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童」马客:做音乐行业不是为了赚大钱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973 年,Pink Floyd 的第九张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问世,在「概念专辑」尚未流行的时日,Pink Floyd 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了专辑里的 6 首歌曲和 4 首背景效果音乐。

即便承载音乐的介质在磁带、CD 和各类移动设备间不断更替,能够拥有一张录音室版《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黑胶唱片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乐童」马客:做音乐行业不是为了赚大钱

当数字音乐如洪水猛兽般袭来,黑胶唱片文化近两年在国内的兴起更像是一场不适时的「反智主义」。而在「乐童音乐」(以下简称「乐童」)CEO 马客看来,这也是一种音乐行业消费升级的信号。

在很多采访与好友口述中,马客都被描述为「国内黑胶唱片资深收藏家」,虽然他自己称其为笑谈,但逾 20,000 张唱片的收藏量足以见他对音乐的痴迷。

用马客的话说:

「我对音乐的爱好集中体现在唱片和音乐杂志上,其中一个做成了乐童,另一个是即将面世的《Uncut》。」

小众音乐与大众消费

马客对音乐的执着可以追溯到大一伊始从同学床铺上无意翻到的复制卡带,但直到 2011 年,他才开始真正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音乐相关的创业上。

在此之前,马客在市场和营销领域有着超过 20 年的从业经验,于 2007 年创办的广告营销公司 Pagechoice 更是在 2011 年被华扬联众收购。

2011 年 8 月,马客从一位朋友处得知,欧洲自由爵士音乐的代表 Peter Brotzman 计划来华演出,但苦于资金和在华统筹,这次演出的计划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作为资深爵士乐迷的马客听到此消息自然兴奋异常,随即便承担了 Peter Brotzman 来华演出的资金、录音和演出唱片发行等一系列统筹。

但在演出结束后,马客发现仅凭个人赞助的模式很难持续做到将国外优秀的独立音乐和音乐人引入到国内,而国内独立音乐人对资金和项目运作的需求也让他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平台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恰逢美国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的流行,2011 年的最后一天,马客注册了「乐童音乐」,希望以众筹为切口来建立一个音乐服务平台。

「乐童」马客:做音乐行业不是为了赚大钱

如果一个艺人想发唱片,又不想进公司、找不到资源,那么「乐童」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录音到发片,有最好的平台和最低的价格,并且完全按照行业内正规流程结算,有详细的报表;通过众筹项目的情况,「乐童」可以制定宣传、通告的档期,再结合其他推广平台,艺人只需要专心做音乐,其他的事情「乐童」都能搞定并对接到合适的资源。

极客公园: 数字唱片和数字阅读习惯已经把传统唱片和纸质书籍的空间挤到很小了,书籍可能还好一点,收藏唱片已经成为了一种小众的爱好。你为什么要坚持做这样小众的事情?

马客: 对我来讲所谓「小众的东西」,纸质书也好,做系列的内容也好,或者我们现在「乐童」做的所谓的独立音乐,相比来讲都是小众,但是在中国有足够大的群体消费它,也是小众的音乐引导着人们整个消费,或者审美的这种升级去提升,我觉得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来看独立音乐会越来越大的影响,更多的音乐人进到这个市场,然后有更多的乐迷涌入进来,他们通过这些音乐,可能从某一个品类,某一个人听起,然后放大到更多的人,我觉得慢慢就会成为主流,它可能不像现在的小鲜肉那么商业,那么庞大,但是它一定有更大影响力的成长,这也是我们更愿意做的事。

极客公园: 所以到今天,「乐童」做的事情也不止于众筹,包括你们马上要做的线下空间,就你个人而言,你最终想要在这个领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你希望乐童能够做成什么样、扮演一个怎样的力量?

马客: 我觉得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经营,,基本上我是一个乐迷的状态进入行业的。我原本不是行业内的人,我也不是乐评人,我也不是媒体人,我也不是经纪人,基本上我跟那些音乐人,或者现在在乐童上跟我们合作的机构,我都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旁观者,正因为是旁观者,我是一个消费者,重度的消费者,我就知道一路需要什么东西,这是我更多的一个考虑。

从「乐童」的角度来说,我开始是觉得我们要选择一个方式去改变音乐行业。怎么去做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也是我们的出发点。音乐行业原来的模式是,我做曲库,做分享,把我听到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然后大家做歌单,做电台,做播放器,吸引用户。但是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模式并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也损害了很多音乐人的利益,音乐人和平台之间也有很多冲突的东西。

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讲,在帮音乐人完成专辑众筹后,他门还有很多事情不会做,甚至版号怎么搞,唱片印刷怎么弄不知道。如果让他们做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如果有专业的人或是一个专业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方的式,把这个进程的效率提高,这对双方都是受益的,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今年我们看到很多在乐童发了第一张专辑、做了第一次乐队巡演的音乐人都有很好的成长,让更多人接受,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

极客公园: 那你觉得做小众众筹比做大众众筹的机会大吗?

