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ssistant 简史,语音助手已是谷歌一个人的赛跑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今年的 Google IO,当 Google 宣布 Google Assistant 将登录 iPhone,一时间关于 Google Assistant 和 Siri 之间的竞争被推到了台前。但其实 Google Assistant 的对手早已不是 Siri,「AI Assistant」如今也许只是场 Google 一个人的战争……

AI 成为了 Google 2017 的绝对主角,而 Google Assistant 作为串联起所有 Google AI 服务的关键,同时更是让这些服务更自然的出现在用户的需求场景中,自然到不会感知到科技的存在,这正是它伟大的地方。

从战略的转换到全线产品和服务与 AI 的深度结合,Google 对未来的态度早已坚决又鲜明的展示给了全世界。像 Google 如此体量的公司能够在短短 2 年时间里就完成如此彻底的转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决策者的胆识,更是必须对 AI 的未来有足够坚定的信心,Google 如此表现就像是早已预见了未来。

如果我们回顾谷歌在 AI 助手领域发展过程的同时,再结合现在 Google Assistant 的格局和姿态,或许也能多少看清谷歌到底如何将智能语音助手变成了一个人的游戏……

从 Google Now 到 Google Assistant

谷歌的智能语音助手最早是以 Google Now 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Google Now 2012 年最在出现在安卓 4.1 和 Nexus 手机上,随后又推出面向移动设备信息快速检索服务的「Now On Tap」、以及「Now cards」。

当时的 Google Now 使用自然语言用户界面通过一系列的 Web 服务来进行问答交互、提供建议、完成服务等动作。不过在简单的回应之外,Google Now 还会基于用户过往的搜索习惯来预测其所可能需要的信息。

那时谷歌的语音助手还只是一个会收集用户习惯的语音搜索入口,更多情况下的只能基于搜索结果和已有数据库进行简单的问答,和目前的 Siri 很类似。

不过从 2016 年开始,Google Assistant 就开始逐步取代 Google Now,相应的功能也被替换,「Now cards」被「Feed」取代,「Now on Tap」被「Screen Search」取代。只能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 Google Now 逐渐推出舞台,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 Google Assistant 开始成为谷歌智能服务的核心。

Google Assistant 是在 2016 年的 Google IO 上伴随和 Google Home 正式亮相的,在此之前的同类竞品亚马逊的 Echo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背靠 Google 系产品无与伦比的用户量级,Google Assistant 有足够的弯道超车的底气。

目前 Google 旗下有 7 款产品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包括 Google Search、Android、Chrome、Youtube、Google Maps、Gmail,以及 Google Play。另外 Google Photo 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5 亿、Google Driver 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则超过 8 亿……所有这一系列产品中,或多或少你总能看到 Google Assistant 的身影。

Google Photos 的智能相册助理、Google Maps 的智能路线习惯规划、YouTube 的智能推荐、Gmail 的智能自动回复、结合计算机视觉搜索的 Google Lens……等等,尤其是通过将 Google Assistant 植入安卓系统和搜索中,以及像是 Allo 这样的应用中,Google Assistant 能更全面深入的参与到每个用户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日常的双向对话里,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助理。

背靠庞大的用户基数,Google Assistant 用一年的时间渗透到了几乎全系的谷歌服务中,如今已成为全球用户基数最大、功能最全面的 AI 助手。

从搜索辅助到生态构建

AI 的加入让谷歌的智能语音助手从一个工具变成了一个生态载体,这种变化远不止对话更像人类这么简单。

从 Google Now 到 Google Assistant 的转变,如果从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更直观的表现就是 Google Assistant 能够解决更多问题,对语音命令的理解和和语意的识别更加精确了,但事实上这种转变的背后是谷歌围绕 Google Assistant 所打造的整个 AI 生态。

因为众所周知,AI 的三要素是算法、计算和数据,前面两者对于绝大多数顶尖的科技公司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尤其是当谷歌将 TensorFlow 和众多算法开源之后,AI 的门槛变得更低,加上 TPU 的发展,计算和算法已经不是什么固有优势。这时候数据成了唯一的分水岭,一款 AI 产品只有被足够多的人用,经过足够多的使用训练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数据,从而变得越来越智能。

谷歌通过 Assistant 连接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围绕用户本身习惯打造一个彼此关联的 AI 生态,把不同的服务串联在一起,更智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很多应用场景里 Google Assistant 会在恰当的时间点自动出现,其他时候则会隐藏起来让人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例子就是在使用 Pixel 手机时,你的每个对话、邮件、消息都会被自动跟踪,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唤醒相关的服务。

这种串联功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Google Photos 中的智能助理能够识别照片中的人脸、物体和文字,根据人脸自动为照片分类;根据识别画面中的物体可以对照片进行关键字检索;根据是别到的文字信息唤醒相应的功能,像是识别到邮件地址就唤醒 Gmail 服务。

而除了自家服务构成的生态之外,谷歌更是联合了包括 Product Hunt、Food Network, 以及 LinkedIn、Uber、IFTTT、Spotify……等等一大批主流产品作为合作伙伴,集成 Google Assistant。

这样 Google Assistant 就从谷歌自家的智能语音助手变成了几乎大半个互联网的智能语音助手。这样由内外产品构筑起来的生态,一方面成为了谷歌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成为了谷歌在这个领域强大的护城河。

全面坚决的战略转变和明显的数据优势,在给谷歌开启自己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几乎堵死了其他科技公司成为 AI 巨人的未来通路。

如果从 2016 年底谷歌正式将战略从「Mobile First」调整为「AI First」算起,到如今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谷歌已经成功将自己的所有业务线和 AI 深度关联,在面对 C 端用户的层面,谷歌的人工智能助手或许正在进入一个自己和自己赛跑的时期,这种相对的优势不仅仅是由单一的产品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公司层面和用户生态构建上拉开的差距。

当拥有如此多亿级用户产品的谷歌开始全身心投入 AI 时,留给其他公司的创新和反应时间也就不那么多了。无论是微软的小娜和小冰,又或是总被拿来对比的 Siri,现阶段要想追上 Google Assistant 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意打赏

谷歌 google chromegoogle assistantgoogle谷歌图片搜索google play谷歌地图googlegoogle 是什么谷歌google搜索三星s8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now谷歌智能语音助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