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rt 版 microsoft surface 评测

Engadge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章分类: 平板电脑


为了对付一众 android 平板和 ipad(嗯... 其实还可以包括 playbook),microsoft 决定作出新尝试,开发以 arm 芯片推动的 windows rt 以及推出运行这个 os 的 surface 平板。虽然 microsoft 已经不是第一次推出硬件了, xbox 、 kinect 、 zune 、 kin ,甚至是早前的 microsoft tablet pc 都是他们在硬件界的历史,不过说到自家设计一部现代平板还是第一次,就让我们看看这部 windows rt 版 surface 的表现如何吧。

设计及硬件


就 windows rt 版 surface(下称 surface)的正面而言,除了新 windows 标志之外,基本上跟市面上大部分的平板没有什么分别,中上方有一个 720p 的前置镜头,其左方有一个周遭环境光线传感器,当然还有一个分辨率为 1,366 x 768 的 10.6 吋 cleartype 五点触控 gorilla glass 屏幕。换言之这个屏幕有大约 148ppi,跟 windows 8 pro 版的 surface 之 208ppi 有一段距离,从正常的使用距离而看不能说是糟糕,但如果把眼睛放近一点的话一定能清楚看到屏幕上的小格,下图是用一部单反配合普通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不是用显微镜拍的。

图集: surface with windows rt - hardware


(注意:图集中的 surface 套装属传媒专用,里面包括了 surface 以及所有周边配件,市场上并没有这个版本可以买到。)

平板的机身是使用了一种被微软叫作 vapormg 的金属制成,拿上手的感觉很简单:坚固,但是易于吸引指纹。两侧有一对立体声的喇叭,其音质尚算可以,在播放立体声的音讯时真的能时明显地听到两条声道的分别,大概是因为这平板的横向宽度较阔,两个喇叭有足够的分隔距离。音量方面则有点不足,我们曾经拿它和 ipad 2 同步播放同一段影片,发现当两部平板的音量调到最大的时候,ipad 2 的音量明显地盖过 surface;有时候在家里用 surface 来看 youtube 也要用耳机能清楚地听到声音,不过这也当然视乎有关影片或音频本身的音量吧。

左侧还有一个一体式的音量键和耳机端口,右侧则有一个全尺寸 usb 2.0 端口、hd 视讯输出端口和类似 apple macbook magsafe 的 microsoft 自家磁力充电埠。它的 micro sd 卡埠其实是隐藏在 kickstand 支架之下,用户需要将支架打开才可以看到小小的它,只要把卡向内推就可以将其弹出了,原理跟市面上很多读卡器一样。尺寸方面,它的宽度、高度和厚度分别为 10.81 x 6.77 x 0.37 英吋,下图是 surface 跟某品牌经典蓝黑扫描笔的厚度对比。


磁力充电接口

它的原理跟 magsafe 一样,将充电连接器放近之时充电接口就会自动将它吸引,不过由于装置的侧面是采用了倾斜的设计,所以我们也发现即使磁力将充电连接器吸引到,它的角度也不一定能自动到位,需要用户将两者准确地接合才可以。在通电之后,连接器上方的白色提示灯就会亮起,不过它没有 magsafe 那么细心地分有黄色和绿色灯来表示「充电中」和「充电完成」的状态,就只有白色灯而已。

另外,我们也有一个小发现,有一次笔者无意地将手臂内侧碰到充电中的 surface 边缘,然后感到被针戮的刺痛,在细心考究之后,发现原来四边都有这个问题,不过用手的其他部份碰则没有问题;如无意外应该是充电器将电源带到金属机身的四周,而手臂内侧的皮肤比较薄,引致到较容易轻微触电。我们不清楚微软是否知悉这现象,也不知道是不是个别的问题,只是这个针刺的感觉绝对不好受,如果微软看到这段话就请跟进一下吧。





