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飞」无人机的梦魇:西安创业团队研发反无人机安防系统
「明年上半年,我们的成品就能上市!」11 月 1 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来自西安的创业团队羚控电子负责人邓修涛边给围观人群散发宣传页,边忙不迭地地给意向采购商代表们回应询问。这家以主攻「反无人机安防系统」研发整合的团队,甫一亮相便成了当天展会的聚焦点。
回忆起当时的热闹场景,这位年轻的 80 后团队负责人心情至今难以平复。「参展是西安航空基地邀请的,我们原本也是抱着支持政府活动的目的去展出的,想不到会有那么大的关注度。」最令邓修涛引以为豪的是,当天很多国外的参展人员也专门跑到展位前来取经。「我一直坚信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是国内领先,那天看到外国专家也对我们的水平表示赞誉,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打造成为世界最高水准的决心。」
据了解,邓修涛团队研发的系统由光电搜索跟踪识别子系统、定向电子干扰子系统、预警雷达子系统、捕获无人机子系统、显控终端设备、监控中心、指挥中心等部分构成,将通过电磁干扰和无人机捕获等形式,对禁飞空间中的无人机进行有力检测、防御和打击,整个工作过程还实现了全自动人工智能模式。
「创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辞去近百万年薪,军事迷投身创业圈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使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然而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半年时间全世界总计发生了 583 起无人机事故。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事故,但依然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纷纷针对无人机研发了防御系统。
当前,中国的无人机产品也已迅速商业化和消费化,而国内的无人机管控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与之相应的防控技术也呼之欲出。相对与目前国内各种手持式电子干扰枪等反制无人机手段,邓修涛团队研发的系统是我国第一个集雷达、光电、电子对抗、捕获无人机为一体的体系化高端反无人机安防系统。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同时涵盖核电站、机场、边防哨站、大型文体活动场所等要害区域周边。
「大概两年前,我在军事新闻上看到国外团队研发的这种系统,而我们中国却几乎空白,并且国外对这种技术是禁运的!」这种尴尬的现状对于邓修涛的冲击很大,而当时中国的无人机也正处在爆发状态,邓修涛也同时敏锐地意识到市场的刚需。
2014 年,邓修涛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了交流,并开始着手筹划研发无人机防御系统的事。来自华为和中兴的两名高薪人才,以及多位国内飞控领域的专家和教授都被邓修涛整合到了创业团队里。他们还联合了多家研究所和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考评,「当时我们的资源整合能力还很缺乏,但大家拧成一股绳要做好这件事,因此推动起来都是倾全员之力。」2015 年 8 月,在团队组建工作就绪的时候,邓修涛毅然递交了辞呈。「说白了就是军事和爱国情结,我们是做技术研发的『傻瓜』,但都想做点对国家硬科技实力提升有用的事。」
「这个系统是由很多终端设配配合完成的,我们掌握的是数据资源和核心算法。」说到团队的产品竞争优势,邓修涛毫不避讳。他同时还透露说,团队当前正在研发二代产品,二代产品将具有更多创新的探测、定位、干扰、打击手段,各项参数值均是国内外最高水平,将于 2017 年正式推出。
「首先把事做好,挣钱是其次」硬科技创业者,踏实做好一件事
邓修涛是重庆人,从小便喜欢钻研军工方面的书籍,是个十足的军事迷。大学期间,他获得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和软件工程双学位,毕业后先在北京一家军工企业从事仿真测试相关的工作。2006 年,邓修涛就职到华为做技术工程师,当时年薪已近百万。放弃安逸的生活开始创业这是很难做出的决定,但邓修涛认为:「创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邓修涛说自己曾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几十年以后,当我们说到自己当年满怀激情做过的这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的努力曾经给社会带来过多少变化和财富,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后悔自己当时牺牲了多么优越的物质环境。」
创业道路漫长坚信,但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尤为重要。邓修涛多次提到了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是硬科技创业者,是个挣慢钱的团队,但挣钱绝对不是最终目的。能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产品被社会认可了,回报也是自然而然的。」对于这样的表述,该团队里负责行政的薛绯是这样理解的,「我们团队只有三个管理人员,其余员工全部是研发岗位,团队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几乎占了支出的全部,我们非常注重修炼内功。」
带团队就是解决人的效率问题,而华为 9 年的从业经历对于邓修涛的影响很大,作为团队带头人,邓修涛特别提到了华为的分享精神。邓修涛介绍说,团队创始人和研发人员的利益划分都是绝对公平的,同时通过股权激励政策,免除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最高效率地贡献技术专长。
然而,在薪酬管理上,邓修涛有时又显得极为苛刻。2016 年 8 月,因为银行系统的缘故,迟发了大家一天工资,团队管理层专门写邮件给全员发了道歉信,并给大家适度进行了补偿。正是这种对创业者「过分死板」的负责态度,收获了全体研发人员极高的创新创造热情。「当前很多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壁垒,我们的团队如今都一一攻破了!」邓修涛兴奋地说。
「谨慎且不胆怯,自信但不焦躁。」这种科技工匠的精神坚守在邓修涛的团队文化中也表现的极为深刻。
「我们从来不给别人承诺说未来一两年我们就会成为世界顶尖,因为技术钻研始终都是个慢功夫的活儿。」邓修涛介绍说,他们团队的发展规划都是按年来计算的,这也是出于对硬科技研发规律的遵从。因此,面对社会上投资基金的风投意向,邓修涛的态度分明:「那些想要获得短期收益回报的天使投资,我们都是拒绝的。」相反,邓修涛对于中科创星西科天使基金尤为看好,「他们孵化企业,但不办企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配备了创业培训、科研成果、孵化器等资源,这种模式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都是尤为宝贵的。」
「对物质回报的过分释然,对科研创新的极端热情」,有着十年销售经验的李娟入职团队不久,对于同事们这种踏实做研发的态度,李娟极其认可并充满信心,「从销售角度看,我们的市场预期和跟踪首先是乐观的。再者我看到这么多专业的技术人才愿意潜身在研发层面,不断突破高精尖,尽管要经历漫长的研发期,但我们一定是有技术实力自信的。」
「后期,我们团队将进一步优化系统,拓展产品的可应用范围,向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延伸。」对于未来的预期,邓修涛显得信心满满,「不过,就算有一丝 bug,哪怕再等更久,我们也不会首先投放市场的,因为这关乎着整个行业,乃至硬科技创业者的责任和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