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交通工具?可不止「飞行汽车」那么简单!
关于未来交通工具,不论是《回到未来》中出现的「时间机器」汽车,还是《第五元素》里的飞行出租车,我们的幻想几乎一直集中在汽车产业。这也难怪,汽车作为人类 20 世纪最为重要的工业,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想象中的汽车能翻山越岭,也能上天入海,甚至于穿梭时空这样的愿景,都毫不吝啬的赋予它。
但是,未来交通形态可能不仅仅是让汽车改变这样简单,而应当是更加立体,更加完善的改变。不论是风头正盛欲改变未来的电动车翘楚特斯拉,还是指引人类未来驾驶方向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亦或是神秘雪藏让人好奇的 Apple Car ,科技巨头们摩拳擦掌,都想要通过改变出行方式来讲述未来世界的新故事。
今天,我们将从汽车产业出发,去讨论未来交通工具的变革究竟从何处开始,将去往何处,也许,答案就在其中。
能源动力系统,一切问题的原点
从最初单一的石油依赖(包括了内燃机、蒸汽机等技术),到现在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纯电动车、氢气车、混合动力车、替代燃料车)等多种能源供应形式的变化,能源技术发展始终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类也在不断加快探索新能源的脚步,这其中不乏新技术的尝试(以下选取最具争议的两种能源革新):
1.粮食乙醇,并非长久之计
在电影「回到未来」三部曲中,主角所驾驶的「时间机器」汽车通过利用废弃垃圾以及吃剩的食物来转化成汽车所需能量。现实生活中,通过将粮食转换为乙醇作为汽车动力技术也早已运用到汽车行业,美国是世界上石油燃料使用最多的国家,随着石油储量的逐渐下降,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原本廉价并且种植范围广大的玉米乙醇进入了人类的视线,伴随玉米乙醇燃料技术的成熟,美国修建了大量的玉米乙醇加工厂,从而推动乙醇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的发展。
但是,将粮食作为燃料并非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将粮食转化为乙醇后,粮食的价格会和石油一样水涨船高,此方法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所以自该方案提出,就始终遭遇反对意见,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会在汽车燃料短缺之前出现粮食短缺」。因此,即便随后出现了成本更低的木薯加工乙醇燃料等方案,但是粮食加工乙醇这个思路,并非长久之计。
2.电动汽车,被看好的未来
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这三种都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动机驱动行驶的类型。但区别在于驱动电动机工作的动力不同。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汽车类型,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来讨论最具争议性「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车之所以风靡全球,被称为新一代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因为其具有无污染、噪声低、能源效率高、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独特优势。但是纯电动车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首先,电池性能决定了纯电动车的最大行程、充电时间。电池成本占了整体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制造电池的排碳量也占了整个使用周期排碳量的 43%。不仅如此,电池循环次数达不到合适的高度也成为纯电动车发展的掣肘。
其次,纯电动车的能源获取与配套设施发展很不平衡,作为纯电动车大国的美国,2015 年时电动汽车充电桩已超过 5 万个,遍布美国境内。而中国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虽然已达 2 万多个,但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大城市,由于二三四线城市政府对于电动车行业并没有特别优待(北京上海等地电动汽车上牌方便),使得这些城市充电桩难以推广,即使建好,也很少发挥作用,这也成为纯电动车在其他国家发展的第二个难题。
虽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电动汽车仍旧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电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更多企业投入到电池研发的行列中来。作为一切问题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合理的能源解决方案,终有一天能够实现。
汽车驾驶系统,一次战场的转换
为什么谷歌、苹果这些巨头扎堆汽车操作系统?为什么特斯拉的操作让人觉得很酷?为什么传统汽车公司要和科技巨头合作?为什么乐视这样的企业也能参与进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它——汽车操作系统。
传统汽车行业的车载操作系统就像安卓阵营,各自有各自的操作界面和交互逻辑,使用极不友好,而战火,正是因为这种碎片化开始。
在传统模式下,汽车一旦出厂被消费者购买,那么厂家和消费者就很少再有联系,特斯拉内部的智能操作系统通过对车主的驾车习惯、行驶路线、驾驶行为的「观察」来配合车主,并且通过手机的 app 和车主进行交互,车主通过这些方式也能发现车载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反馈给汽车厂家,因此从被消费者购买开始,特斯拉和消费者的纽带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也因此车内的操作系统可以不断进化,成为适应驾驶者的「智能」操作。这种汽车自主「进化」的概念不光让人觉得酷炫,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让车主提升驾车快感的方式。
