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季昕华:国内基础云计算市场将进入“三国时代”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DoNews 7月10日消息(记者 安宏)国内云计算IaaS(基础云计算)市场正在以“大跃进”态势迅猛发展,然而喧嚣背后,也酝酿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行业洗礼。

UCloudCEO季昕华认为,通过市场淘汰赛,未来国内将存在两到三家云计算行业巨头,而其中必然有一家独立第三方公司的位置。

融资之后: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

继去年11月成功获得来自DCM、贝塔斯曼的1000万美元A轮投资之后,UCloud于上月再次获得由君联资本和贝塔斯曼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

季昕华透露,今年3月开始启动的本轮融资,在两个月内敲定。他认为,UCloud的漂亮业绩和良好发展前景是投方果断行事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UCloud近年来年营收呈数十倍增长,月营收增长在20%—30%之间。

“中国未来肯定有两三家云计算公司存在,其中必然有独立第三方公司的一席之地”,季昕华表示,纵观目前国内创业型云服务提供商队伍,UCloud规模是最大的。对于融资季昕华表示,拿到投资后,UCloud计划完成更大规模的具有同城容灾的多BGP机房建设,将机房间两两关联,并达到实时同步,为用户提供跨机房容灾服务,这与亚马逊AWS的解决方案十分相似。

此外,UCloud还将加大机房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包括华北BGP-C机房以及北美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全球化部署。

扩张计划:随中国企业出海

相较于国内各云服提供商的激烈厮杀,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门槛相对更低。去年七月,UCloud在香港建立亚太数据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向海外的云计算公司,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及工具类软件进驻北美市场,UCloud也看到了新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手游公司向海外扩张步幅明显加大。而UCloud用户中,游戏业务占比达到20%,其中10%左右的游戏用户已经开始走向海外。除了规模优势,政策相对稳定也是UCloud选择北美市场作为海外第二站的重要原因,“我们主要服务于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也是随客户拓展区域业务而产生,并非直接将海外用户拉过来。”

与巨头差异化竞争:专注游戏、电商

在偌大的IaaS平台市场中,只要能够抓住行业细分机会,几乎每个服务商都能找到一份存在感。而作为一家创业型云服务商,UCloud的市场路线就是垂直于游戏、电商领域。

UCloud目前的主要竞争压力来自于阿里云。季昕华坦言,阿里等大公司具备资金优势、技术积累及采购成本三大优势,但这并非意味着创业公司在基础云计算市场没有机会。

首先,云计算在阿里收入占比非常小。据了解,阿里巴巴去年收入700亿,云计算只占据7个亿。相对而言,UCloud的舞台更加专业,对问题的反应以及处理也更加快速。

其次,大公司业务覆盖面广,部分核心业务难免与客户或合作伙伴重合,从而带来竞争压力,不利行业良性发展。此时,一个相对中立的云计算公司的存在很有必要。

此外,阿里云更倾向于品牌效应,而UCloud则更倾向于线下推广,因此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小公司的议价能力无法与大公司相提并论”,季昕华认为,在公有云市场,公司规模越大越具备采购成本优势,也存在更多的议价空间。他坦言,“我们的成本比阿里云略高,只有将规模做大才有机会与大公司竞争。”然而,失去价格优势对UCloud而言并非有弊无利,季昕华表示,通过价格门槛过滤一些劣质客户也是UCloud的发展策略之一。

而在技术层面,UCloud于2014年8月推出了其“拳头”产品——物理机+虚拟机的混合云。基于多数传统企业使用Oracle数据库在虚拟机上运行效率普遍较差的原因,UCloud将数据库放在物理机上,将WebServer放在虚拟机上,以此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而企业原有服务器也可实现直接迁移,门槛大大降低。

从业务范畴而言,UCloud最初着眼于游戏行业,想要“先把游戏客户服务好”。游戏行业的客户对稳定性、IO、弹性和服务的要求更高,而UCloud基于对以上四点的严格把控,在手游领域的成功已扩大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为后续拓宽业务覆盖范畴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完善的安全措施也是UCloud极为重要的保障工作。UCloud在机房部署了软件防火墙与硬件抗DDOS和WAF系统,网络上做了防ARP欺骗云、防入侵检测和暴力破解防护等安全手段,并且在整个平台上的多帐户资源做了安全隔离。这也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