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进军电影业 “暗战”传统影视公司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汹涌进军大银幕。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互联网势力正在逐渐成为主角。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一度放炮,“未来的电影公司、电影业,都将为BAT打工。”

与凌厉的进攻形成对比,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日前却低调表示,“阿里虽在电影领域布局很快,却不可能真正渗透电影工业的全部,尤其是内容环节。”实际上,阿里巴巴的快速进攻只是其一,在它之前还有早已布局多时的腾讯百度

一边BAT迅猛杀入电影业,另外一边影视公司以华谊、光线为代表,与之拥抱的同时却加速自身转型。

BAT布局影视业,会改变目前电影产业既有市场格局。从布局的路径看,与好莱坞六大影视公司非常类似。而国内的影视公司还没有发展到好莱坞六大的规模。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在电影业内资深人士看来,表面上是暧昧拥抱,暗地里却是蓄势暗战。在互联网冲击下,国内的电影产业将进入剧烈变动期。

BAT猛攻

在过去的两年间,BAT对电影与泛娱乐的野心展露无遗。

从目前的格局看,各自的基础框架已初步浮现。百度目前电影业务仍在整合阶段,优势在于流量与大数据,收购有爱奇艺、PPS,依托自身搜索、地图等业务,占据入口流量优势,尤其在移动端优势较为明显。除此之外,手握百度文学、游戏等IP资源,大数据后续可以为制作与发行提供服务。

阿里的布局更倾向于全产业链布局,从制作、发行、营销再到放映与衍生品试图形成闭环。一方面梳理内部资源,另外一方面则是疯狂地用资本开路。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互联网+ 电影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两年里,阿里巴巴在电影业务方面屡下重棋。内容制作方面,先后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份(后更名为阿里影业),参与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定增,分别持股8.08%和8.8%。IP储备方面,整合UC阅读、书旗,成立阿里文学;技术方面,阿里云宣布与瑞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发行方面则战略入股美团网旗下猫眼电影,日前更收购粤科软件,旗下票务系统凤凰电影在线票务市场将会使院线直接对接阿里集团现有的亿级用户群体。而之前战略入股的新浪微博优酷土豆在营销和放映上也能提供资源支持。

在这条路上最早跑起来的则是腾讯。三年前,腾讯互动娱乐已经开始提出“泛娱乐”战略。腾讯副总裁程武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在内容产业掘金已经较为成熟的迪斯尼和漫威模式,腾讯想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打造基于“互联网+”、IP升级的泛娱乐生态体系,“首先各个垂直领域有自己的生态;其次以IP为主线,打通不同垂直领域;最终搭建打通主创和用户共生的生态体系。”今年4月,腾讯正式提出“电影+”战略,试图实现腾讯互动娱乐旗下游戏、文学IP的互通,进行“泛IP”开发。而在线票发行方面,腾讯旗下微影时代整合微信QQ的电影票业务,并拆分出独立APP微票。腾讯的发行优势在于线上用户和流量方面,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会化营销资源也是其得力补充。

即使如此,并不意味着千方百计将自身资源与电影业搭上关系的BAT就能顺利跑起来。BAT有天然的流量、数据、资本优势,但在内容,明星资源、制作团队等多方面仍然缺课,这也是阿里为什么要连续入股华谊、光线的真正动因。而在于扬看来,BAT也各有短板:百度的电影商业模式和内部管理仍未稳定,渠道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爱奇艺与华策影视的内容产出能力也还有待成熟。

阿里作为典型的平台型公司,对现有资源控制力较为薄弱,对微博、美团猫眼、优酷土豆等资源都是战略入股,在线票务方面的弱势也很明显。淘宝电影虽然拥有海量用户为平台导流,但自身拥有的线下影院资源并不多。对于腾讯而言,“电影+”的思路在于通过腾讯的多年积累,为电影行业提供更多优质IP,实现优质IP在游戏、文学等大文化领域共生、互动。但是目前腾讯还没有自己的发行、营销资源,腾讯要走平台化的发展路线,需要与传统影视公司合作,利用自身互联网资源为其服务。

反围剿

BAT进攻凌厉,影视公司显然不会轻易让路。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上,于冬公开表示,“博纳现在还没有选择好站队,还不到站队的时候。”言下之意,应该是还不会在BAT中做出选择。

但另外一面,传统电影公司已经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华谊兄弟可能是截至目前跑得最快最远的一家。据易观智库梳理,华谊的互联网化路径可归结为在全产业链上进行嫁接:从2010年6月,投资掌趣科技开始,2013年7月,6.72亿元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联合腾讯成立粉丝互动平台“星影联盟”,投资卖座网51%股权;2014年11月定增阿里、腾讯,两者并列为华谊兄弟第二股东,持股均为8.08%。华谊兄弟公共事务部总监、新闻发言人张一君向记者表示,“华谊的互联网化转型其实是一个娱乐元素主动去+互联网的过程,下一阶段的目标则是打造“娱乐 +”的生态圈。据华谊兄弟2014年财报显示,互联网娱乐板块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2.14%。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解释,所谓“娱乐+”,是娱乐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广泛融合。华谊刚刚宣布与天津孚惠成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发起投资基金孚惠资本,此举被外界认为是面临互联网冲击之下的主动出击。据了解,孚惠资本将在不同的领域寻找与娱乐产业结合的机会,科技和消费将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还有光线传媒,光线互联网化首先从游戏开始布局,收购热锋网络;与360成立视频网站,探索付费模式。试图借助360巨大的流量支持,围绕电影,开展电影营销、在线购票、在线播放等业务。而光线与阿里的战略合作,主要还是看中了阿里的在线票务、营销以及衍生品开发销售方面的资源。

在于扬看来,互联网对传统电影公司的冲击是围剿式的,能适应互联网的变化并且懂得借资本力量突围的影视公司才不至于被淘汰。但在于冬看来,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密不可分,无论从粉丝导入、众筹融资、在线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闭环,“但整个电影产业中最核心的内容制作部分,互联网依然无法替代传统的内容创作。”张一君则认为,华谊的独特优势除了目前在互联网游戏、粉丝社区、在线销售等业务上的布局,核心竞争力更在于明星IP,包括有影响力的内容及明星个人IP等等,“实际互联网公司和娱乐公司相互需求”。

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至少目前暂无定论。这实际也是BAT对电影业凌厉进攻的同时,又对具有内容优势的影视公司暧昧拥抱的真实原因。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