usb 接口

在使用的期间,我们发现它的 usb 2.0 埠好像比较「结实」,需要用多一点力才能将 usb 外接插入和拔出。普通的 usb 鼠标、键盘、记忆棒、卡片阅读机、手机和平板等装置都是能连接到 surface 并存取数据;我们更发现 surface 能为手机充电(测试了 iphone 5),当然充电时间速度如何则另作别论,但平板电脑则不能(测试了 ipad 2)。可惜的是 windows rt 并不能安装 itunes 等同步软件,不然看着一部平板跟手机或另一部平板同步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另外,我们也尝试过将外置光驱连接到 surface,发现如果光驱是空的话,surface 是能够侦测到光驱的接入,只是如果插入光盘之时,我的电脑中的光驱图标便会离奇消失了...... 无论是 dvd 还是 cd 都是这样。还有可惜的就是它只有一个 usb 埠,不能同时连接键盘和鼠标呀。

kickstand


kickstand 支架为 surface 的其中一个卖点,它为一个融于机背下半部分的设计,同为使用机身的 vapormg 制造,机身的左方会有一个凹入的位置,方便用户将指头伸进去把 kickstand 打开;从其他部分打开也可以,只是比较难一点而已,如果指甲长一点会比较好。

其次,kickstand 的左右角落都会有一个稍微凸出长方形胶制保护点,只是它并不是软胶而是硬胶,似乎它是用于保护 kickstand 多于用户的桌面呢... 在跟它相处一段日子之后,并不觉得它 22 度的角度是一个细心的设计,原因跟普遍的使用者习惯有关。当 surface 连接到键盘保护套之时,用户很自然地会将它拿到较接近的位置,方便打字,但当屏幕愈接近用户视觉的时候,其倾斜度就需要愈大,大家联想一下自己用传统笔电的情况就知道了。但由 kickstand 角度并不能变,所以当拿到较接近的位置时角度就会不够斜,并不舒适。要弥补这个问题则需要把它拿到较远的地方,只是,用户需要把手伸展得较直,可能会影响文字输入,而且桌面的面积可能不容许把 surface 放得太远。

可能大家会想到以一个可调校角度的支架来取代 kickstand,但是不要忘记这样会把 surface 的底部稍微升起,连接在底部的磁力键盘会一同升起来,让到键盘和桌面之间有多余空间。由于 touch cover 和 type cover 都属于较软的键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打字,手指所施的力就不会直达键盘下的桌面,按键之余又会「按空气」,比较累。由于两个官方键盘都需要连接到 surface 底部的端口才可以运作,所以用户不能通过分离平板和键盘来增加两者的距离。

不过由于 surface 是有蓝牙 4.0 的,大家本身有蓝牙键盘和鼠标的话都可以跟它配对,然后就能将 surface 放到远一点的位置。至于打开 kickstand 之后,能不能当笔电那样放在大腿上使用呢?基本上你能这样做,只是视角将会很奇怪、kickstand 不能很稳定地站在大腿上,而且配合带点软性的 touch 或 type cover 打字的话将会很辛苦,因为每单击都会让到 cover 稍微凹陷。



touch cover 及 type cover


还记得微软在 surface 的发布会上花了不少的时间去介绍 touch cover 和 type cover ,前者集纤薄、键盘以及屏幕保护套三项功能于一身,更成为了焦点,所以先说一下 touch cover 的表现吧。它的原理并不是电容感应,而是透过压力感应,所以在打字时还是需要用很小很小的力。不过我们发现指头需要按得颇接近键的中心才保证能够成功输入,不然就容易出现按空的情况,毕竟每个键的压力传感器都是放在正中间。微软指出使用这个 touch cover 的「打字速度比在屏幕快上 2 倍」,不过用户始终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由于它并没有凸出的物理实体键,所以用户打字之时,平板就会发出如 windows phone 那样的打字声音。

触摸板方面,它的底下有一个电容式的传感器,因为它跟键盘其他部分一样采用了一种有点像水磨砂纸的材质(放心,不会磨走手指的表皮!),指感普通,不能说触控时很卡,只是磨擦力一定比普遍笔电的触摸板大,但好处就是不留指纹。它支持有限度两点触控,能用作出滚动页面的动作(scrolling),可是不能在它上面放大图片(pinch to zoom)。另外,一般来说在 android、ipad 和 macbook 等平板或笔电上滚动页面之时,页面在用户将手指拿开之后仍然滚动一段距离才会停下来,但奇怪的是,使用 touch 和 type cover 触摸板滚动页面是不会出现上述的「余悸」,用户拿开手指之后页面就会停下来,有点不自然。不过大家也可以放心,直接在 surface 屏幕上操作没有这个问题。


