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从新浪离职:传统门户时代的告别
多次“被离职”的陈彤这次真的走了。
这位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的开创者、中国网络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在移动化大潮到来之际选择离开,或许是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最好写照。
新浪网曾经作为新媒体,革了不少传统媒体的命,而现在又轮到移动互联网来革门户网站的命了。从总编辑的频频离职说明,传统门户时代的确到了命运的三岔口。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门户高层离职近两年并不少见。仅仅在总编辑这个职位上,网易在三年里有两任总编辑离职,刘春去年也从搜狐离职。当然,上述这几位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和、其离职对公司所产生的影响,都不能与陈彤之于新浪相提并论,但背后却折射出门户网站面临的压力——在挖掘广告之外新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总编辑这个职位并不好干。
将视线放得再开阔一些会发现,近年来媒体人离职已经成为风潮。《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刘东华离职创办正和岛、21世纪传媒创始人刘洲伟离职创办前海传媒,尤其后者对财经媒体行业的影响,并不亚于陈彤离职对互联网行业产生的震荡。只是在不少人看来,刘东华、刘洲伟等人离开是因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前景被看淡而其所在的平台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转身空间。而新浪本身是中文互联网上影响力最大的门户网站,同时又拥有微博这个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陈彤似乎并没有充分的理由离开。
伴随着移动化、垂直化、社交化的发展,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门户网站都正在成为传统媒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陈彤的离开或许正应了麦克阿瑟的那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陈彤对新浪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贡献,但也必须正视新浪和所有门户正在面临的转型压力。
门户垂直化语境下的总编辑角色之变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英雄。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崛起掀起媒体行业的第一次变革,而近年来汽车之家、金融界等垂直网站的兴起,对门户网站大而全的模式又形成了直接挑战,这种挑战在用户规模、广告收入上都有表现。以广告为例,今年二季度汽车之家广告收入5900万美元,虽然远低于新浪的1.558亿美元,但后者的体量、所背负的运营成本压力也是前者的数倍。
加速推进垂直化转型,正是门户网站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去年4月新浪将门户的频道明确划分为媒体频道、综合频道和商业频道,后两者都要承担销售任务。按照新浪内部人士的说法,这种变化是要将新浪的影响力和流量更好的转化为收入。早在2005年,还是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就提出要将频道独立为子公司。新浪则在2008年将房产和家居频道分拆,和易居中国组建了新浪乐居并借壳上市,搜狐在2009年也将汽车频道升级为汽车事业部。
垂直化转型的过程中,总编辑的角色定位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新浪改版前,包括娱乐在内的部分频道已经开始内部讨论商业化的问题。这也表明对迫切需要转型的门户而言,商业化的压力远大于内容运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总编辑的管理权限也在下降。在搜狐,总编辑负责的只有新闻、财经、军事、文化、读书、历史等频道,汽车、娱乐等频道早已独立运营。在新浪,随着财经、汽车等频道独立运营的进程加速,其独立性也越来越强。
移动化和社交化使内容不再是唯一“王者”
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发展,在技术和运营上带给门户网站的挑战并同样不小。今日头条几乎一夜之间打破了门户网站多年沉淀所获得的行业垄断地位,凭借的只是“技术+社交”。在门户之争中落后于新浪的搜狐和网易,都不惜血本的推广移动客户端。腾讯在2012年对科技和财经频道进行改版,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要求编辑的文章能够同时用户门户、视频和移动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引领者,也可以看做是新浪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获取新闻的入口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社交产品获取信息,而不必依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编辑在信息筛选中的作用被弱化,因为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链直接获取资讯。这种变化之下,内容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技术和商业模式自然就成了和内容运营同等重要的事情。
相对于内容运营,传统门户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或许感受到了更明显的压力。尤其是在商业模式上,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大多数还是以展示广告为主,而在手机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终端之后,传统广告既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伤害,也无法满足广告主对效果的要求,和门户在广告主资源上又呈现“左右互搏”之势。拥有微博的新浪或许还能在社交广告上有所突破,而其他新闻客户端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传统门户网站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作为门户时代的开创者,陈彤此时离开的或许不只是新浪,而是向门户时代的一次告别。移动时代是否还会出现陈彤这样的标志性人物,这个问题也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