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 EliteBook Folio G1 体验: 最「MacBook」的 Windows 笔电
提到轻薄本,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苹果的 MacBook。在 2008 年的 Macworld 上,乔布斯从牛皮信封中掏出 MacBook Air 的镜头不仅成为了科技史上的经典时刻,也让 MacBook Air 从那时起,就几乎变成了轻薄本的代名词。
不过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处理器能耗比的不断提高(尤其以酷睿 M 处理器为代表)以及供应链整体水平的进步,除了苹果之外,越来越多的 PC 厂商推出了足以媲美甚至在部分方面超越 MacBook 的轻薄本,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惠普 EliteBook Folio G1(以下简称 Folio G1)。
「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全金属机身
看到惠普 Folio G1 第一眼,你很可能会想到 12 吋 MacBook,这倒不是因为这两款笔电在设计上有多像,而是因为这两款电脑都有着极为轻薄的全金属机身。
惠普 Folio G1 的机身最厚部分仅有 1.24 厘米,比 1.31 厘米的 12 吋 MacBook 还要薄那么一点点。另外,在「塞」了一块触摸屏的情况下,Folio G1 的重量也只有 1 公斤,即使和 920g 重的 12 吋 MacBook 摆在一起,Folio G1 也没有逊色多少。
和 12 吋 MacBook 一样,惠普 Folio G1 的机身也采用了全金属材质,金属的表面处理工艺同样非常优秀。不过目前惠普 Folio G1 只提供了银色一种配色,实际看起来要比常见的金属银色更深一些,介于 12 吋 MacBook 的银色和深空灰之间。
惠普 Folio G1 还大量采用了亮面的金属元素,除了 A 面的亮面 hp 标之外,Folio G1 的 B 面(屏幕)、C 面(键盘)以及触摸板的四周都用 CNC 切了一圈亮面金属倒角,铰链转轴部分也采用了亮面处理。借用余先生的一句话,Folio G1 的「每一个角度都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由于机身太薄,Folio G1 无法配备全尺寸 USB 接口,USB Type-C 成了几乎唯一的选择。
来自 Windows Central
Folio G1 配备了两个 USB Type-C(12 吋 MacBook 只有一个),两个接口都可以用来充电,并且都支持 Thunderbolt 3。不过除了这俩 Type-C 和一个 3.5 毫米耳机插孔,Folio G1 上就啥接口都没有了。
在苹果等 PC 厂商的大力推动下,采用 USB Type-C 接口的配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主流,不过在那之前,只配备 USB Type-C 接口还是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说,如果我想要读相机的 SD 卡,那么就需要随身带一个 USB Type-C 转全尺寸 USB 的转接头和一个 SD 卡读卡器。
屏幕够出色,键盘有惊喜
惠普 Folio G1 配备了一块 12.5 吋的屏幕,比 12 吋的 MacBook 稍大一点点,屏幕的左右边框很窄,但下边框稍微宽了点。
值得一提的是,Folio G1 还是除了微软 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 之外,少有的支持 Windows Hello「刷脸」登录系统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一个用过了就再也回不去的功能。
Folio G1 的分辨率有 1080p 和 4K 两种,4K 版应该还没有在中国地区上市,即使能买到了,我们也不建议大家买 4K 版 Folio G1,因为 4K 屏会进一步拖累续航,在这个尺寸上对观感的提升也不明显。
实际的显示效果上,我们使用的这部 1080p 的版本表现还不错,屏幕的亮度、色域都没什么问题,优于我们之前测试的 ThinkPad X1 Carbon,略逊于配备 Retina 屏幕的 MacBook 和微软 Surface Book。惠普 Folio G1 默认的 DPI 为 150%,在 Chrome、微信等已经针对高分配优化过 app 中,正常距离观看几乎看不到像素点。