说到 type cover,基本上它是一个比较薄的键盘保护盖,虽然它表面的边缘并没有凸出来的软胶分隔键盘跟屏幕,两者会有直接的接触,但幸好的是它采用了雾面的材质而且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它会损害到屏幕。type cover 跟 touch cover 最大的分别就是前者具有凸出来的实体键。而触摸板也能够按下去的,轻轻地点下去也可以,因为它同样配备了一个电容式传感器;但滚动页面时跟 touch cover 一样不会出现「余悸」。其次,由于它是一个实体键盘,按下去真的会发出声音,所以喇叭并不会发出 windows phone 那样的打字声。缺点方面,虽然触摸板采用雾面材质,但指头滑之时摩擦力比 touch cover 大,有时候作双指页面滚动时指头会被它的表面吸着 / 卡着,也比较容易吸引指纹。

如果大家是重度文字输入者的话,我们还是建议你使用 type cover 好了,始终这是一个较薄的传统键盘,依然保留了大家每天都使用的实体键技术,正如微软那样说:「以您一贯的方式打字」;相反,touch cover 其实跟触控屏幕输入的分别不是太大,比较容易错误输入。不过如果大家只需要作简短的输入,例如在社交网结留言、输入网址、登入帐户和搜寻关键词的话则是可接受。另外,官方的说法是两个键盘保护盖都像 ipad smart cover 那样,在打开和闭合之后屏幕都会作出相应的开关。但我们的使用经验指出,打开 cover 时的确会唤醒装置,但闭合之后,屏幕并没有随之实时入睡。


在键盘保护盖的使用习惯上,可能大家会好奇想知道当这两个 cover 翻到平板的后面之后,还会不会继续启动输入功能呢?答案是不会的,需要打字时要么将键盘翻回正面,要么就使用屏幕的虚拟键盘。更有趣的是,键盘保护盖是可以从相反的方向跟平板连接,只是功能不会启动而已。花了这么多的篇幅去说两个键盘保护盖的正面,是时候说说背面了。type cover 和黑色 touch cover 背面都是采用了布料作为材料,感觉上比较高级。而其他颜色的 touch cover 背面则跟正面一样,使用了类似水磨砂纸的材质,好处就是抗污能力比布料强啊。

软件


我们在评测 surface 之始已经将其系统及软件更新到最新版本。首先从它的重点界面 -- metro 全新开始页说起,这个页面跟预期一样反应非常流畅,也跟 windows phone 8 一样主打个能够人化的 tiles 方格,所有程序的 tile 尺寸都是能够调校成如上图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部分程序的 tile 调校成长方形之后就会具有显示信息的功能,缩少至正方形之后就会只剩下程序的标志,例如 bbc 的新闻程序;不过有些程序则在两个形状 tile 的状态都会显示数据,例如原生的天气程序和我们为 windows 8 和 windows rt 打造的 engadget 程序,在正方形的状态下只会显示文字,而在长方形的状态下就会显示文字以及相关的图标。


在触控操作的情况下,这个为平板而设的界面的确很有利,点按的目标够大。可是如果用户是用鼠标操作的话则会有点笨重,因为光标本来目标是一些较小的东西,如果要用这个小小的光标去点按这些大型的方格的话,拖曳的距离就会增加,有点浪费气力呢。相反,当弹回去 windows rt 的传统桌面之时,指头操作就会显得笨重,始终这是一个为游标而设的界面。我们在使用桌面模式之时觉得很难才能够点按到窗口右上角的「最小化」、「往下还原」和「关闭」键,要么就是点错了黑色的边框,要么就是点错了旁边的其中一个键,出现了不少错误关闭窗口的情况。所以如果用户不是同时具有手指(相信大家都有吧?...)和鼠标的话,这两个空间其实是会有冲突。


桌面与开始页的关系


有了解过 windows rt 跟 windows 8 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前者并不支持固有的 windows 程序,只能从 windows store 下载专为 windows rt 开发的程序而已。这样说,windows rt 的桌面空间就只能运行微软为其预载的程序,重点就是 office 吧,其余就是记事本、剪取工具和小画家等经典的 windows 附属应用程序。另外,桌面的另一个用途就是放置档案、快捷方式和新增文件夹等,总之大家能在旧有 windows 桌面上做到的事情都依然做到,就是不能安装旧有的 windows 程序啦。

