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学:谁在为偶像买单?
DoNews 5月6日消息(记者 宋巧静)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拉开了中国“粉丝经济”的序幕。那年夏天, 4 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 1500 万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投票。中国每 27 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超女粉丝。
随后的十几年间,中国“粉丝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互联网 + 粉丝” 的全新模式,原本松散的粉丝产业也被规范化、职业化,产业链上的明星、娱乐合伙人、企业等,都在试图深度挖掘庞大粉丝人群的经济能量。
在为偶像买单的这群粉丝,又是怎样一群人呢?
谁在为偶像买单?
北京女孩浅浅,公司白领,月薪 8500,在这个城市里算中等水平,每个月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去支持偶像 TFBOYS。
两年前,浅浅还在上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知道了 TFboys,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着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所有和他们有关的节目、视频。“三小只实在是太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都好喜欢,所以我是团饭。” 提到偶像,浅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浅浅回忆,“刚入坑的时候还没有工作,那一年去南京和深圳参加过两次见面会,门票、来回机票还有酒店住宿花了大概四千多。”
钱都花在哪儿了?浅浅称,如果不追行程每个月只买周边,花费大概在 300 以内,追行程的话每个月这方面支出就要 5000 左右。
为什么能持续不断的为偶像花钱?浅浅认为,偶像带给自己的都是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每个作品都有他付诸的心血和其存在的价值,粉丝想反馈回去的形式有限,最直接的还是以消费的形式支持。
19 岁的长沙女孩酸奶盖正在上大一,但她已经疯狂的喜欢易烊千玺一年半了,除了时刻关注他的作品,她还多次参加现场活动、接机、买站子的礼包。“现场追活动一般一次上千块,接送机累积起来也是上千,买周边礼包花费不多。”
酸奶盖认为 “把偶像当做很重要的人才愿意为他花钱的,所以很值得”,但同时她也表示 “尽力而为,自己还在上学不会动用父母太多的钱,都是自己攒的零花钱。”
在被问到喜欢偶像和难免的花费之间如何平衡时,很多粉丝都表示 “不会因为喜欢他而完全失去理智”“理想消费很重要。在喜欢的人事物面前也有选择的权利,不必照单全收。花多花少也不完全代表爱多爱少,而是要看自身条件允许与否”。
偶像如何看待粉丝消费?
今年 2 月,乐视生态之夜,90 后姑娘景瑶在乐视体育中心以一曲独舞《貂蝉拜月》惊艳全场,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从此获封 “貂蝉妹妹”。
在这之前,景瑶只是一个痴迷跳舞的普通舞蹈系女孩。20 岁大学毕业后去山村支教三年,后被文化外交机构录取出国交流,直至成名前她还在乐视做着项目经理的工作。
景瑶坦言,“确实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受到这么多关注,我都准备转幕后了,又因为舞蹈火起来”。
成名之后的景瑶获得了诸多关注,广告代言和影视作品邀约纷至沓来,景瑶告诉我们目前她还没有经纪团队 ,都是自己在打理这一切。
谈到成名之后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现在每天是什么样的状态,景瑶坦言 “很累”,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做演员接广告拍戏,“时间根本不够用”。工作之外,景瑶说她每天也要花很多时间和粉丝互动,目前主要是微信微博以及很早以前人人网追随而来的粉丝。“他们的反馈和支持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很在意”。
关于近来大热的 “粉丝经济” 概念,景瑶认为 “粉丝的关注度不应被利用,如果粉丝以合理的方式去支持自己的好作品,花费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要做粉丝经济,那不但不能保证作品质量,同时也是在消耗自己的人气和热度”。
当被问到如何面对狂热粉丝的过度花费举止时,景瑶坦言 “被人喜欢和认可固然开心,但还是应该提醒粉丝理智消费,偶像本人的态度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偶像的态度也是粉丝行为的风向标”。
现如今,粉丝经济现象愈演愈烈,从一开始自由散乱的形式到现在 “有组织”“有计划”“更商业化”,景瑶认为 “粉丝和偶像距离的拉近便于更好的沟通和互动,在这种良好的互动中,偶像还能汲取他们给予自己作品的反馈。但如果以消费粉丝为目的,单纯的取悦就显得毫无意义”。
互联网企业如何接招 “粉丝经济” 热潮
除了传统的社交平台以外,近两年火的一塌糊涂的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在用 “粉丝经济” 造星。各路粉丝追星的方式也渐渐从蹲守偶像、花钱送礼物逐渐转变成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体来关注偶像的动态。
打造出秒拍、小咖秀以及刚刚上线的一直播的一下科技市场总监何金凯,也和 DoNews 记者聊了关于 “粉丝经济” 的话题。
何金凯认为,粉丝经济是一种行业形态和眼下的热潮,它无法用好坏利弊衡量,在没有出现 “粉丝经济” 这个词以前,作为企业方,也会更多的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只不过现在 “粉丝经济” 出现以后,给了更多的企业一个 “捷径”。
前阵子凭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 “柳大尉” 一角成为新一代男神的宋仲基,5 月份将在中国六个城市开展粉丝见面会,一直播率先拿下六场见面会的全程冠名资格,为粉丝谋 “见面会门票”“宋太太合影” 等福利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借势粉丝热潮增涨自家关注度。
何金凯称 “粉丝经济” 其实是在打感情牌,我们倡导理性消费,但最终消费与否、消费状况如何还要看消费者本人。不管偶像创作作品,还是企业创造产品,都会考虑受众的需求。现如今因为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烈,粉丝经济才被系统化的拿到台面上说。
何金凯坦言,作为企业,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粉丝经济的。无论从市场运营还是市场调研的角度看,都需要考虑 C 端用户的感受。至于某些平台为了促进星粉互动设置消费门槛也是一种商业变现的方法,可以理解,但不必评判市场的好坏,感情联结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粉丝经济” 热潮越炒越高,其实它的发展速度,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速度是一致的。当偶像、名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粉丝的近距离互动,赚钱着实变得容易起来。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给粉丝带来真切的优质内容才是重点,否则,即使再打情感牌,粉丝不买账,到最后好故事说给谁听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