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新媒体培训的「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新媒体教育市场正在升温。杭州梦想小镇,定位于「新媒体能力及人才解决方」的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获得了四家资本及机构的1050万元的风险投资。其中,在文创领域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华映资本领投,鼎聚投资跟投。还有两家机构参与发起:以「内容连接交易」创新内容创业模式的开始众筹,以及「新媒体+创投」模式的B座12楼。
新媒体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标配
「几乎所有企业都缺乏新媒体人才,我们力图解决这个市场痛点。」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创始人詹正凯表示。
从线上获客,到用户画像;从用户痛点分析,到运营维护;从内容组织,到社群建设……新媒体赋能,令企业从0到1,从1到N,重新发现市场和迅速规模化占领市场,都变得清晰和从容。
而现实的另一面则是:新媒体人才一将难求。传统的教育机构培养不出来,从短训制的培训机构学完之后还是缺乏实操能力。
如何解决这个痛点,作为新媒体赋能者,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新媒体教育,希望通过职业教育的方法,系统性地规模化、标准化培养和输送新媒体人才。
「教学工场」模式
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型,它不同于传统的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按他们理解,它是一种工场教育,它从底层上打通「理论+实践」,以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来强化实操效能。
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专注于解决企业在新媒体运营中的痛点,推出新媒体教育实战课程,一站式解决用户在公号运营、推广、用户管理及多平台战略上的诸多需求。在教育理念上,他们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则做了发挥,它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让学员通过实操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结合新媒体教育成材的难点,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提出「三分理论七分实操」的教学工厂模式,学员们除了接受60个课时的标准化理论和知识点教学之外,还需要在五大新媒体矩阵接受三个月的实操训练,所有课程和实操后面,还有一套详尽的数据化考评体系。学员需通过全部流程的测试合格后方可毕业。
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的商业模式是从B端收费,也就是帮B定向培训人才,然后输出给他们,并不向C收费。
「海选+导师制」的人才成长机制
「海选+导师制」人才成长机制是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的核心模式。
创业团队中有多位具有媒体总编辑的经验,带编辑、记者一直是拿手好活。传统媒体框架下,一个编辑记者的成熟,一方面得益于编辑平台的强大惯性,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体系。
在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每个学员需要通过海选5道关,包括面试、笔试、问卷等环节,才能确定能否留下;参与后期实战训练营培训体系的是,「明星导师+产品总监」组成的导师团队,重点培训和强化方法论与实操,从这个机制中走出来的新媒体人才,到对应的企业,即可迅速上手,减少了企业磨合时间。
面对这个有着几百亿潜力,并且仍在继续成长中的市场,由于门槛太高,竞争并不激烈。这注定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长跑,谁能迅速跑通模式,规模化输出人才,谁将拥抱这个朝阳市场。幸运的是,5月4日,地心引力新媒体工场第一批学员已率先输入到优秀互联网企业,他们将在后期的用户反馈中,为工场获得鲜活的市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