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沈博阳的攻坚战:内部创业推赤兔 做职场版微信

DoNews 7月1日特稿(记者 安宏)“All In”一词是卡牌游戏德州扑克中的常用语,即赌上全部。当沈博阳以《“赤兔”,我的最后一次All In》为题向外界宣传领英移动APP“赤兔”时,也显示这个70后创业者背水一战的决心。

6月23日,LinkedIn(领英)官方正式宣布,中国团队独立研发的全新职场社交App命名为“赤兔”,并于当日上线安卓测试版。有别于领英偏高端、国际范儿和实用的工具属性,赤兔将目标用户群锁定年轻群体,在功能上更强调O2O社交属性。

据了解,这款名为“赤兔”的职场社交软件将独立于原有全球化平台领英之外,从命名、产品、团队到运营体系完全有别于原有产品,新产品“赤兔”与“领英”将在中国呈“同生共长”状态。

强调O2O社交属性打造职场版微信

据透露,赤兔采取无线为先的策略,着重开发移动客户端,纯中文语境。主打发现、沟通与连接三个功能要点:1.根据LBS定位帮助用户发现附近职场人、兴趣群组与活动,以及职场大咖和好文分享;2.具备即时通讯、群组聊天和文件传输与共享的沟通功能;3.用户可自发组织线上O2O活动,完成线下人脉的连接和打通。

此外,赤兔还设置了工作、职位、技能、教育背景等要素帮助用户完善个人资料页面。类朋友圈动态分享等多项社交功能的展现形态与微信颇为相似。据透露,正式版上线后,领英用户可通过原有账号登陆[1],而新用户则可直接注册。

与领英高冷范儿的品牌标识不同,新产品Logo为千里马“赤兔”的卡通形象,更易被年轻用户接受。对于产品命名问题,沈博阳解释,由于人们经常把优秀的人才比着千里马。领英将新品以“赤兔”为名,希望将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以APP为基础的职业社交与“约会”之间的界限在当今变得难以界定,如何帮助人们确定职业交往需求而非变成下一个“陌陌”,也是摆在赤兔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赤兔将在首发阶段即通过种子用户的筛选和引导用户提交职场、专业相关的O2O活动奠定社区调性和氛围,励建立与职业、专业相关的群组进行讨论。

腾讯内部颠覆改变传统职业社交

领英近期的调研显示,有76%的中国职场人士想要区分生活和工作社交圈,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职场社交产品可以承载纯粹的职场社交关系。

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表示,无论从中国互联网无线为先的特性,中国职场人群的层级分化以及产品开发运营的独立性出发,领英都需要推出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端产品。

这让人不由想起当年微信横空出世时,一直被视为腾讯内部可以颠覆QQ的产品。“赤兔”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原有领英产品在中国的没落?二者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对此,赤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产品和领英的关系与当年的微信和QQ十分类似,手机QQ完全将电脑端的体验搬到手机中,并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腾讯以往依靠高黏性和高活跃的用户成功,针对这类用户的运营风格显得沉重无比,这使得腾讯嫡系业务注定无法在强调轻快碎片的移动互联网上小步快跑,而微信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职场存在显著的层级分化,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英语好、外企背景的只占少数,而更加广泛的则是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群体。他们分布在中国的一线到三四线城市,对于工作、资讯、人脉更加渴望。

从QQ空间、人人网、微博等中文SNS的发展轨迹看,20—25岁的年轻人是社交网络平台上最为活跃的群体。想做职场社交App,吸引这群人去贡献时间、产生内容也尤为重要。而严肃、无趣的社交产品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能否抓住这些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对“赤兔”的成功至关重要。

事实上,年青一代职场人最大的职业社交需求在于结识更高层次的职业群体,而非单纯缔结同层次社交人脉。

对此,沈博阳表示,赤兔将会邀请各行业职场精英入驻赤兔,年轻人可以通过平台结识,获得职场经验与洞察。而另一方面,用户的职场社交需求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结识更高层次的职场人,技能提升、经验分享等都是职场人士的需求。

在华策略转型对中国市场放低姿态

显然,沈博阳带领的领英中国野心是中国1.5亿职场人,想覆盖更广泛的职场人群、在中国取得成功,就必须放低姿态与中国市场做妥协。沈博阳表示,中国互联网“无线为先”的市场环境及中国职场人群的层级分化,令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华策略。

目前,国内大部分职场人仍专注国内发展,尤其是英文水平有限者。即便领英做了汉化改良,还与微信、QQ邮箱做账号绑定,但“舶来品”对这类群体吸引力仍显不足。

虽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但创立十余年的领英属于PC时代的产物,且侧重邮箱进行交流沟通,产品无线化表现平平。移动互联网浪潮下,领英想要打开中国市场,需要一款更符合移动端特性的产品。

事实上,跨国互联网公司在华发展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沈博阳认为,路径依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跨国互联网公司总是认为一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取得成功的全球化产品,在中国一定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路径依赖。要成功,打破路径依赖至关重要,只有开发一款能充分满足中国用户独特需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面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完)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DoNews-互联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