大了。”

吴老伯说,他以前只知道存定期,但后来利息太低,就跟着朋友买了点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初的时候收益还不错,最近现在都下来了。他问过几家银行,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普遍只有5%不到,期限还很长。“看到这样的广告总归会有点心动。”吴老伯说。

记者注意到,如今已有不少民间借贷机构打着P2P旗号,将民间金融的借新还旧、击鼓传花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除了超市、公交车站点等公共场所外,一些借贷机构还制作小广告,塞入居民家中信箱,设法招徕生意。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陆续走低,已有部分投资者盲目轻信类似小广告而蒙受损失。

[政策展望]

监管政策最快月底出台

P2P网贷的巨大市场空间,已经让不少具有金融背景和大型集团背景的重量级财团垂涎。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抢滩,使P2P已然成为土豪布局金融板块中的一个。而监管层也酝酿出手,整顿目前尚处混乱的P2P网贷市场,对其进行监管。

有消息称,7月中旬,央行曾召集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开会,就尚未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外界流传的版本来看,《指导意见》中不仅涉及P2P行业,还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对于P2P的监管属于“粗线条”式:实行备案制管理,最低注册门槛为1000万-5000万之间,P2P平台不能进行担保,资金由第三方独立托管,逾期数据等须向监管部门披露。

8月2日,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透露,对P2P的监管细则将于下半年或明年年初推出,监管导向为“明定位”、“不碰钱”、“有门槛”、“重透明”和“强自律”,细化行业门槛内容以及资金实行独立第三方托管等监管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P2P毫无准入门槛的日子将终结得更早,最快可能8月底就将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这意味着,P2P即将与“无监管、无门槛、无标准”的“三无”称号挥手作别,近半数平台或出局。

8月7日,上海市已正式对外发布《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推动有关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P2P网络融资中介企业探索开展客户资金存管(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支持部分规范经营、风险可控的企业,申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

[相关链接]

P2P平台井喷、跑路相随

去年以来,各类 P2P 网贷呈“井喷”态势。

8月2日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到2014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

截至2014年7月,P2P网贷投资的数量约为29万人,行业存量资金为337.6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其中,不乏千万级百万级的投资人。目前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P2P平台有30家,成交量超过70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2%左右。

然而,以高收益率为诱饵,近乎野蛮生长的 P2P 网贷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中隐含的风险也如影随形。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现公司倒闭、高管跑路、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的P2P平台76家,2014年至6月1日止,类似平台也已有45家,令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除了卷款跑路以及倒闭的风险,P2P网贷还与非法集资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也让不少投资者闻P2P色变。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深圳市誉东方投资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运营总监邓亮、李泽明做出判决,判决邓亮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判决李泽明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涉案金额达1.2亿的“东方创投案”成为国内P2P自融平台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一案。

[财经简讯]

社会投资增速下滑

态势扩大

□据新华社报道

“201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是全社会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下滑态势仍在扩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近日在青海举办的金融报告会上表示。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3.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3.4%;1至5月地产同比投资降幅达到5.9%,拉低全社会投资增速已超过一个百分点,建材、电器等地产上下游产业增速同比下降7%。

陈雨露表示,住房结构供过于求、社会进入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正处于17年前开始的建筑周期尾声等导致了地产投资下滑。他指出,长久以来我国财富积累过于依赖房地产交易,所以地产业下滑才会显现如此巨大影响力。

“英、日、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在快速发展时都面临过这样的地产经济危机,从实践来看最终均以采取硬性调整结构而告终,我国不能走同样的道路,应该依靠‘软着陆’方式,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陈雨露说。他还表示,未来10至15年内,技术、制度、管理创新是我国最需要的。

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和二胎政策逐步开放,房地产随机会进入温和发展期。

“各种迹象显示,地产不景气造成民众财产缩水、消费指数下滑,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会呈现前低后稳的态势,这是我国全面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面对的事实。”陈雨露说。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