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苹果都没「玩好」的 3D Touch,魅族和华为却想来试试
当 iPhone 6s 上市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瞅了瞅 iPhone 6s 上没有任何收敛的信号条,再看看手里还算完好的 iPhone 6,我实在找不出花 6000 块钱买一部 iPhone 6s 的理由,直到试了试 3D Touch……
第一次使用 3D Touch 的感觉可以用「奇妙」来形容,它让我意识到除了点按、滑动和缩放,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玩」。有这种感觉的显然不是只有我一个,资深科技评论人 莫博士(Walt Mossberg)表示 :「我认为 3D Touch 是一项了不起的功能,如果苹果和第三方开发者可以进一步扩大它的用途,3D Touch 还能有更大的发展。」
不过半年过去了,除了多了几个适配的 app,3D Touch 并没有「如期」火起来。更有趣的是,三星 Galaxy S7 / S7 edge、LG G5、HTC 10 等多家国际品牌在近期发布的旗舰手机都没有配备类似「3D Touch」的压感屏幕的功能,这和以往「苹果有啥,Android 就有啥」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短短几个月内,3D Touch 怎么就从「或将变革手机交互」变成了「无人问津」呢?
体验不完美,无「杀手级」功能
究其原因,还得从 3D Touch 的功能说起。
在 iPhone 6s 上,3D Touch 主要被赋予了两个功能:一是在 app 图标上重按快速打开 app 内的某一功能(苹果把它叫做「快速操作」);二是在部分 app 内的信息列表中轻按预览、重按打开内容(苹果把它叫做「Peep 和 Pop」)。不过在现阶段,这两项功能都还不够完善。
「快速操作」不够快
在 iPhone 6s 上市后的半年里,支持「快速操作」的 app 数量已经有了巨大的增加,不过依然有很多常用 app 没有适配。
截止到 4 月 17 日,Uber、滴滴出行、虾米音乐、落网、腾讯体育、Kindle 等 app 都没有适配「快速操作」。而作为苹果的老对手,Google 对这项功能更是「不上心」,除了 Chrome、Google 日历等少数 app 之外,Google 地图、Google 翻译、Google 相册、Gmail、YouTube 等众多用户数很高的 app 均未适配「快速操作」功能。
而在已经适配「快速操作」的 app 中,具体的功能和顺序也几乎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比如同样的「扫一扫」功能,微信的「快速操作」放在了远离 app 图标的第二行,支付宝放在远离图标的第三行,微博则是第四行(编者注:根据 app 图标和「快速操作」的相对位置,「快速操作」的选项顺序会发生变化,但选项距离 app 图标的相对位置不变,如上面的后两张截图)。
此外,用户目前也无法自定义「快速操作」里的功能、无法调整这些功能的顺序。导致的结果就是,除非你对某个 app「快速操作」里的功能列表烂熟于心,否则当你重压 app 图标打开「快速操作」后,还需要在列表中寻找所需的功能,这就让「快速启动」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Peek 和 Pop」带来的便利有限
至于「Peek 和 Pop」,第一眼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功能。在阅读短信、邮件、照片、网页链接等内容时,可以直接用轻按的方式来进行预览(Peek),必要时再重按打开(Pop),不需要不断重复「打开、返回」的操作。
但在很多时候,「Peek 和 Pop」并不见得比传统的点按和滑动方便多少,比如在 iOS 9 自带的照片 app 中,「传统」的点击打开照片、下滑返回列表的方式并没有比 3D Touch 的轻按预览(Peek)麻烦多少。而在 Safari 和邮件等 app 中预览(Peek)网页链接时,如果网络环境不太好,就可能用手使劲按了半天也没有打开想要「Peek」的内容,这时候传统的点击打开反而会更加省劲。
除了「快速操作」以及「Peek 和 Pop」,在 iOS 中,3D Touch 还能实现一些相对实用的小功能,比如重按屏幕右侧边缘打开多任务列表,重按键盘移动文字光标,后者也是我现在使用 iPhone 6s 时唯一会经常使用的基于 3D Touch 的功能。
