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微信“挑大梁”:通讯未受影响 跑赢运营商
DoNews 4月23日消息 “四川又地震了”。4月20日一大早,身在北京的张明还在睡梦中,就被发出的微信提示音吵醒。
张明赶紧跳下床,掏出手机给在四川的亲人和女朋友打电话。手机键几乎都要被按穿了,手机里传来的依旧是急促的忙音和一遍遍的“您所呼叫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张明有点蒙,停顿了一会冷静下来,开始给亲友挨个发短信、发微信。让张明安心的是,很快,电话就收到了一条微信语音回复:一切平安。张明终于长舒一口气。
张明说,那一刻亲人和朋友都身处险境,对于心急如焚的自己来说,微信就像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那天直到深夜,我一直没有打通家人、朋友的电话,这期间我们一直都是通过微信联系彼此,通报平安的。”
与张明一样的人还很多。由于地震后急剧增加的语音通话业务,导致语音通道堵塞,灾区与外界的电话联系受到影响,甚至影响重要救援通话。
在电话与短信无法进行正常通信的情况下,微信成为了与后方保持畅通联系的最重要工具:来自灾区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源源不断地通过微信迅速将一线灾情传递到后方。
在灾难面前,微信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传统运营商起到的作用,挑起了让人与人之间保持正常沟通的“大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在接受采访中解释,微信的工作原理是分组交换的业务模式,它经过压缩处理,占用的通道可宽可窄,并且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信息可以一站站推送,有传输空间时再送出。在同等网络条件下,微信占用的网络资源要小得多,它走的是数据通道。
也有分析人士也认为,与语音通话相比,短信、微博和微信占用的通信资源更少,较容易通过地震中狭窄的通信通道,同时多用短信、微信和微博交流也能为更需要语音通话的救援队留下通信资源空间。
也许,对于处在灾难中的用户而言,“微信能更加容易通过通信通道”、“微信挤占信令通道”这些专业术语,都比不上在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让通讯保持畅通更为实在。
当用户在最需要的时候,运营商们的一次罢工,就很可能成为用户与之渐行渐远的理由;而在此次地震期间,挑起大梁的微信,或许将被更多的用户选择并牢牢记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