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邑中国高管:中国程序化广告发展速度已超美国
群邑中国首席数字官 Nils Roehrig
DoNews 5月20日消息(记者 安宏)在第五届品友互动全球程序化广告峰会上,媒介管理集团群邑中国首席数字官Nils Roehrig表示,中国程序化广告发展快于美国。
近年来,很多大广告主加入了程序化购买的阵营,例如宝洁公司大幅提升程序化购买预算,至2014年年底程序化购买已占据整体广告投入的75%。美国运通公司则宣布所有广告花费都将进行程序化购买。
大型品牌广告主纷纷进军程序化购买的背后,则是程序化购买对广告主带来的营销效率的提升。Nils Roehrig指出,通过程序化购买,媒体可以更好实现流量变现,广告主可以更好实现投资回报率,代理商也相信更加的智能媒体分配和更简洁的流程。”
此外,Nils Roehrig还指出中国与美国程序化广告行业发展的区别:美国花了8年时间,程序化广告占展示广告比例达73%,而中国3年就达到了15%。“2011年之前的4年,美国程序化购买的效果是CPX模式,这期间没有品牌和视频,他们用了6年将移动发展到了合理的规模。数据很少,而且Google依然不分享任何数据,Facebook开放的节奏很慢”。
反观中国,中国的数据比其他市场都要丰富,百度、阿里妈妈、腾讯还有各种DSP数据都可以规模化获取。而且在线视频是品牌广告,而且在中国已经占据了35%程序化购买的消耗,Nils认为,“移动化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即将到来的富媒体广告将成为加速器”。
谈及美国程序化发展放缓的原因,NilsRoehrig认为主要基于四点原因:首先是媒体的自我保护思想;其次是媒体质量不够好不透明,导致CPX(如CPM、CPC等)模式依然主导;再次是不透明的环境和不公开的流程,阻碍传统广告公司和广告主投放;最后是数据的缺失。
但Nils Roehrig同时表示,中国程序化广告发展也面临巨大威胁:中国从业者倾向于从链条的各个环节全参与,导致很多利益冲突;中国不成熟的标准体系导致广告的监测透明性和科学性降低;虽然数据已经足够多,但也不够开放。
对此,Nils Roehrig向广告主建议,在DSP选择方面应着重考虑独立第三方平台,如果不是效果驱动,可以考虑PDB模式购买及投放。
作为WPP集团的一员,群邑是整合了迈势、尚扬、竞立、传立和邑策五家媒体公司而成立的母公司。据了解,群邑通过整合购买、内容制作、数字媒体传播、拓展新业务、财务服务、开发独有工具和其它核心业务为旗下的代理公司和客户服务。在中国,群邑承揽额占所有4A媒介代理公司总量的31.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