总体来看,虽然 3D Touch 在某些情况下能为我们使用手机带来一定的便利,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交互体验,再加上没有可以称得上「杀手级」的功能(killer feature),3D Touch 距离「变革手机交互」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某种方面上看,iPhone 6s 上 3D Touch 的现状有些像 Apple Watch,在某些使用场景中的确可以带来一些便利,但少了它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国产版「3D Touch」普遍体验不佳
在 Android 阵营中,虽然国际品牌对压力感应屏幕不「感冒」,但国产手机品牌对这项技术却非常热衷。
在过去一周, 魅族 PRO 6 和 华为 P9 Plus 这两款关注度很高的手机均配备了类似 3D Touch 的压感屏幕,加上之前已经推出过压感屏手机的中兴和金立,在国际厂商中不受待见的压感屏幕大有在「国产旗舰」中成为标配的趋势。
在针对压感屏幕开发的功能上,除了压力解锁、照片放大等「小打小闹」的功能外,国产手机上的压感屏幕基本就是「照搬」了 iPhone 的 3D Touch,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惊艳的功能。
魅族 PRO 6 中适配的部分第三方 app
此外,由于目前的 Android 系统缺少对压感屏幕的底层支持(Android N 中有可能加入),只能是手机厂商找 app 开发者一个一个地为压感屏幕单独做适配,因此无论是支持的 app 数量还是质量,都和 iOS 有明显的差距。
另外,由于软硬件层面上的差距,一个相同的功能,国产 Android 手机上的压感屏幕和 iPhone 的 3D Touch 之间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以「Peek 和 Pop」为例,虽然魅族刚刚发布的「小屏旗舰」PRO 6 也支持这一功能,但和 iPhone 6s 上「一气呵成」的轻按预览、重按打开不同,在 PRO 6 上用力按压屏幕打开预览后,需要稍微松开手指(手指不需要离开屏幕),然后再重压才能打开照片或者网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Android 手机上的压感屏幕和 iPhone 在硬件上的差距用不了多久就会抹平,Android 系统底层支持压感屏幕也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又回到了上一部分的问题,即使把 Android 手机上的压感屏幕做得和 iPhone 6s 的 3D Touch 一样出色,现阶段它能给用户带来的好处依然非常有限。
压感屏幕会不会变成一个「花瓶」?
The Verge 主编 Nilay Patel 在 去年九月的 iPhone 6s 评测 中写到:「当开发者搞明白如何使用 3D Touch 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能买到 iPhone 7 了」。不过眼看着 iPhone 7 离我们越来越近,3D Touch 的「存在感」却并没有多少提高,难道 3D Touch 最终会变成一个「花瓶」吗?并不尽然,这里举一个 iOS 的例子。
在 iOS 中,大部分 app 的返回键位于屏幕左上角,这种设计在 iPhone 屏幕还是 3.5 吋时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随着 iPhone 屏幕越来越大,左上角的返回键愈发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在 iOS7 中加入了系统级的「从屏幕边缘由左向右滑动屏幕」的返回操作。刚开始出现时,用户依然会下意识地去够那个「遥远」的返回键,不过随着第三方 app 的全面适配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右滑返回逐渐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动作。
3D Touch 也是如此,随着在硬件层面的普及,第三方 app 全面适配 3D Touch 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 iOS)。在 3D Touch 的使用方式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和第三方开发者也会逐渐找到 3D Touch「最优解」。与此同时,用户也会逐渐习惯使用 3D Touch,就像两年前逐渐习惯右滑返回操作一样。
与此同时,Android 阵营也不会「袖手旁观」,用不了多久,对压感屏幕感兴趣的将会远不止魅族、华为等国产厂商。压感屏幕终归会成为智能手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时间可能会比预料中来的晚一些。
头图来自 魅族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