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玩新浪微博;之后,我们被新浪微博玩;而现在,大家慢慢逃离新浪微博。究其原因,还是感觉微博太累,信息流太重。在新浪微博上,我们面对的比较严重的三大问题是:大爆炸、环流和碎片。
问题一:大爆炸
在新浪微博的 Feed 动态流 中,以秒计的信息汹涌而至,倘若你想和它比速度,劝你还是放弃吧。
然而面对信息大爆炸,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清理?此前我曾提出过将垃圾信息“堵”住的策略,现在再说一下两个阶段策略:拦截和分流。
阶段一:拦截
内容源头拦截。 新浪微博内容源的发布行为和发布内容,需要微博平台过滤机制进行。发布行为,可以表现在发布频率、发布时间、发布地点、发布账号的变化规律,产生过滤机制;发布内容,可以表现在内容关键词、URL 链接、图片内容等。
内容显示拦截。 现在各个浏览器的应用商店中,微博浏览器过滤插件大受欢迎。比如 Chrome Web Store 中的“眼不见心不烦”,设置简单屏蔽效果好,干干净净那叫一个畅快。当然,此类关键词过滤插件,需要多调教几次。
现在腾讯微博也有了类似插件的微博管家,但新浪微博至今还未免费出来,屏蔽设置功能只开放给 收费会员 。对基础功能收费节操何在!而且,该功能入口太深了,建议放在 Feed 信息流旁边。
阶段二:分流
新浪微博最让人恐慌的莫过于盯着一条信息流去玩“消除”游戏了。此刻为了消除信息压力,只能进行信息分流。最初 Google+ 抛出 Circle(圈子)的概念,就是将关注的人分为几个圈,然后在信息流进行分组阅读。
在同一信息流模块下的分组阅读可以采用 Google+ 的置顶滚动分组设计,而不是新浪微博的左侧分组阅读设计。左侧设计太容易误解为分组功能管理了,而实际上分组阅读功能容易被忽视。既然采用了分组阅读,就应该放在正常的阅读视线上,而且需要被强化显示。
而多个信息流模块下的主次阅读则可以保留现有 Feed 信息流为主要阅读,另外开辟其它维度的次级信息流,比如热门话题、热门搜索等等。主信息流,可以是亲密关系的推送;次信息流,可以是全站热点推送或者 精选内容 让用户发现,也可以是单向关注关系的推送。总之,要突出和区分信息流的主次,为目前单一信息流分流。
问题二:环流
或许你会发现某条微博(你自己发的或者别人发的),转发后转了个圈又出现在你的 Feed 信息流中,如同环形流动一样,总在你眼前重复出现。而造成信息环流的功能,就是转发。
微博转发功能的特点是:
- 你发的微博,你的所有粉丝可见:
- 你的粉丝转发你的微博,他的所有粉丝也可见;
- 你的粉丝的粉丝转发你的微博,他的所有也粉丝可见。
在新浪微博现行的转发功能规则定义中,这条微博可以经历一层一层关系无休止的往下转发传播开去。这就如同一传十,十传百的次方传播,很惊人也很吓人。
按照正常的生活现象,每个人说的话都有一个传播目的,我们把信息传播达到目的定义为达到传播效果。如果我们将这条 微博传播 经历过 N 层关系后达到传播效果,继续传播下去则理解为信息泛滥。那在新浪微博信息传播体系里面,N 层关系传播才是新浪微博需要的,而后的继续传播则是需要抑制的。
社交网络中有个经典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 ,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而这里提到的六个人,也就是六层关系。而对于新浪微博,我们可以理解为:你发了一条微博,最多经历了六层关系传播,就可以传播到任何一个微博用户。
借助生活中信息传播和学术理论支持,我们大致确定了对转发功能的优化方向。而新浪微博的产品经理同学只需要分析一下转发数据,即可以确定 N 层关系的有效传播中的 “N”,到底为数字多少合适,切勿拍大腿决定。
对信息环流问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对“转发”功能方案进行优化:
- 分析新浪微博转发功能中信息传播效果与层级关系数的关系;
- 根据线下传播效果与层级关系数,确定 N 层关系波达到有效传播效果的 N 的具体数字;
- 根据 N 具体的数字,确定“转发功能”转发规则,定义每条微博发布后,可经历的传播层级关系数;
- 确定超过 N 层关系后该微博转发功能的交互文案,告知微博用户为何不能继续转发了;
说明:新浪微博即将推出的个人信用体系,用户传谣将会扣分,限制转发,但后续可以做任务提升信用分数。对此,我认为此信用体系设计对转发功能的影响甚微,并不能改善信息环流现象。
问题三:碎片
微博碎片表现在微博内容属性的碎片,而需要解决微博 碎片化 的问题,就需要对微博进行重新组织。
新浪微博现有的组织功能:
- 微博赞: 使用最便捷,最轻便级别的功能;
- 微博标签: 需要手动给微博贴标签,使用太麻烦,用户思考成本太高;
- 微博收藏: 目前新浪微博暂未对用户收藏的微博进行数据挖掘;
- 企业微博分类: 在企业微博主页上作阅读导航作用;
我要提到的组织形式为:
- 关系微博: 即互相关注用户之间的微博,两人之间强关系才产生互相关注行为;
- 兴趣微博: 即单向关注用户之间的微博,两人之间强兴趣才发生单向关注行为。
即便新浪微博是靠纯兴趣建立了现在的互相关注,或者是单纯的亲朋好友建立了互相关注,但无论是何种互相关注,都可以得出毋庸置疑的结论:关系微博阅读级别高于兴趣微博。
而这个结论也将是新浪微博新的组织体系设计原则,而下方给出的设计方案,不作为对此原则的代表,仅作为一个参考方案。按照现在 新浪微博的 Page 发展战略 ,以个人用户作为单元互动中心,以上的关系微博阅读级别高于兴趣微博的结论,将更加重要。
Feed 信息流中碎片组织设计方案如下:
- 在 Feed 信息流顶部设计“关系微博”模块,显示互相关注用户的微博;
- 在“关系微博”中增加轻级别互动方式和预览效果,制定该模块自动更新规则;
- 在“关系模块”下方的自然时间流微博,同一时间更新的微博,排名靠前展示关系微博;
最后提一个扩展问题: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 Timeline 设计相比 QQ 空间的优劣势?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