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市后的第一次「社会路演」
2021 年 1 月,字节跳动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发布下线公告,停止运营。一款维持 4 年的产品从高调走向消失。两个月后,同样作为内容社区的知乎在纽交所上市。
知乎与悟空问答的竞争被看作是知识领域的一次碰撞。2017-2018 两年,悟空问答在知识领域正在投入重金,希望通过流量与金钱的玩法确立自己的地位。而作为更早在知识领域有所建树的知乎,俨然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极客公园获悉,在两家公司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知乎创始人兼 CEO 周源曾参与了一场饭局。当一位科技行业的前辈人物问到知乎真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时,周源给出的回答是,他很确定知乎一定能够给知识带来价值。
在上市之后,知乎的第一次官方线下活动是联合科普中国举办的「向科学要答案」,其中设立了线上专题,联合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行业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向网友发起提问,共同探讨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
在这场与科普紧密相关的「向科学要答案」活动背后,知乎是怎么想的?
一次「知识路演」
在 19 世纪就写出《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等著作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书中提到了当时世界上并不存在的科技产品,后世诞生的火箭、潜艇等,都能从凡尔纳笔下找到类似的产物。
凡尔纳曾说过,在写虚构的科学物品之前,都会进行大量研究。不难发现,从有效的解释当中,他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虚构的场景也启发了后世许多真正的科学家,发明了第一个用混合火箭推进剂作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的人,杰克帕森斯就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深刻影响。
因此,人们将凡尔纳称作科普作家,而不是科幻作家,因为他成功地将科学知识通过有趣的方式传递给了每个人。与其说是想象,不如说凡尔纳在做的,也是一种形式的科普。
显然,科普带来的价值远比人们想象中重要。在知乎上线的「向科学要答案」活动中,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答主用自己的专业认知和生活经历展示了对于科学的解读。
科研、天文学答主「Pjer」在「有哪些天文研究成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期待?」问题下回答,射电天文是一个基础学科,研究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可以落地产生经济效益的实际应用,但是这种基础学科的研究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意想不到的。
比如射电天文中的干涉成像(interferometry)技术被应用于医学中的核磁共振,让医生可以更快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层析结构,辅助诊断。「干涉成像方法是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天线求互相关,得到干涉强度,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得到射电成像图。多个天线可以是被放置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组成超长基线干涉。这种方法也被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中,用户获取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在人们直观的思想里,可能很难想象两个空间尺度区别如此巨大的研究对象会有任何交集,但在背后,它们联系的紧密程度超乎寻常。
周源称,「向科学要答案」活动上线以来,已有近 82 万名用户在相关问题下贡献了 175 万条回答,共收到 1700 余万个赞同,专题浏览量超过了 24 亿。尽管数据只是一方面的印证,但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领域的近千位优秀答主,能够将知识的科普带入大众范围内,让科学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随着近年中国科技力量快速发展,「科技自立」成为了大家讨论的高频词汇。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感知,在这其中,科普的意义不言而喻。
知乎方面向极客公园(ID:geekpark)透露,科普内容在知乎社区内属于主流内容的一种,而如何使有意义的科普内容向更远的地方传播,是知乎举办「向科学要答案」活动的重要原因。
上市之后,知乎在「知识型内容」发力,可以理解为是一次对自身能力的「社会路演」,科普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显然会是知乎接下来要持续投入的东西。
问答和社区的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除了一家能赚钱的公司,知乎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从内容形式来看,一来一回、或者一来多回的问答,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内容生产引擎。
极客公园曾在知乎上市时总结过 周源的 10 个思考 ,其中提到问答是知乎生产内容的核心机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靠互相提问延续下去的,问答成了人们加深彼此连接最基本的方式。」
在知乎上,由一个好问题引出的内容,可能是三年前发布的,但是今天人们还是觉得它有帮助,这使得知乎成为了一个积累型的产品,内容也可以沉淀下来。就如同滚雪球效应一般,一旦获得了起始的动力,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科普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知道,十年前知乎刚建立时,起步于科技互联网领域的问答,前一百位用户都是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推动行业变化的技术和产品人员。周源也提到,直到今天,知乎仍然将科学称作其基石领域。
这时,在科技「土壤」越发肥沃的中国,只要给上一点「外力」,科普内容便会自然滚动起来,迅速成长。知乎恰好就为这一系列动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如果知乎要做一家开放的知识分享平台,对于真正优秀内容的创造、识别和传播是其中的关键。
那么知乎如何定义优秀的内容?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获得感」,即将好内容定义为开阔眼界,带来帮助和产生共鸣。周源认为,科学领域的很多内容都符合这几条标准,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头活水,既是提问的方式,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又是答案的源泉,为我们带来获得感。
因此,知乎将给科学领域的内容加大曝光权重,用知乎自己的方式进行科学科普内容的传播,为科学点赞同。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让更多知识被创造和推广,对于中国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发展都是有益的。
对于一个社区的构建而言,知乎的意义远不止给人们一个生产内容的工具,而是以用户和内容为基础,两层网络交织在一起,在知识的大范围下进行连接,构成了一座城市般的社区。
如果现在回头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周源对知乎存在意义的笃定,再看到如今知乎给出的「获得感」内容标准,二者或许表面毫不相干,但底层的逻辑似乎都能说通:问答的机制和优秀的内容,是知乎最宝贵的独特价值,这不仅仅体现在公司的财报里,也应该体现在对社会的价值上。
毕竟,一家公司能释放更多财报之外的价值,那么他的财报才能有更可持续的期待。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ID: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