是不是很熟悉这种方式?没错,这就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进化」方式!也是谷歌和苹果两大巨头最擅长的部分,只不过,新的交手来到了汽车上。
作为搜索巨头的谷歌,很早就开始了汽车驾驶业务的布局,2013 年 6 月,谷歌宣布收购众包地图应用 Waze,Waze 能够利用移动设备的 GPS 信息来获取有关路面交通流量的信息,从而向汽车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行车路线。通过由用户组成的社区,Waze 能够完善细节信息,如特定加油站的汽油价格,或是驾驶员在何处应留心超速监视区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等。通过将这一功能加入自身的地图之中,谷歌在车内操作系统上有了巨大的优势。
而另一个巨头苹果,也在亦步亦趋的完善自家的 Carplay,虽然目前为止我们听到的 Apple Car 都只是传闻,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包括挖角特斯拉前副总裁)表明苹果的确有下一个「改变世界」产品的计划,这一切都让人充满期待。
除了通过占领汽车操作系统的布局,我们还看到另外一项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可以预见的是,过去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增强显示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也离我们不再遥远,未来的汽车操作,完全可以如同「少数派报告」那样,能够帮助你更好驾车操作。
还有自然语音操作和体感手势操作,关于自然语音操作,你可以当做车载版的 Google Now (当然也不止谷歌一家),一旦车辆具有自然语音操作系统,你可以随意问「我想吃烤鸭」「我想去看电影」,它都能「听懂」并提供给你切实可行的方案。
而体感手势操作就相当于隔空触摸,不用再够着屏幕就可以进行操作了,前段时间结束的 CES Asia 2016 展会上,宝马公司就展示了这两项技术,我们距离科幻电影中的酷炫场景越来越近了。
未来交通的一些新尝试
开头我们提到了很多对于汽车的未来构想都是基于「飞行」这一特点来创造的,这样的汽车我们也已经见过很多,不久前,一家叫 Aeromobil 的公司也制造了这样一台会飞的汽车,这辆车以汽油为燃料,机翼可以折叠,因此完全可以像普通汽车一样停放。车子可以乘坐两人,作为汽车时最高速度 160km/h,变形为飞机时最低速度为 200km/h,加油一次可以飞行 700 公里。
不过,说到底,这样的汽车起飞需要的宽度已经相当感人了,再加上在中国,无人机飞行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的「汽车飞机」就算造好了,也很难上天,所以让我们忘掉会飞的汽车吧,一起来讨论这样的问题,未来的交通方式到底有哪些形式:
1,高度自动驾驶
在 2016 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上,宝马就为人们勾画出了一副更为美好的未来出行的蓝图。这台概念车的互联驾驶舱是专为自动驾驶设计,只保留了「驾驶模式选择」这一最重要的按钮,用来选择三种不同的驾驶模式。 「主动驾驶模式」(Pure Drive)能够让驾驶员操控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只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警告提醒,不会实际干预车辆的控制,以让驾驶者享受更多的驾驶乐趣。「驾驶辅助模式」(Assist)下,车辆为驾驶者的驾驶操控提供支持,并在发生危险时,例如旁边车道有事故,或者道路上的障碍物威胁到安全时采取主动干预。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Auto Mode)时,车辆可自行控制变道和前行方向、独立加速、制动和转向——完全无需驾驶者干预。
2,无线充电的停车场
随着城市太阳能发电厂的扩张,若干年后,电力会成为一个城市新主要能源方式。利用在地面铺设无线供电系统,城市可以让所有停车场有无线充电功能,就像今天的手机一样。而汽车表面,也将覆盖足够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自发电。
立体化是未来交通的新形态
城市交通出行并不是单一的「汽车改进」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不论是超级高铁也好,还是隔空操作也罢,假如城市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合理调配,那么交通会变得更加顺畅,「最可持续的居住地是那些具有多模式交通系统的地方,」纽约布鲁金斯研究所的普恩特斯说,「如果你没有一个强大的交通网络,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力的城市。」
1,超级高铁 Hyperloop
大家熟悉的项目,改变城市与城市之间出行的新型方式。其原理很简单,对管道抽取真空,用磁悬浮技术将输运舱悬浮,输运舱尾部有涡轮提供动力。由于列车前进的阻力非常小,所以很小的动力就能使列车获得极大速度,理论上可以超过 1000km/h。
2,城市移动「豆荚」装置
这是城市交通的另一种形态,通过类似豆荚一样的机动装置打通城市垂直通道,并且可以在城市地表行驶,城市屋顶预先留有存放大量豆荚装置,通过呼叫,你可以独自去某个位置,或者和他人一同前往,能够在不占用过多地方的同时,进行快速的城市移动。
另外,不论是 Uber,Lyft 还是滴滴,基于实时数据来找到最快的司机路线的方法不但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也带动了一个行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种基于城市交通所确定的更加立体的解决方案成为未来交通发展方向之一。
曾几何时,一辆「会飞的汽车」就达到了创新的高度,但是现在问题要复杂得多,不过好在我们能更快地适应变化。未来几十年,我们的技术手段会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发展会更加立体,也许会更加美好。
参看资料: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0/jan/22/quarter-us-grain-biofuels-food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gallery/2015/dec/05/future-transportation-design-invention-sketch-cars-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