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力自行车会成为城市短距离出行工具的终极形态吗?
拥挤的城市,糟糕的交通,消费升级的大环境。除了常见的电动车、平衡车、滑板车,城市的短距离出行是否还有其他形态?
答案是肯定的。今年以来,包括骑记、轻客、云马在内的多家厂商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电助力自行车。一种脱胎于传统自行车但和时下电动概念相结合的产品。
其实电助力自行车并不算是新概念,通俗点来说,它就是安装了助力系统的自行车,在 1990 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把它做出原型并申请专利。不过由于一直以来助力系统的成本过高,同时对于电池的要求比较大,所以直到近几年,技术的成熟得以让它们出现在我们身边。
新出行方式说来就来
在早些时候,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人骑电动车,其中有一种带有脚踏板,你可以不用踩脚踏板纯靠电力工作,也可以不用电只靠踩脚踏板工作,不过这两种模式完全分离。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不带脚踏板但是续航更长久的电动车。
你可能会问,那我为什么要选电助力自行车而不选电动车呢?怎么想都是电动车更快方便更快一些吧!
没错,电动车速度是要快一些,但是速度过快不见得是好事情,不论是对行人还是驾驶者,在安全性上都是一个挑战。加上近几年「禁摩限电」的城市越来越多,骑电动车上班就变成了一项新的挑战。
电助力自行车就不一样了,它是借助使用者自身踩踏的力来工作,这种自行车安装的有「踏板辅助系统」,通过感知使用者踩踏踏板的力来进行踏力的调节。也就是说,当你骑着它时,它能帮你「省力」,但是你必须要出力,而不会像上面提到的电动自行车一样只依靠电动马达来工作。
所以,假如有这样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能代替电动车出行,同时又不会像电动车一样被政策限制,而且它还是环保的、可锻炼身体的交通方式,是不是会吸引你的注意?没错,在这个时候,电助力自行车「自然而然」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电助力自行车,它首先是一辆自行车,其次是一辆助力车,它不会被人们认为是电动车,因为它还是依靠人的踩踏来前进,这一点你从它的外形就能看出来,电助力自行车的速度不会那么高,但是也能达到 20km/h 甚至更快一点,所以,相比电动车来讲,它更像是一辆被加速的自行车,快,但不过分。
为什么有人会为电助力车买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比较一下在同等价位( 2000—3000 元人民币),自行车、电动车以及电助力自行车三者之间的区别。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易用性、便携性、安全性、受众范围和政策支持这五个角度来看这几种出行工具间的区别。
我们用 0 代表表现最差,100 代表表现最好,那么用雷达图来进行自行车、电助力车 PK 结果大致是这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雷达图中的数值并不是精确计算得出的,事实上,你也不能用数值来计算出他们,这只是一个直观的说明,用来讨论我们所比较的几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首先说说易用性,它的含义就是适用范围和上手难度。我们知道自行车基本上不怕风吹日晒,也不需要充电,学会之后一通百通,从这一点看来,自行车易用性是一定是最高的。排在它后面的是电助力自行车,因为它本质上还是自行车,只不过加了助力系统,所以只要你会骑自行车,你就一定能骑电助力自行车,不过你还需要做的事情是给自行车充电,学习如何使用关联 app 这样的事情,另外在风吹日晒雨淋这样的状况下或许会不及自行车,所以排第二;至于电动车,不论是抗风吹雨淋的能力,还是上手的简易度,它都是易用性最低的,更不要说没有电之后的尴尬了。
便携性,有人可能会说,自行车便携性不是最好的吗?不见得,这里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话。按照定位不同自行车在 2000—3000 元档有三种类别:日常通勤、入门休闲以及业余进阶,这三种我们各选取一辆作为参考:
可以看到,根据定位不同,这些自行车在重量上从 11kg-16kg 不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今年三款电助力自行车的重量是怎样的:
可以看出,实际上电助力自行车和自行车在重量差别不大,那我们再看看电动车的重量。
我们就以关注度很高的小牛 N1 为例,它的重量是 78.7kg,和自行车完全不是同一个量级,所以,电动车便携性往往是比较差的。所以从上面的雷达图上,我们看到电助力车得分会比自行车高高一些。
安全性,我们说的是对于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假设我们的「老司机」们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下驾驶这几种交通工具,那么我们就要把速度放在首要考察的位置,此时电动车的安全性就是最差的,因为它不但速度快,还没有安全带之类的保护措施,更不要说很多人骑电动车都不佩戴头盔。这样来看,自行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其次是电助力自行车。
