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机器人CEO俞志晨:我和人工智能的12年
前言:如今人工智能炙手可热,巨头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本进行研究和产业布局,一批有海外背景的工程师也纷纷回国创业。
俞志晨,图灵机器人CEO,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人工智能创业的人。他没有光鲜的海外背景,没有巨头公司的扶持,在人工智能领域摸索12年,经历了其从冷到热的全部过程,他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缩影。
2015年大年初六,下着大雪,俞志晨跟朋友到龙泉寺体验佛教文化。这时他对机器人的执着已经走火入魔。
看到形态各异的佛像,他便突发奇想,佛像和能人工智能结合,让它动起来,香客向佛像提出问题,佛像可以回答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随后他竟组织公司员工团建也到龙泉寺,虽然这一次因公事他未能再去,却让同事转达向龙泉寺转达了自己的想法。第三次当他与国内一批顶级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在此到龙泉寺的时候,这个计划已经基本敲定。
这个想法自然受到了极大的争议,有的信徒朋友质疑他,“佛像开口回答你的问题,信仰何在?”
但俞志晨这个大胆的想法最终实现了,2015年下半年图灵机器人与龙泉寺,还有其他一些合作者联合制造了一款佛像机器人叫做“机器僧”。
这一次经历让俞志晨感觉到最为震撼的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当一个人的信仰都可以被机器人变革、创新的时候,社会各个方面将会放生巨大的改变,第四次产业革命就是人工智能。”
2015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元年,从硅谷到北京,人工智能热悄然兴起。但是在十年前,情况并不如此。
无人问津的人工智能
2004年,俞志晨在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学习他的第二专业——人工智能。而此时他人工智能方向的师兄全部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中,那时国内根本没有公司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如果不转型,“毕业即失业”就一点也不夸张。
俞志晨看着师兄们纷纷转行,自己却没有动摇。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数理逻辑和哲学的综合体,它思考的是人的本质和本性,最终将其通过计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让他非常着迷。
2007年,终于轮到他毕业了,没有应用场景,没有落地,人工智能依旧是一个冷门。他先进入一家从事软件业务的央企,主要做英汉翻译系统的软件,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总算没离开本行太远。
不安分的俞志晨2010独自出来创业,当然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一次创业失败和打工还债。
金融危机刚过,俞志晨又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所以这一次创业初始团队中只有他一个是人全职。“我先来全职试水,如果行你们出来和我一起干。如果不行,大家还回去工作,找份工作不容易。”
他们办公的地点就在北京交通大学附近的一所小两居里,开发一款叫虫洞的手机APP。泡面是每天的食物,一连吃了几个月。
许多人都不明白俞志晨在做什么,这样做未来会有什么发展。“当时有一家公司每个季度都会找我们聊一次,一共聊了6次!”说到这俞志晨笑了。这家公司起先看上他们的团队,后来又看上了他们的产品,但最终还是没有投资。
这家公司就是奇虎360,现在也在做人工智能和针对儿童市场的机器人开发。
俞志晨说从投资总监到周鸿祎,他全部见过、聊过,但是最终当时的360还是不明白俞志晨究竟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起势复兴
从大环境看,人工智能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破裂前风靡一时,到了21世纪伊始,大家开始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
而到了2011年,美国资本市场再度开始为人工智能兴奋。风险投资机构和顶级科技公司门开始频繁投资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投资范围从应用层面的机器人、增强现实、到底层技术层面的深度学习算法,神经网络芯片等,人工智能项目遍地开花。比如,Google接连投资了虚拟现实公司Magic Leap,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Facebook收购语音识别公司Wit.ai,等等。
