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再融资20亿美元后:将大量资金砸向中国市场
DoNews 7月9日特稿(记者 周勤燕) 滴滴快的又创记录了:继两家公司创下合并记录后,滴滴快的昨日宣布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创下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
融资后,滴滴快的公司将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现金储备最高的公司。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滴滴快的的目标就是做一站式出行平台,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主要将用于中国市场,拓展多元化业务。
融资细节:仅用两周时间
柳青透露,滴滴快的本轮融资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而这是相当罕见的速度。
“我们是6月22号那天开始的这一轮的融资,大概在7月6号左右完成融资。最初计划融15亿美元,融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很多投资人都有非常有价值的战略和很好的品牌,大家都想参与深化中国互联网出行的项目,都很踊跃。于是我们临时决定把15亿美金增加到20亿美元。”
滴滴快的此轮新增的投资方包括资本国际私募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多家投资者,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等现有股东也都追加了投资。
柳青称,上述股东都是非常有品牌的股东,而且非常有投资经验,“他们对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态体系的打造,在资本的支持,在战略的定位都会给到我们很多帮助。”
在此之前,滴滴已先后完成四轮融资,分别是来自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来自腾讯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来自腾讯和中信产业基金近1亿美元C轮融资,以及来自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的超过7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快的公司也获得4轮投资,总金额超8亿美元。
资金投向:拓展多元化业务
今年5月,滴滴、快的发布了“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战略,除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外,也将涉足代驾,更有可能将城市公交、地铁等纳入业务中,而6月中旬,业内也传出滴滴快的将进军美国市场进行国际化探索的消息。
柳青表示,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都只是一个二元业务,即出租车和专车。在双方合并后的几个月里,滴滴快的从二元业务进入到多元业务,除了出租车专车,还有顺风车、代驾等业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撑和拓展滴滴快的多元化业务发展。
具体而言,资金将用于公司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的研发和运营及提升用户体验效率等。
在未来几个月,滴滴快的将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推出代驾、大巴、出租车专车拼车合乘等更多新产品和服务。作为一个集多种交通工具于一身的大平台,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互相打通,根据应用场景重新定义、组合。
与此同时,滴滴还专门成立了大数据机器学习研究院,邀请该领域世界顶级的专家作为负责人。滴滴已经在用户画像系统、精准营销、智能匹配、需求预测系统和运能预测系统等方面构筑起了“技术护城河”。
此外,柳青表示,滴滴快的马上会进入打造维护生态圈的状态。除了和金融、保险的合作,汽车后市场也会是重点关注领域,不仅是成为O2O服务的入口,也会涉及整车买卖、租赁等,这些将主要通过投资布局完成。“汽车后市场会是重点关注领域,滴滴不仅要成为众多O2O服务的入口,也可能会涉及整车买卖、租赁等。至于P2P租车领域,也有可能通过投资合作去参与”。
避谈补贴:算法比补贴更重要
滴滴快的获得巨额融资时,有消息称Uber将于近期获得20亿美元信用额度,这些资金将来自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等大型投行,融资完成后,还未上市的Uber融资将超过100亿美元,估值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双方融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各种补贴将变得更久、更多,专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柳青对补贴不愿多谈,她表示,“今天我们的补贴不再那么多,是因为司机靠工作已经能挣到足够多的钱了,平台的规模效应也为司机提供了足够多的订单,今后我们的补贴,可能更多是给消费者,给新来的用户,给那些服务好的司机。”
她认为,如果算法不行只能靠大金额的补贴让司机接单,长期是不行的,所以还是要有抢单、快单的模式结合才能适合。
对于和Uber的竞争,柳青表示,滴滴快的多元化的出行服务平台是与其他的竞争对手的最大的区别。中国的需求非常多元化,也非常灵活,出租车、专车、顺风车等业务之间可以彼此导流,而且共享司机资源,这是滴滴快的的竞争优势。滴滴早起步三年,三年的大数据积累,与Uber相比,算法上也更了解中国人的需求。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对此表示,获得高额融资说明市场的竞争仍旧激烈,强竞争者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态势,也将在新业务的竞争中延续。
洪波分析称,从滴滴和快的早期在出租车上的补贴大战可以看出,现金在移动出行领域的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专车、拼车等新的业务形态中这种竞争形式还会继续延续。而除了资金的较量,公司对新业务形态的建立和对技术的提升,同样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