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News专栏:手机全民指纹识别时代已经来临,但你的手机指纹识别真的安全吗?
这几天,有国内手机厂商开始炮轰一度被某手机品牌大肆宣传的快充技术了,说这个技术可能会伤电池。
这个细节,倒是我们之前没有注意的。
由这个手机快充技术的争议,我联想起最近一段时间运用越来越广泛的智能手机指纹识别技术。
现在,从几百元的低档机到五六千元甚至价格更高的高端机,指纹识别几乎成了流行的标配。厂家都喜欢把指纹识别功能拿出来吹嘘,好像没有指纹识别技术,就不高档,就不完美。甚至有了一种趋势,那就是以手机为代表的全民指纹识别时代就要来临了。
全民指纹识别时代?您也许认为我夸张了。
不,绝对不夸张。按照智能手机运用指纹识别技术的速度看,这个未来并不遥远。并且,有的国家已经开始酝酿了。
比如,日本。近日,《日本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将从今年夏天开始测试一种指纹支付系统,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予以推广,方便游客仅凭指纹就可消费和办理退税、入住酒店等手续。日本政府计划明年春天将更多地方的设施纳入测试,到2020年在全国运行该支付系统。
当然,我们离这种全国性的运用肯定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手机上的全面推广是势在必行了,
但是,快充技术的优劣尚有商榷。那么,指纹识别呢?我有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手机全民指纹识别时代即将来临,但你的手机指纹识别真的放心吗?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手机指纹识别的安全隐患远远大于快充技术。倘若快充技术真的有优劣之分,那劣质或者有缺陷的快充技术伤害的只是手机电池。而随着手机支付的盛行,以及手机上的个人资料越来越重要,指纹识别影响的将不是手机本身,而是用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所以,这个问题不得不提。
对于运用越来越广泛的手机指纹识别技术,我有这样几个疑问。不知道您注意过没有、思考过没有。这几个疑问如下。
第一,售价几百元的智能手机和售价数千、上万的智能手机,都支持指纹识别。那么,他们所采用的指纹识别硬件、技术有区别吗?说他们的技术硬件是一样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否则,我前不久怎么会看到某家手机厂商炮轰另一家手机厂商的指纹识别呢?如果不一样,那自然就有了区别。那么,区别是什么?
第二,已经有人做过测试,通过一些手段比如用黏土制作的假指纹,骗过了指纹识别。这种物理性的欺骗,对指纹识别来说是个危险。而如果通过黑客手段,攻破系统后台,修改某些内容,同样危险。因为那样指纹识别技术也就有可能形同虚设了。那么,如何确保指纹识别的安全性?
第三,未来,物联网肯定会成为现实。那么,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会成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手机指纹识别与车联网什么的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安全性如何保证呢?
以上三点疑问,涉及我们的财产、信息等的安全,不可不想。指纹识别,本是为了安全而出生并且推广的,如果反而不安全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关于第一个问题,国内公开的一些报道,以吹嘘自己产品的居多,很难看出真正的区别。而一些专业的技术词汇,又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够看懂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技术方案、芯片硬件的不同肯定影响了指纹识别的价格。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看相关报道时,可以看出那个假指纹骗过指纹识别的做法是某厂商为了宣传自己的指纹扫描识别仪,而假指纹想骗过高分辨率指纹识别扫描仪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分辨率越高的扫描仪,越能分辨出细微的细节。这也更能看出指纹识别技术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黑客手段呢?而第三个物联网安全的问题,由于物联网还未来临,只能是设想而已。
但是,显而易见,在目前,指纹识别肯定会影响到手机用户的财产、信息安全。
针对这个问题,我向一些指纹技术方案提供商进行了咨询。
关于高价机和低价机都使用的指纹识别有何不同这个问题。一家厂商回答的很隐晦,为了避嫌,我隐去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工作人员这样说:“每个厂商都做的不一样,我只能代表我们厂家回答这个问题,不代表这个行业都是这样。我们之前一直做高端机,很少做那些(低端)手机。”回答至此,人家也没多说,我想我应该能明白一点。
关于指纹识别的安全防护问题(主要是黑客、恶意软件造成的安全问题),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开发商Synopsys中国区域的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一些资料,从这些资料中,这里我选取几句可能对我们有用的内容。
通过某种技术方案(为避免广告嫌疑,我隐去这个名字),“将指纹图像注册、指纹图谱存储以及生物识别匹配操作彻底隔离在传感器之内,可针对设备上存在的安全威胁提供极致的保护。能够确保生物识别信息从不离开传感器,在主机系统感染了恶意软件或病毒时,(这项)技术尤其有用。”但是,很遗憾,由于同我交流的并非专门的技术研发人员,所以对于指纹造假防护这一块儿的交流不多,也没有相关资料可以提供。
关于手机指纹识别的安全问题,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手机厂商和专业技术厂商给我们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料,让用户在使用指纹识别时更加放心。
手机全民指纹识别时代即将来临,但你在使用手机指纹识别时真的放心吗?希望大家多想想。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