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本文编译自2014年时代周刊7月刊Jack Dickey的评论性文章,由一起美国中学生的自杀事件为焦点,对诸如Ask.fm等匿名性社交媒体的追溯和反思。本文原标题为 The Antisocial Network Inside The Dangerous Online World Kids Can't Quit
2014年1月10日,Matthew Homyk,这个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郊区的男孩自杀了。这个悲伤的消息似乎让空气都凝固了,然而Matthew的父亲Ray Homeyk并不觉得太意外,因为他的儿子在自杀之前就因为抑郁症而连续住院数月。
Matthew的生活好像从来都不容易,曾经自残、为结巴而焦虑,无奈的与小妹妹一起承受父母离异这个事实;当然所幸他还有朋友和女友的陪伴,他也很喜欢长曲棍球。然而父亲回忆说,在2013年10月份的时候儿子好像出问题了。他比以前更内向,并且开始向自己求助。 那时候Matthew才刚刚开始上九年级,他告诉爸爸说网上有很多关于他的流言蜚语,让他非常苦恼。他不断的用iPhone刷新一个叫Ask.fm的应用,41岁的Ray之前从来没有听过它。
Ask.fm在美国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全球120万用户中有将近一半是中学生,而其中有大概15万的美国学生。Ask.fm像一个很简单的电子公告栏,在其中人们可以公开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社交网络。由于它的完全匿名性,情况就变得有点复杂。它似乎默认用户可以随意攻击他人,甚至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当然他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早期的社交网络,对于身份和信息的公开和私密张弛有度。然而突然迸发出了一股主打匿名性的社交网站和应用,在2013年著名的秘密分享网站Formspring停止运营,随之而起的Secret、Whisper和Yik Yak迅速占据了这一块空白。Ask.fm的创始人,出生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拉脱维亚,他们对自由而民主的自我表达怀揣着极大热情,宣称他们做足了准备将Ask.fm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这些匿名性网站的创始人关注的是如何把生意做大,而不是担忧其中的网络欺凌对社会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让人与人的交流变得简单而快捷。类似于Ask.fm这样app的流行和智能型手机的普及是息息相关,根据2013年的皮尤研究报告显示,大约37%的美国青少年拥有智慧型手机,一旦你有了这样子的工具,那么这些应用就触手可得了。
对于父母来说,这意味着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当孩子的手机在餐桌上响起时,她不仅仅是立马忽略了你,很有可能她正在进入一个残忍和危险的虚拟世界中,在日益发展的科技面前,网络的这两个特征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脑神经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张,这些脆弱和带自毁倾向的意识终于找到了一个沉溺和发泄的渠道。从2012年起,媒体就有报道称Ask.fm对至少16起青少年自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些匿名性质的社交媒体究竟意味着什么?除了有其残忍的一面之外呢?这些社交应用对于青少年心智的影响几乎是一个全球都很关注的问题,然而研究的成果有时候赶不及应对现实的残酷。
十亿个问题
它在青少年当中创造了这样一种文化,在背后中伤和诋毁他人是人类交流的正常部分。
Ask.fm是一个用户可以在上面随意发问获得反馈的网站,一个月大约有十亿个问题被发布其中,这个网站和应用非常容易让人上瘾,因为你很期待看到别人对你问题的反馈,你也很想去回答别人的问题。一般来说,发布在网站上的问题低级而无趣,有时候甚至不能算是个问题,比如“你的照片好美!”“你喜欢他吗?”“你愿意跟我约会吗?”而如果你去看一个典型的九年级生的页面,你会发现她的反馈都很幼稚“谢谢你哟~~~”“哈哈!”“也许不是”。
在网络发展的早期,部落格和聊天室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面孔,鼓励用户放心大胆的做自己,可以完全抛开自己的真实身份。然而谷歌和Facebook引领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似乎并不这样的认为,事实上,Facebook的设计哲学是想让它的用户在规范的社区里建立与自己真实生活相匹配的虚拟身份。
是的,匿名性具有持久的诱惑力,它被新时代的青少年认可。匿名社交应用Secret和Whisper鼓励用户以匿名的身份去发布一些事关身边人的八卦,Yik Yak是基于地理位置的讯息应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匿名地交流。
Ask.fm已经变成了一个绯闻的温床,当然都是一些琐碎的绯闻信息,当我与一群九年级生坐在一起聊Ask.fm的时候,他们也不确定到底这个东西在他们的生活中影响多大,“这是寻得认同感的地方”“你想让别人觉得你有趣”“如果你没有这个应用,你会觉得你错过了很多”。
教育类书籍的知名作者、Times的专栏作家,Rosalind Wiseman对此发表评论,“它在孩子中创造了这样一种文化,背后重伤和诋毁对方是人类交流的正常部分。它使得我们对他人的受欺凌无动于衷”。2011年的皮尤研究表明,88%的美国青少年见识过网络欺凌,其中13%的人会因为隔天晚上网上发布的消息而不敢去学校。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欺凌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跟面对面的欺凌完成不一样。
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甚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并非很亲密,大量神经学研究的数据表明主管偏激情绪的脑部区域在青少年时期呈现巅峰状态,然而与成年人相比,主管稳定和协作的白色区域却稍显薄弱。而大脑的其他部分比如大脑前额叶——主管自我控制和明辨是非能力——直到20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我们把大量这样的大脑丢进社交网络之中,那是一个可能连成年人都难以自由把持航道的汪洋大海,少年们你们能得到些什么呢?Jay Giedd博士是一个神经元研究者,他认为青少年会太过于关注眼前的事务,而不擅于去思考更长远的东西。他们还有一个倾向是更看重小伙伴们的意见和支持而不是去求助父母和老师。像Ask.fm这种及时得到反馈的问答类社交媒体切合了孩子的心理。
自由的企业
他们立志创造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社交媒体,因为那是他们年少之时根本无法拥有的东西。
Ask.fm的创始人——Ilja和Mark Terebin,现在35岁和29岁,出生在还是苏维埃政权的拉脱维亚,从小和他们的父母和祖母居住在市区一个两室的小屋子里。兄弟俩几乎分享所有的事情,甚至他们的雄心壮志,对于名利有着强烈的渴望。
当Ilja的足球梦想破灭之后,就改变志向要当企业家。而Terebin在2010年的时候决定开始创办Ask.fm,他们看到社交网络是未来。他们立志建立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社交网站,而那是他们年少之时根本无法拥有的东西。
他们都走独立成长路线,兄弟俩看着很相像,黑色头发、高大英俊,都喜欢穿黑色外套和鞋子,他们甚至有点像刚毕业的学生。(两年前他们开始吃素,起因是看了2005年的纪录片《地球公民》,“这是所有罪恶的根源,人们吃肉”)
在里加一间小而简朴的办公室里他们和其余58位员工一起经营公司,很像一个美国样式的科技公司,长排的办公桌、清一色男性员工、大屏幕显示屏。他们实行8小时轮休工作制,将那些具有侮辱性字眼的信息丢进谷歌翻译里面检查,如果确实带有侮辱性,他们就撤掉那个信息,警告用户,甚至封掉那个账号。网站也安装了软件能够大致浏览评论,检查是否有侮辱性的字句,在他们发表之前就处理掉它们。
第二部分有关于Ask.fm创始人对自杀事件的辩护,发表诸如此声明“关闭网站?那总会有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