在上图这个多功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支持两个空间的程序同时运行,即使一边在使用桌面版 ie 上网,另一边使用开始页版 ie 播放 youtube 也是表现流畅。不过这种多任务的前题是,大窗口那边需要为桌面版的程序,小窗口那边则需要为开始页打开的程序。如果将两边的尺寸对调的话则会出现下图的情况,桌面版程序的「多功」只能以一个方格的形式显示。

另外其中一个较特别的体会就是打开图片,当我们第一次在桌面打开图片的时候,系统选择了以开始页的「相片」程序来打开,后来我们发现原来可以像普通电脑那样,进入档案的「内容」然后设定以桌面那边的「windows 相片查看器」开启。细心想,两边的档案其实是互通,只是打开的程序能够两边跳有点混乱吧。



两个 internet explorer

传说「internet explorer 最大的功能就是用来下载 chrome、firefox 或 safari 等浏览器」-- 这个说法并不能套用在 windows rt 了,其先天的架构不能安装现有为传统 windows 开发的浏览器,而且 windows store 尚未有其他公司的浏览器下载,所以我们特意为 rt 版的 ie 开一个主题吧。开始页版的 ie 10 明显地是为了平板操作而设,本来在上面的网址列和工具栏都搬到下方,减少操作时手臂的移动距离,标志同样较大,方便指头点按,不过分页列则依然停留在上面。

而桌面版的 ie 10 则有一个传统的界面,工具栏保持在上方,点按的目标大小不变。使用这两个 ie 浏览 youtube、facebook、google雅虎之时都会自动设为桌面版网页,而且更支持基本的 flash,所以大家可以直接在上面看桌面版的 youtube 和玩 flash 游戏;可是表现并不太流畅,部份影格可能会被跳过,而且遇到一些整个都以 flash 编写的网站就不支持了,例如香港政府的 brandhk 网站就是其中一例。在座某些朋友关心的 google maps 也能够运作,更支持 street view,但不要对其流畅度抱有太大期望就是了。而由于 rt 是有档案总管和 flash 的关系,所以用户可以直接在 ie 上载照片或其他档案到 facebook 等网站,因此并不需要第三方程式;直接玩 facebook 的 flash 游戏也可,上图的游戏为 diamond dash。

总体而言,这两边的 ie 的表现都是普通,通常按下连结之后都需要一至两秒才作出反应,在网页完全完成加载之前的页面滚动都是有点卡;印象最深的就是使用 gmail 的时候,加载时间很长,需时最少 10 秒,有时更在等了一段时间之后弹出窗口指出不能加载部分内容,建议使用基本 html 版。而且在滚动页面(所有网站)之时,系统更时常将部分动作误当作为点按;而且当指头停留在屏幕上不动的时候,网页便会以高频率地上下震动,未知是软件还是硬件的问题,但这些臭虫实在是有点恼人。


microsoft office home and student 2013 rt preview


可能大家都留意到文中开始页的图片中包括了 office word 和 powerpoint 程序,但 surface 其实没有开始页版的 office,所有在开始页打开的 office 程序都是会跳转到桌面,然后打开桌面版,这是第一个要留意的重点。基本上他们从里到外都是普通的 office,做字处理没有问题,配合鼠标使用会更好。不过我们试用期间就曾经有过一个不愉快的经验,当在 word 贴上一段 600 多字报章报导的时候,程序突然停止执行然后自动重新启动,就在我们点选文件恢复之后又再停止执行,不过这次并没有自动重新启动,待我们手动重启动之后发现系统的自动备份消失了。我们不清楚这是平板当时的「状态问题」还是作为 preview 版本的问题,幸好在重新启动平板之后再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 -- 至少在完成评测之前没有。

表现及续航力


除了 ie 转页总是有一点延缓之外,我们对其他 surface 预载的程序都稍有微言。首先以连接了 google calendar 的行事历程序为例,其在打开之后通常都会空白几秒才能够显示出行事历中的事项,电邮程序的加载速度也要两至三秒。就第三方开发者的程序而言,cut the rope 这款平面游戏的画面竟然出现丁点跳格的情况;相反,microsoft studio 旗下的 3d 游戏 hydro thunder 则运行得非常顺畅,所以游戏的表现是好是坏,不能完全归咎于 surface 本身吧。不过平常的操作,例如打开开始页、由左边边界向右拉的程序切换和由下面边界向上拉的 charms bar 召唤等都反应极快,可以说在 microsoft 掌握范围下的大部分操作都极流畅。

