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与巨头在一起的日子
DoNews7月8日消息(记者 翟继茹)这位处女座CEO的办公桌并不整齐,零食、杂物、散落的文件,这让人相信他真的很忙,更让人相信他其实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
李志飞,出门问问CEO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博士,Google美国总部前科学家。2015年10月份,出门问问获Google C轮投资,这是Google离开中国大陆后首次进行的投资。至此,出门问问累计融资7500万美金,成为人工智能创业领域中的佼佼者。
此外,出门问问已经与 Google 在语音搜索方面达成独家合作,成为国内 Google Now 的替代选项。
作为初创型公司,李志飞和出门问问的状态令人艳羡不已。而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后,如何与巨头企业平等地合作发展,好似是一场“与狼共舞”的游戏。
共同的价值观
“当时,也非常焦虑与不甘心”李志飞回忆在谷歌的工作时说,“80%的工程师不会创业,而我不是,我的焦点是在创业上。”
李志飞说进入谷歌的第一天,他就明确了自己要创业的想法。当时的工作对于他来讲并不是繁重的事情。所以他的主要精力是去观察和学习它的管理与文化。
Larry Page是李志飞学习的主要目标,他的邮件、内部视频、TGIF,李志飞都不会错过。“学习他的理念,技术如何商业化,如何把技术做成产品,而不迷恋技术本身。他懂得在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当商业模式成熟后,他开始做各种‘天马星空’的事情。他有一个理论,大的世界是容易改变的,小的事情反而是不容易改变的。他上台后关掉了把小的产品全部关掉,他说我们不要做只影响一亿人的事情,我们要做就做影响10亿、甚至20亿人的事情。”
当李志飞积累到足够自信的时候,他带着从谷歌积累的经验与自信回国创业。在刚刚创业的时候,李志飞说,“要做像谷歌一样的公司。”
谈及如何理解这句话时,李志飞说,“也没有讲细细意味什么,首先从精神层面,通过技术改变世界这个初心不会变。当然从规模和影响方面还差十万八千里,希望能像谷歌一样实现理想和现实交织。”
理想和现实的交织指的是李志飞希望能将AI技术做到真正落地,让更多人感受到,并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没想到2015年,李志飞拿到了老东家的投资。C轮投资的发布会匆忙的举行,李志飞没有一点兴奋,“在过程中是我的兴奋点,我去努力,我去辛苦都可以。可是当有了结果的时候,我的兴奋点就已经过了,我会想下一步要如何做。”
谷歌投资出门问问,究竟是否暗藏玄机,李志飞说,“我们有充分的独立性,不依赖谷歌任何东西,投资者就是投资者,合作就是公平的合作,我们的合作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上,认为用户体验最为重要,如果我们想快速赚钱和谷歌是没办法合作的。当然谷歌有作为投资人应有的权利。”
对于外界热议的谷歌是否回归中国大陆,又回对中国互联网行业造成哪些影响,李志飞说,“如果Goole回归,绝对是一件好事情。谷歌会为中国用户带来价值,更给产业链带来帮助,拉高整个互联网的逼格。有人担心说我们帮谷歌做事情,会不会害怕谷歌回来我们没事情可做,我们不做这个东西可以做别的。我是越来越欢迎它回来,它有重要的正向作用。”
AI真正的需求在哪儿
李志飞创建出门问问,刚刚进行融资的时候,它还只是一个demo,做语音搜索,问天气,问出行,用户提出一个问题,它便可以给你答案。后来做APP,用户增长不尽如人意。
2014年,李志飞决定做软硬件结合,自己开发硬件产品。于是Ticwatch应运而生,10万块的销量绝对是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今年6月3日,Ticwatch2正式发布,最后在京东众筹的成绩是1500万。下一步,李志飞已经在为Ticwatch2的海外市场销售做预热,他认为海外市场销量将会占到总销量的一半。
李志飞坦言AI是出门问问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依存软硬结合。“探索下一代人机互动一直是我们的初衷,没有变过。”
自AlphaGo显示了自己的超凡能力后,掀起了一股AI热潮。李志飞一直认为媒体的过度宣传让大众高估了AI的发展水平。“有热度,固然是好事情,但是我没有看到真金白银大量地投到AI领域,真正投资的人并不多。过度报道还让大众的期待不切实际,比如大家会觉得语音交互的精确度为什么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为什么不能我说一句话电脑就回答我一句,能陪伴我的情感?”李志飞说,“其实有的需求真的是伪需求,比如你为什么需要机器陪伴你的感情呢?真的需要和机器人谈恋爱吗?”
李志飞坦言,目前AI领域还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作为AI技术领域的专家来讲,他说“现在AI实际应用就是语音、视觉和图像,语音的话最核心要做的事情还是关于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解。”
我不是一个感性的人
从科学家、博士到CEO的身份转变过程中,李志飞说最大变化是心态。“你知道工程师不愿意跟你解释太多,比如说跟媒体打交道,他知道跟记者说多了记者也可能也不懂,甚至不关心。但是现在不论在管理上还是对外上,都需要去和别人沟通,都需要去表达,必须接受它并找到快乐。”
出门问问品牌经理赫赫说,“现在能‘管理’一下他,给他一些个人形象上的建议,比如说穿着方面的建议,他会听。但有些时候,我们还是互相翻白眼。”
李志飞说自己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但其实我却看到了他许多感性的一面。刚说到回国创业时依靠谷歌的经验管理公司时,“前两天我还找出来了”边说着边冲出了会议室,在一旁的公关经理无奈地笑笑,“这是找什么去了,说找就找了。”片刻,李志飞拿着一摞谷歌的小册子进来,一本一本摆在我面前,“你看,这是关于它们怎么做全球化的!”说着像极了一个兴奋的孩子。
现在每天都要进行着无数的决策,李志飞的压力能从他轻描淡写的表达出感受到,他说自己喜欢发呆,“真的是脑袋里什么也不想,有时候就希望谁也不要来烦我。”说着自己也哈哈笑起来。
采访的结束第二天,李志飞的朋友圈自我调侃写道,“最近烦心事有点多,有人安慰我说,别烦,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却回了一句,黑暗我一直在经历,可是黎明在哪呢?因为这,有人居然夸我会讲段子了。”
李志飞现在还不敢轻言成功,他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