国内的情况也渐渐开始改变。2012年,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参加了内部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会议,会议结束后他非常吃惊,并给全公司写信,让所有产品经理都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整体环境上,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投资人也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
2012年,俞志晨团队发布虫洞语音助手,累计用户达3800万,这是这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软件,后来让俞志晨获得一笔数额非常小的天使投资,但这足以令他欣慰。
进军机器人领域
2013年底,俞志晨的团队发布正式图灵机器人,它并非一个实体机器人,而是一个免费开放的个性化智能机器人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图灵机器人官网创建属于自己的智能机器人。
做这个决定的原因非常简单,虫洞语音助手像是手机上的虚拟机器人,但是手机的场景和体积会造成局限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远不止此。
而彼时智能硬件成为市场热门,俞志晨却没有选择它进行切入。“智能硬件无非是硬件+联网,如果把智能硬件演化成机器人,可以做到运动控制,再把智能服务植入进去,会更有意思。”
2014年为实现产销落地提出AI+IP的策略,图灵机器人取得了哆啦A梦的形象IP,一款能说话的哆啦A梦在京东众筹1000万,成为众筹销售成绩最好的机器人。
独立的操作系统是某一品类的设备开始成型的标志之一,同时也对该产品的迅速扩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图灵机器人开发国内首个智能机器人平台Turing OS,成为一个特殊节点。
也就是在2014年、2015年图灵机器人完成了两轮融资,2014年获威盛电子A轮数千万人民币投资。2015年获江南化工5000万人民币投资,2016年初奥飞又投资5000万,估值一度达到10亿。
在资本支持的背后,有人质疑俞志晨的团队“变味儿”了。从最初以技术为何核心的团队,现在做得好更多好像是在给儿童卖“高端玩具”。
“我并不想给太多人解释我们做儿童机器人的初衷。”俞志晨说完停顿了一下。他说自己并不在乎别人如何说,至少他是在实践的人,而有人并没有。
俞志晨曾经请医生为机器人做过一个智力测评,结果显示仅达到了几岁孩子的水平。“你和机器人对话的时候,会觉得他笨,但是小孩子不会,他们会喜欢。”俞志晨说这就是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水平,谷歌也好,微软也好,都是一个水平,把钱全部砸进去做研究也并能提高太惊人的水平,大公司也不会这么做。
准备作战
2016年图灵机器人创新大会的前一周,负责公关的同事说俞志晨白天都在家里练习演讲,晚上来公司处理事务,11、12点还在工作是正常的事情。
创新大会上,俞志晨的演讲算不上出众,但足以能让人舒服地听完,相信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次演讲让俞志晨自信了很多,作为理工男刚开始面对媒体或者陌生人时他会紧张,他跟我说,“以前如果和你说我会脸红。”
不仅是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俞志晨面对20余人的“考察团”也十分从容。采访当天,恰巧图灵机人召开了一次投资人大会。俞志晨站在20多人中间,不间断地回答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抛来的各种问题。
俞志晨说,“现在,换成我们选择投资人了。”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近百家创业公司,65家获得投资,共计29.1亿元人民币。明朗的趋势下,人工智能也注定不是一场巨头间的博弈,新兴公司之间,新兴公司与巨头公司之间的碰撞将愈加激烈。
仅在机器人儿童陪伴市场中,360儿童机器人、百度雷鸣的智小乐等,都与图灵机器人有着相似的定位。
“谁能定义机器人谁就能走得更好更远。”俞志晨不仅一次说过这话。他认为对所有做机器人的人来讲,现在的机器人完全没有定义和标准,从硬件到结构设计,再到产品设计等环节都没有定义。
“硬件加个语音、加个摄像头、加个平板、加个传感,就是机器人了?我觉得机器人应该有自己的体系。”俞志晨非常笃定那些功能拼凑的机器人是伪机器人。
目前,图灵机器人与奥飞采取销售分成的方式,究竟有没有更好的商业模式,俞志晨说这还需要时间去摸索。
“我在人工智能领域12年了”,俞志晨好像突然意识到这个事实,带点惊讶的口气说。他说前些日子,和师兄弟们聚会,他们都是曾经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在本科阶段就能发国外核心期刊的论文,而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说这话时,俞志晨带着点惋惜,也有一点骄傲,“他们都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