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说:滴滴打车的三大“商疤”知多少?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月之内,两次涉诉”。

如此频繁出入法院的“滴滴打车”大有要成“常客”的趋势。2015年4月1日,因涉嫌商标侵权,“嘀嘀”文字商标持有者之一的广州市睿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睿驰”)诉“滴滴打车”(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科技”)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审结。

2015年4月15日,还是因为涉嫌商标侵权,另外一个“嘀嘀”文字商标持有者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妙影”)诉小桔科技一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杭州中院”)一审开庭。

虽然两案原告和受理法院均不同,但是,涉案商标及被告却是同一家,都是小桔科技和“嘀嘀”文字商标。

那么,最早叫“嘀嘀打车”现更名“滴滴打车”的小桔科技,到底有多少“商疤”(商标保护伤疤)?是否还会被其他“嘀嘀”商标持有者诉至法院呢?

滴滴“商疤”一:叫的最响 申请并非不早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4月30日,累计已有19件“嘀嘀”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主体除去小桔科技外,还涉及12家公司。

其中,最早的“嘀嘀”商标申请发生在2008年5月19日,由一家名为“廊坊开发区嘉元贸易有限公司”提交,商品保护类别为“汽车、车辆方向盘、车辆防盗设备”等。

而大众所熟知的滴滴打车最早的是在2014年3月24日提交“嘀嘀”商标申请的,彼时距离小桔科技成立已有2年时间左右。

由此可见,从商标保护意识上来说,小桔科技应该算是个“反面教材”,在成立快2年之后且成功融资三轮之后,才开始布局涉案“嘀嘀”商标的申请保护。

而从两起涉案商标诉讼来看,广州睿驰已获得4件“嘀嘀”文字商标核准,商品类别为“35类、38类、41类和45类”,申请时间均为2012年6月26日。

杭州妙影已获得1件“嘀嘀”文字商标核准,商品类别为9类, 申请时间为2011年3月22日。

从时间上来看,不论杭州妙影申请“嘀嘀”文字商标时,还是广州睿驰申请“嘀嘀”商标时,小桔科技尚未成立,滴滴打车也未面世。

小桔科技能侥幸从广州睿驰诉其商标侵权的诉讼中躲过一“劫”,全凭法院未把小桔科技“滴滴打车”的服务性质认定属于广州睿驰所持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之中。

而小桔科技能否继续从杭州妙影诉其商标侵权中躲过一劫,也完全取决于法院如何认定滴滴打车的商品或服务类别。

滴滴“商疤”二:长于“地推” ,不擅“商标保护”

众所周知,2012年7月10日,小桔科技正式宣告成立。“地推”起家的“滴滴打车”,很快占领了北京各大出租车司机的手机,成为很多司机手机必备的APP

而在商标保护方面,小桔科技的商标保护意识则稍显欠缺。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4月30日,小桔科技累计提交了212件商标申请,申请的时间分布在2012年(1件)、2013年(1件)、2014年(67件)和2015年(143件)。

小桔科技最早的商标申请,是它们于2012年11月28日提交的9类“嘀嘀打车”图文商标,商品或服务类别为“电脑软件、电子出版物、卫星导航仪器”。

可以看到,虽然在近期的两起诉讼中,小桔科技都以“滴滴打车”为交通服务为自己不构成侵权做辩解,但其最早提交的商标申请并未全面涉足交通服务。

此外,从商标申请的节奏来看,小桔科技的策略似乎相对“稳健”,伴随企业规模及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不断加大商标申请保护,但实际上,小桔科技在公司成立的头2年对商标并不重视,成立头两年申请的商标总数不及其商标申请总量的千分之一。

滴滴“商疤”三:每轮商标保护申请都在融资后

从融资节奏上看,2012年11月,小桔科技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2013年5月,获得腾讯1500万的B轮融资。2014年1月,小桔科技获得1亿美元C轮投资,中信产业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剩余1000万美元其他基金投资。2014年12月9日,小桔科技获得超过7亿美元D轮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

不得不说,成功融资高达8.18亿美金(约51亿元)的小桔科技,在资本滚雪球的推动下,露出的“商疤”也越来越明显——似乎不融资就不申请商标。

从商标申请上看,小桔科技首次申请商标的时点基本发生在其A轮成功融资之后。与此同时,其后续的商标申请似乎节奏完全与融资节奏保持一致。

小桔科技第二件商标申请发生在2013年。当年3月8日,小桔科技提交了“滴滴打车”图文组合商标,2个月后,也就是5月,小桔科技对外宣布获得了来自的腾讯B轮投资。

小桔科技第三轮商标申请时间发生在2014年3月(48件)、10月(2件)、11月(33件)、12月(1件)。而当年1月,小桔科技获得共计1亿美元的C轮融资。

而在小桔科技成功获得第四轮7亿美元融资后,也迎来了其商标保护的高潮,截止4月底,小桔科技2015年度已累计提交143件商标申请。

显然,在融资及发展策略上,小桔科技有很多值得创业者们学习的经验,但站在商标保护的维度,小桔科技的教训则更应引起重视和警惕,毕竟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机会傍上一个有钱的“干爹”。

作者:李俊慧 | 来源:iDoNews专栏

本文被转载7次

首发媒体 DoNews-互联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