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News 新硬见:iBeacon为何销声匿迹了?(上)
苹果的特立独行众所周知。软件上封闭的iOS系统,硬件上喜欢自成体系:一直坚持双核高频高内存带宽的A系列处理器,L型主板,Lighting接口...甚至螺丝都是特制的非标准型号,必须用专门的工具才能进行拆解。
iDoNews 新硬见 第3期 6月20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对行业标准和技术潮流说不,奉行“不兼容”,苹果之所以这么做,是将自己定位为技术潮流的领航者,而非跟随者。不过,苹果毕竟只是一家公司,再牛逼它也无法将触角伸进各个领域,全方位引领技术变革的潮流。2012年NFC技术开始普及,2013年WWDC大会,苹果就“针对性”地推出iBeacon,并且让业界兴奋了好一阵子:超低功耗蓝牙基站,成本低、布置方便,不但能实现室内定位,还能有LBS服务推送、无线支付...可以想象的所有基于距离/位置感应触发的“应用”,iBeacon理论上都可以实现。
苹果iBeacon将再次上演颠覆好戏。然而,一年过去了,iBeacon似乎渐渐没了消息,2014年WWDC大会上干脆就没有提...
室内定位
iBeacon看起来确实美好,特别是商业前景广阔的室内定位。
实现室内定位,iBeacon跟WiFi的原理类似,都是根据射频场强随距离衰减的模型计算距离,区别只在于WiFi是靠热点拓扑,广播的是WiFi信号;iBeacon则是靠蓝牙基站拓扑,广播的是Bluetooth 4.0 LE信号。苹果为什么会选择Bluetooth 4.0 LE?如图:
相比传统蓝牙,最新的低功耗蓝牙,广播距离增加,可达100m;耗能大幅减少,广播端仅靠一枚纽扣电池就可坚持数年不间断工作;频段切换频繁,蓝牙广播在繁忙的2.4G ISM频段,就更少会被干扰。有上述优势,唯一牺牲的只是低带宽,不过,室内定位与广播数据带宽没有正相关。
距离更远、耗电更低、信号更少被干扰,苹果选择Bluetooth 4.0 LE看上去是独具慧眼,不过,为何其它厂商不这么做?
iBeacon要想实现超越WiFi的室内定位精度和效果,广播端需要大量作为蓝牙基站的iBeacon硬件盒子,虽然一个硬件盒子最便宜只需5美金,硬件和施工成本低,但"软件成本"却较高。
蓝牙使用的2.4G ISM频段本身易受干扰,测距就不太精确。苹果也是把结果放在一个概率范围内,分成Immediate,Near,Far,3米以上精度还行,3米以下就有点胡扯。iBeacon直接测距不准,需要房间内有多个iBeacon广播点并且拓扑合理。信号不稳定,需要通过时间平滑,或者多个iBeacon互相验证纠正,但这些算法并不容易。要做到定位精度高,反应快需要相当的积累,现在还没有这方面比较好的开源代码供参考。根据四月兄弟和智慧图的联合测试结果。在拓扑合理、算法适当的情况下,平均20平米1个beacon的部署密度情况,定位精度才可以保持在分米级别。
除了iBeacon广播端部署成本的问题,iBeacon要想实现定位,信号接收端也有要求。由于iBeacon是基于最新的Bluetooth 4.0 LE标准,iPhone 4s和之后的机器,Android 4.3以上且硬件上支持Bluetooth 4.0的智能手机,才可以接收到蓝牙基站的信号,这直接就淘汰了一批机器。WiFi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可以接受到WiFi信号,而且WiFi热点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可以直接拿来用,唯一需要的是更新WiFi热点MAC物理地址和真实地理地址的映射数据库。
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这就需要iBeacon有强大的功用,足够让人无法舍弃,iBeacon才能真正有人主动架设并且流行起来。但是,“看起来美好”的其他功用,也只是存在于理论中,一旦实践起来就有各种问题。(未完待续)
(作者青山,首发至iDoNews专栏,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