马客: 很难说。从「点名时间」2011 年最早开始做众筹复制 Kickstarter 模式开始到现在,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众筹这条路在中国不是那么容易走的。这两年京东和淘宝推出的众筹平台很大程度上也有各自的平台红利,因为大的平台进入这个市场,就会让这个市场更凶险,大平台的做法有他自己的做法和疯狂的地方;但我们做这些垂直众筹,可能一年下来一两千万那样的规模,在规模上完全跟大平台没法比。

「乐童」马客:做音乐行业不是为了赚大钱

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从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这是垂直平台基本出路,大部分的思维都是这样的,无论淘梦、追梦网,甚至原来有爵做公益的,基本你看很多基本要么转型,要么死掉了,在中国我觉得垂直众筹并不代表很好的路。

所以我们也没把众筹当成唯一的一个模式,我们更想做的事情,还是一个经纪服务,只不过众筹这个模块,我们觉得很好的方式,也在这个领域让很多音乐人接受这个方式,认可这个方式,我觉得这可能乐童在音乐众筹,在垂直领域,我觉得是我们做的还算好的地方。可能真的看这些平台,我现在在想一下,垂直的做众筹平台,可能也就音乐的多一些,我们还在成长。

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热爱

2011 年 3 月,马客在离开上一个公司准备开始着手另一份创业时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想法,而买唱片和音乐杂志便成了马客的日常。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客发现了英国摇滚杂志《Uncut》发行的 Ultimate Music Guide 系列,做一套中文版并引入中国发行的想法出现在了他脑中。尽管通过邮件的方式和《Uncut》的杂志出版人 Paul  Cheal 有过多次沟通,但由于彼时时机和想法的不成熟,这一计划也被迫搁浅。

「乐童」马客:做音乐行业不是为了赚大钱

直到 2015 年 7 月 3 日,马客再次写信给 Paul,并和 Ultimate Music Guide 系列的出版人Ed Beale 进行了漫长的沟通,终于确认了中文版发行的合作,「未读」成为了「乐童」此次发行的合作伙伴。

极客公园: 是怎样的一个契机促使你将《Uncut》带到中国?你觉得出版中文版能改变些什么?

马客: 我最早是买一些实体的《Uncut》回来看,后来基本上是在苹果商店去买数字版本。对我来讲,我是从大学开始就听摇滚,随意这本对我来讲很有价值,虽然这些音乐我都听过了,但这样深度的文字可以让我去了解更多,这个还是特别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满足我收藏的欲望。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Uncut》这本杂志很有价值,所以我想把它做成比如中文版,能够分享成大家,就像收藏的概念一样。我可能从最早收藏唱片,我基本都是自己买、自己藏,也不愿意给别人看到和听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给别人听,可以让更多人分享到。

那做这些杂志也是,我觉得这些精彩的内容,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虽然现在可能年轻人不一定像我们当年那样听这些摇滚乐听那么深入,但是我觉得这些有价值的内容,比如这些当年的大师级人物的背景,都是值得让他们去了解的。

极客公园: 不管是乐童还是《Uncut》,你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在做这些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怎么赢利?还是说完全凭自己的精力和实力来做这件事,直到做不动了?

马客: 也没那么完全凭兴趣,我一直跟我们管理层说,我们只是一个平台,是一个音乐的平台,这个音乐的平台我们是用众筹的方式,帮音乐人成长,让他获得支持,那我们这个平台就是开放的,我们不会因为我们喜欢爵士乐,我们喜欢民谣只做这样的音乐,只允许这样的人在这儿发声。

我觉得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只不过我们原来的兴趣点,关注点,我们更了解的艺人或者是产品,都在这个层面,所以说开始这是我们起步的阶段,现在你也会看到乐童越来越多的,选秀的,主流的偶像的艺人,也会用这个平台。我觉得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所以从商业的考虑来讲,我们还是觉得说,它会有未来很大的一个价值,乐童整个的定位,一直说我们是一个音乐人的在线的经纪服务平台,而不是独立音乐的平台,只不过现在在独立音乐领域,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口碑,也有很好的影响。正是因为我们跟这些独立音乐人良好的服务和创意才让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形象口碑,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的平台,主流的艺人也在跟我们合作。

所以我们还是从商业出发的,因为我个人一直做营销出身,我也做广告。

极客公园: 跟音乐领域相关的创业可能我们会经常谈到情怀,比如你现在做的事情,我们比较容易谈到对唱片、杂志这种传统内容介质承载物的怀念感和仪式感。但当商业和情怀碰到一起却经常会遭到一些非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客: 从我来看,我觉得不太矛盾。单谈情怀,你可能会陷入一个更文人化的思维,可能陷在自己的情绪之中,做事情不太理性,过于商业太过这样的想法,从我们来讲,其实它们俩有平衡点的,当然在我们的一个理念,我们热爱,这个事情是不是情怀,我觉得不重要,因为我们热爱这个事情,所以包括我选的音乐领域的创业,也是因为我热爱这个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十几年,二十年,我去一直音乐我很大的影响,包括我前面的几个创业的经历,都是跟音乐有关系,我认识很多朋友,因为我听音乐认识的,因为我收藏这些唱片,我听这些音乐,我也有很多自己的乐趣,我觉得这些是音乐带给我好的东西。

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选择音乐就是出于热爱,包括我团队进来的。在乐童的人,无论他们原来是不是从事音乐行业,都是因为他们喜欢音乐,喜欢音乐人,觉得这个行业有乐趣,才加入乐童来,所以热爱本身是我们的一个品质,或者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但是你要把这件事情放大,做得更成功的话,一定要有商业的考虑,但商业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做的事情从外人来看,不是一个赚大钱的生意,为什么你们要付出这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首先是,因为它有价值,因为我们热爱它,从商业的,再用脑袋想想,商业的角度这个事情可以赚点小钱,让它正常运转,放大,也许它未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才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在商业和这边尽量找这个平衡。    

当然要选择首要的出发点,一定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个东西。

随意打赏

乐童音乐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