启动时间方面,surface 只要 20 多秒的时间就可以加载登入的页面,输入密码后的登入时间也颇快,但每次都有异,大约差 2 至 4 秒吧。说到续航力,我们在重新启动过、满电、50% 屏幕亮度和连接了 wi-fi 的情况下开始使用,期间玩过几分钟的 hydro thunder、看过 35 分钟的 720p youtube 影片和断断续续地浏览不同的网站,发现电池大约支撑了 7 至 8 个小时左右。由 4% 充至 100% 电量大概需要 2 个小时 46 分钟,我们也测试了它不连接 wi-fi 情况下的闲置耗电率,在闲置 9 小时之后消耗了 3% 的电量。

在跑分方面,由于 windows rt 跟 windows 8 有别,固有的测试软件不适用,而且也不像 android 和 ios 那样有不同跑分软件下载,所以我们就只用 ie 10 跑了一下数字愈低愈好的 sunspider,5 次的平均数字是 969.58ms,跟 iphone 5 的 956.7ms 很接近,不够主站第四代 ipad 之 865ms 低,不过已经很不错吧?

相机


surface 并不主打什么强劲的相机技术,前置镜头和后置的主相机均为能拍 720p 的 hd lifecam,在亮度充足的情况下依然有些噪声。唯一亮点就是后面那个上调 22 度的相机,方便用户使用 kickstand 之时仍能水平地拍摄。至于说到 windows rt 内置的相机软件... 也是没有亮点,在按下屏幕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拍照,换言之它没有对焦和亮度平衡的选项,只能转换前后镜头和相片的比例。

图集: surface with windows rt - camera


总结:站在十字路口


这部 surface 的 windows rt 以 arm 核心推动,不能安装固有的 x86 windows 程序,只能安装 windows store 那些专门开发的「windows 8」风格之平板程序,用意很明显 -- 打 android 平板和 ipad。可是使用一段日子之后又觉得它是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平台或站在十字路口的平板。微软在官网指出它是一部从「办公室到客厅」、「工作对上玩乐」和具有「windows 的功能、office home & student 2013 rt preview 的生产力」之平板,这个声明其实没有错,它的浏览器能够浏览比 android 和 ios 更多的网站,也有 office(虽然只是 preview)这杀手程序系列,单是这个已经胜过很多市面上的平板文书软件。

可是使用一段日子之后又会发现单凭一个 office 系列并不足以作为所有生产力来源。有时想修改一下照片,会发现它不能安装 photoshop;有时用 ie 浏览某些网站时需要安装一些附加组件,又会发现原来是安装不到「.exe」档,但这一切都是预期之内,因为打开 surface 盒之前已经看到一个 windows rt 兼容性的「警告标签」;如果我们以一个新 os 的角度去看它,而不老是当它为一部 desktop 会好过一点,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 windows store 的生态系统不够大,还找不到一些替代品程序。

这又引申另一个问题:如何吸引开发者为 windows rt 开发程序呢?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网络方面)如 facebook、twitter 和新浪微博等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你这个 ie 已经能带来贴近传统桌面机的体验,那我还有需要为你开发一个专用 app 吗?」另外既然这部 windows rt 版的 surface 暂时市占不高,而另一边又有一个传统 windows 的庞大市场可以踏足,开发者怎么决定应该很容易猜想到吧。所以最终的两难就是「要以用户基础引来开发者」还是「要以生态系统的规模来引来用户 / 买家」呢?似乎目前 windows rt / surface 两边都暂时做不到,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哲学问题,再加上平板市场已有 ios 和 android 双雄割据,如何突围而出将是微软最大的难题。到底由 microsoft 设计的 surface 会引领 windows rt 崛起吗?时间会带来答案。

tags: feature , featured , microsoft , review , rt , surface , surface rt , surface with windows rt , surfacert , surfacewithwindowsrt , tablet , windows rt , windowsrt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