受众范围,这一点上,自行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无论大人小孩,自行车基本上是覆盖全范围的人群的(即便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能将自行车改装成可用的状态);电动车凭借它的速度、续航和能够携带物品的特性排在第二。电助力自行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续航太短,并且还需要踩踏,而且由于自身设计的限制,在颠簸的路面上骑行会让人不舒服,所以使用的场景基本上固定在了上班通勤,所以排在最后。
谈到政策支持,我们有必要提及今年上半年在深圳发生的「禁摩限电」政策(从三月到六月时间持续 100 天),因为电动车用户在路上横冲直撞、扰乱交通,深圳市政府下令对摩托车和电动车进行整治。但是这样做对快递、电商行业影响很大。同时,对一些不想挤公交和地铁上班通勤的人来说影响也很大。
可以说,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之内,电动车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一方面,由于它属于非机动车,在一些城市它只能够在非机动车道上面和自行车一起同行,对于行人来说威胁非常大,另一方面,驾驶电动车的人也会因为速度过快而发生交通危险。
所以,很多地方政策上不但不支持,还对电动车问题非常头疼,得分最低就显而易见了。这时候电助力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速度不快成为它代替自行车上班通勤的优点。而自行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一直是被社会所鼓励的出行方式,所以领先于其他出行方式。
可能有人发现,上面的对比中,五个要素里没有提到速度,因为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情景,实际上侧重在城市交通出行,在城市拥挤的交通网络中,究竟车子能到多快是一个未知数,这个对比限制条件比较多,因此不做考量。
如果把这五个要素看做组成木桶的板子,那么电助力自行车可以说是表现最均衡的木桶,它既提升了自行车速度这块短板,同时也避免了电动车的便携性的弱势,在城市出行中,电助力自行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一部分人新的交通选择。
这或许是上班通勤最佳方式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电助力车的对手其实不是电动车,而是自行车。同等价位,你可以买到一台不错的自行车,也可以选择一辆入门的电助力自行车。作为出勤交通工具,白领和城市上班族们,究竟更喜欢哪一种,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有人享受传统自行车的力道十足,有人喜欢电助力自行车的顺畅轻巧。电助力车能够省力的骑行,能有一种「听风低语」的感觉,尤其是在一天辛苦工作之后,上班族们回家路上还能「顺风而呼」,听上去能吸引很多人。但是自行车能在更多的路面状态下骑行,面对颠簸的路面,电助力自行车也会让人纠结,所以电助力自行车的场景会更小。电助力车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骑行数据,分享给好友,还能对车子定位,晚上还有灯光。这一点,又是自行车是比不了的。
看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勾画出电助力自行车的消费者们:他们是都市白领、上班一族,年龄大约在 20 到 40 岁之间,经济、生活宽松自由。想要一个自由的出行方式,不喜欢挤公交和地铁,要健康,也要环保,需要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自己的运动体验。两三千元的电助力自行车对于他们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出行方式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行车这个名词现在变得既熟悉又陌生了,曾经我们是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当欧美国家都在为汽车拥堵,环境恶化伤透脑筋的时候,我们俨然成了他们眼中「风景这边独好」的完美典范。但是,再看看现在,我们已经成了「汽车王国」。
「我更希望,有品位的人不开车,而是关心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品位的人骑自行车,或背着背包行走在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里。」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 2007 年的时候这么说。当时没有人理会,如今我们见识了雾霾,见识了污水,我们才意识到,城市远比我们想象当中要脆弱。电助力自行车选对了天时、借助了地利、究竟会在市场中掀起怎样的风浪,又或者,是否能聚集足够的人气?
对一些人来说,在拥挤的地图中穿行、腾挪是一种乐趣。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躲开喧闹的人群,重新彰显个性,是对城市的善意。
从发展的角度看,自行车慢慢脱离我们的生活似乎是必然的。但是,电助力自行车,从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表明,自行车也是会进化的,而且这一次,或许是真正引领城市慢生活的开始。
自行车数据来源:美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