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海尔衰落与华为兴起”中的真假问题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海尔主要是从事白色家电生产。所谓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比如洗衣机、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的电器产品等。早期这些家电大多是白色的外观,因此得名。相对而言,白色家电的技术含量要低于黑色家电,所谓黑色家电,更直白地说,就是那些电视机、投影机、音响。白色家电技术含量相对低,就意味着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目前,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白色家电的另一个特点是,功能上的发展相对平稳,从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洗碗机,到当下的最新产品,虽然肯定有很多创新,但核心功能、核心机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起码消费者不会因为海尔推出了新的空调与冰箱,就淘汰还用得好好的旧空调与冰箱。一般而言,消费者换购,都是因为搬家,或者原来的用得太久,故障率太高。这些行业特点也就意味着行业的相对平稳发展。

中国的白色家电行业同样符合这个特点,不过,中国有其特殊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三十年内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比如地铁,第一条纽约地铁于1904年开通,目前,纽约地铁拥有468座车站,营运的轨道长度约为1056公里。而上海地铁,第一条1995年开通,目前全网运营线路总长548公里,车站337座。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换个角度看,就意味着一些本来很平稳的行业出现快速的兴起与衰退。

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快速普及,这些快速普及背后,则是行业的迅猛发展直到顶峰,接下来,这些耐用消费品行业就很难避免所谓的衰退。实际上,更准确地说是回归常态。

再反过来看华为。华为所在的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从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兴起,到80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再到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再到当下伴随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从未停息,一直风起云涌。这也就是所谓站在风口的行业优势。

这个行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从1965年首次提出至今,摩尔定律已坚持50周年,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活力。

这个定律换到生产与消费角度,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手机得经常换。一台3000元的空调可以用十年,一台3000元的手机最多两年,行业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容量差别已经非常明显。

所以,我们谈到海尔的衰落与华为的兴起,从行业角度看,本身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行业与企业个体并不能混作一谈。在好的行业也有失败者,夕阳产业中也有成功者。

做一个朝阳产业中的成功者并不简单。华为从网络基础设备领域起家,在不断的创新积累之下,已成功侵蚀了思科的市场。在手机芯片领域,华为也在不断向产业链上端进军。相比一般国内手机厂商在人机界面上创新,华为麒麟的芯片是更底层,更“硬”的创新。目前,海思麒麟930芯片,在性能与功耗上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输高通的顶级芯片。

或许,比在朝阳产业中做一个成功者更难的是,在一个夕阳产业中做一个成功者。在这一点上,海尔是成功的,目前,海尔仍可称为国内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即使在国际市场上也非常有竞争力。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海尔的衰落,只是海尔在新经济的浪潮中落后了,没有转变为新经济中的成功者。比成为朝阳产业中的成功者,与成为夕阳产业中的成功者更难的是,夕阳产业中的成功者华丽转身为朝阳产业中的成功者。

夕阳产业中的成功者,往往体量巨大,对企业创新来说,并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就能办到的,往往需要组织与结构的支持,这往往意味着需要破坏他们自身的组织结构与利益分配,这种对自身的破坏会很大程度地阻碍创新。例如,柯达公司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是,为了不伤害他们自己在胶片领域的利益,他们把这个发明锁起来,而不是全力发展,最终,柯达错失了数码时代,成为了一个失败者。

很多时候,作为旁观者,可能会觉得很遗憾,作为冰箱生产商,海尔怎么不在冰箱上加一个触摸屏幕,成为生鲜、食品O 2O的入口呢?实际上,这几乎是企业家面临的最高难度的挑战。对海尔来说,构建全新的入口平台生态,建立更灵活的组织架构,用懂互联网的新人替代掉原来立下汗马功劳的旧人来发号施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