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技 G400s 游戏鼠标评测

Engadge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章分类: 外围设备


罗技在 一个多月前的发表会 上,全面「更新」了整个 G 系列的游戏周边,这自然也包括了差不多整个游戏鼠标的产品线。大部份的改动都不大,像 G700s 和 G500s 分别只是 G700 和 G500 这两只老鼠标的「表面涂料重新处理版」,并没有做什么规格上的大更动,在某些程度上也意味着以这些产品的技术力,罗技有再战一个世代的信心。

所以当要挑选一只新的 G 系列产品来评测的时候,小弟将眼光放在了(相对)低阶的 G400s 上面。从售价,从外观来看,这似乎都是罗技产品线当中颇低阶的一个选择,但其实 G400s 出自名门,有着许多了不起的前辈。究竟这个搭载了最新「Delta Zero」技术的最新一代「FPS 玩家级光学鼠标」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讲古


在遥远遥远的过去(好吧,大约是 2002 年),罗技推出了一颗新的光学鼠标引擎,取名为「MX」,并且以这颗引擎为核心,专门设计了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新鼠标设计。当年推出的系列产品一共有三个:有线光学鼠标 MX500、无线光学鼠标 MX700 和蓝芽无线光学鼠标 MX900。小弟当年是直接冲了一只 MX700 回来,但是 MX700 没用几天就要放到充电座上充电,而且电池又重,充电座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接触不良,所以没过多久就又去买了一只形状完全一样,但轻得多的有线鼠 MX500 回来。MX500 不贵(至少和 MX700 比较起来是如此),所以当家里又有鼠标需求的时候,小弟自然就去选了它的后继产品 MX510,一只稍微加强了光学引擎分辨率(其实用起来没啥差),然后外观炫到爆表的鼠标。MX510 之后,当然就是接着用 MX518 啰。

MX518 现在是个传奇,但当初买的时候倒也没有想这么多,只知道它是罗技第一只专门为游戏而做的光学鼠。相较于旧的 MX510,它做了几个针对游戏的改变,包括将滚轮上下的卷动键改成了 DPI 选择的按键、将光学引擎提升到(以当时来说)超高的 1,600DPI、并且舍去了「休眠」模式,让光学传感器永远在运作状态,不会因为省电而有回复时间的 lag。MX518 的光学引擎当真不愧是光学鼠这条路在被激光鼠取代前的最后一批杰作,在追迹能力上完全不输,甚至还略微超过,差不同多时期出来的第一只激光鼠 MX1000。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记不得有多少游戏时光是和一只接着一只的 MX518 一起渡过的呢!

MX518 的设计在激光世代被有线的 G5 和无线的 G7 所承继,但很多玩家都认为激光鼠在追迹稳定性上,还比不过光学的 MX518,因此 MX518 在之后还卖了许多年,直到被 G400 取代 为止(G5 则是被 G500 所取代)。罗技完全了解 MX518 在爱用者心中的祟高地位,因此除了光学引擎分辨率达到符合当代标准的 3600DPI,更新率提升,以及表面材质/花样改回比较沉稳的雾面灰黑之外,其他一切都选择不予改变,从外型到配重到盒子上的「全新的 MX518」,一切都是表明了这还是原来的那个 MX518,大家别误会的意思。

如今,G400s 则是靠着再更新的 Delta Zero 传感器,将 DPI 数再提高到了 4000,成为一只拥有最新光学引擎科技的 MX518。对小弟来说,这是和 MX518 说再见约五年后,与其后代的再重逢呢!

盒装


讲古完毕,让我们回到鼠标本身上吧!G400s 的盒装和所有其他 Gs 系列的兄弟们一样大,是一个大约只有以前一半大的盒装。除了正面有很炫的半只鼠标 X 光图之外,这片「盖子」也是可以打开的,让你多少可以隔着一层塑料片试试看鼠标的手感。整个盒装主要以纸为材质(环保),也没有任何特别难拆的地方,是个设计相当好的盒子。

除了鼠标本体外,盒装内就只有一份说明文件而已,和大部份的罗技产品一样,软件功能必需要上网下载才能取得。不过 G400s 简单的 DPI 调整功能是内建的,滚轮上下两颗 DPI 调整键不安装软件就有四段的可调整范围。G400s 没有附绑线带我觉得蛮可惜的,不过这实在是构不上不购买的理由啦。

图集: Logitech G400s boxing



外观



虽然多了一些花俏的花纹,任何用过 G400,乃至于 MX518、MX510 的人,都会立即对它的外观感到无比的熟悉。G400s 的高度比罗技的一些高阶游戏鼠矮上许多,适合玩 FPS 那种手悬空的抓握,而不是 MMORPG 或 RTS 的那种长时间紧抓鼠标的靠握。拇指的上方有两颗功能键,默认是网页的上一页/下一页;而除了前面提到滚轮上下各有一颗 DPI 选择键之外,鼠标中段还有一颗应该是程序切换键的按键,但在安装软件前似乎没功用。自然,软件安装完毕后这些按键每个都可以分配各种不同的用途,自然就不局限于特定的功能了。


罗技似乎特别爱在这系列的外观上做文章,从 MX510 的绒布感,到 MX518 的月球坑洞 (?) ,到 G5 的红铜、G500 的铁锈,似乎只有 G400 的单调灰色是唯一的例外。如今罗技给了 G400s 一个相当深的灰蓝色调(远比官网上的图片看起来的要深),和当年的 MX1000 类似,却要再更深一点。上面的纹路对材质并没有影响,而屁股上大大的「G」字则是昭示着 G 系列家族的新身份。

图集: Logitech G400s Design


鼠标底部是自 G5 以来,本系列鼠标都一直沿用的三块式鼠脚设计,除了上下两块大的之外,拇指下方的侧面还有块比较小的鼠脚。不得不说,当年原版 MX518 承袭自 MX510 的那个五个豆子大的鼠脚配置真的是相当地失败,常常用没多久鼠脚就自己掉了,还好新的都是采用这种大鼠脚的设计。

操作



操作的部份没什么好说的,就跟我印象中的 MX518 一样轻、灵活、精准。不过小编毕竟是用了 MX518 多年的人,对于准备新购入的朋友,还是有几点要注意的。最主要的,是虽然不很明显,但它是一只右撇子用的鼠标,左手握勉强可以,但是会容易误触左侧的两颗按键。再者,我觉得相对于许多竞争对手的产品,G400s 的设计算是偏长也偏宽的,手小的人握起来可能会比较辛苦些。

G400s 的光学引擎一如既往的强悍,不论是木纹、布料、透明塑料、甚至是玻璃都一点问题也没有(想当初雷射还特地主打过透明玻璃可用...)。现在新的最大 DPI 数来到 4000(不确定是原生的还是插点的),但对小编这种久久不玩 FPS 游戏的人来说,实在是吓人了点,但就算高到了 4000,整只鼠标还是有确实掌握在手里的感觉,光标不会乱跑,画出来的线也没有什么抖动。

G400s 的滚轮是用这么多年的那个老滚轮,不是 microgear 的,但普通滚轮有顿点非常明确的优点,换枪之类的应该很轻松愉快才是。因为没有用过 G400,所以无法与 G400 的表面做比较,但相较于小编的 G700,G400s 的表面滑上许多,却也不到 MX518 直接是塑料的那种滑溜度。罗技官网上称它「掌心部分则使用疏水性良好的覆膜以防止手部湿黏。对于接触频繁的区域,我们在主要按钮上增加抗指纹覆膜」,我想这要用久一点才会感受出差别来吧!

结论


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MX500 推出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而当年 MX500 的经典设计,也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这传承之久远,或许只有延续 MX300 的 G100s 差可比拟呢!这么久的时间以来外观设计都没有改变,从一方面点出了当初设计之优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习惯 MX510/MX518/G400 握感的人,可以放心地再继续用下去。除了换了个颜色,增加了个「防滑涂料」,和改进了光学引擎之外,这还是大家熟悉的那只 MX518 鼠标,拥有以光学鼠来说极佳的追迹稳定性,在很多表面材质下不仅不输,甚至还有可能超过激光鼠的表现。

以游戏鼠来说,它的定价算是相对亲民,NT$1,390 (约 280 元人民币)就提供了专门的 DPI 调整键和三个自定义键,对于寻求一只上阵杀敌的好伙伴,又不想荷包大失血的朋友,可以考虑看看这只鼠标喔!

Tags: g400s , gaming mouse , GamingMouse , logitech , review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