Folio G1 的屏幕最大开合角度可以达到 180 度,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场景,但屏幕转轴的阻尼有点太小了,握住键盘来回晃几下,Folio G1 的屏幕角度就歪了,使用触摸屏时需要「捏」着屏幕或者用另一只手扶着,要不然屏幕就会来回晃啊晃的。
这里我们要特别赞美一下 Folio G1 的键盘,它并没有像 12 吋 MacBook 那样为了追求极致轻薄而大幅牺牲键盘手感,Folio G1 依旧维持了「正常」的键程,按键反馈也很干脆。
在 Folio G1 上打字,不会感觉和普通的轻薄本上有多大的区别,更不会像 12 吋 MacBook 那样,码两小时的字就有种要砸电脑的冲动。此外,Folio G1 的键盘还内置了背光,并拥有一定的防泼溅能力,不小心沾上一点水也不用担心。
Folio G1 搭载了来自 B&O 的音效系统,在预装的 Bang & Olufsen Audio Control Panel 中,可以调节扬声器和耳机的音效、优化语音通话时的降噪效果。
打开 B&O「音频增强」后,音乐的低频量感会明显变多,人声更为突出,在使用耳机时能明显感觉到声音的变化。这种调音可以往往可以更容易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耳朵,其实大多数的 PC、音乐播放器、手机上内置的看着很高大上的音效基本都是这个路子(Dirac HD Sound 这种针对不同的耳机和听音环境进行逐一修正的音效除外)。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加料」的声音,测试几分钟后直接关掉了。
Folio G1 的扬声器表现也还不错,和 12 吋 MacBook 基本处于同一水准,在这个厚度的笔记本电脑中,几乎找不到比这两款产品更好的扬声器了。不过由于 Folio G1 的扬声器位于底部,如果把电脑放在床上这种柔软的表面使用,会明显影响声音表现。
勉强「够用」的性能
惠普 Folio G1 采用了轻薄本中常用的酷睿 M 处理器,优点是功耗低、不需要散热风扇,缺点是性能有限。
具体来说,酷睿 M 满足日常的上网、聊天、码字是没啥问题的,但如果你的使用强度较大,比如开上 30 多个 Chrome 标签,同时用 Flash 看高清在线视频,再开个 Lightroom 修修图,电脑偶尔就会一顿一顿的了。如果你使用电脑的环境温度较高,电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热,CPU 会为了保证安全而强制降频,这种卡顿感会更加明显。
当然,这并不是惠普的问题,但凡是用酷睿 M 处理器的产品都是这个样子,即使是预装 macOS 系统、硬盘读写速度更快的 12 吋 MacBook,「该卡」的时候还是照卡不误。
散热方面,和 12 吋 MacBook、华为 MateBook、戴尔 XPS 12 等采用「酷睿 M + 无风扇设计」方案的产品类似,惠普 Folio G1 的散热也不够出色。在夏天超过 25 度的室内使用,用上十来分钟就能明显感觉到底部发热。目前看来,虽然的确可以不用风扇就搞定酷睿 M 的散热,但想把散热做好还有比较大的难度。
惠普 Folio G1 的电池容量为 38WHr,比今年的新版 12 吋 MacBook 略小(41.4WHr),比华为 MateBook 大一些(33.7WHr)。配套的电源适配器最大功率为 45W,关机状态下,经过 30 分钟,从 20% 充到了 49%。值得一提的是,Folio G1 的电源适配器支持 5V、2A 的输出,可以直接给采用 USB Type-C 接口的手机充电。
在我日常的使用中,主要是码字、Chrome 上网,偶尔看看在线视频、修修图,惠普 Folio G1 大概能坚持 6 个小时。我们使用默认的性能策略,屏幕亮度设为 75%,使用 Chrome 播放搜狐视频的美剧(超清),半小时后 Folio G1 的电量从 87% 掉到了 74%。
放在 Windows 轻薄本中,这个数据并不差,如果把浏览器换成 Edge 续航还会更好点,但和能连续用上 10 个小时的 12 吋 MacBook 相比,Folio G1 就要逊色不少了。
最「MacBook」的 Windows 笔电
目前 Folio G1 正在销售的有三个版本,售价比较合理的是中配版,具体配置为 M5-6Y54、8G、512G SSD,售价为 9999,而配置几乎完全相同的 12 吋 MacBook 售价为 11288。
从产品上看,这两款产品各有优劣。惠普 Folio G1 多了一个 USB Type-C 和触摸屏,键盘手感也更好,而 12 吋 MacBook 拥有更优秀的续航和稍好一点的屏幕,在重量、厚度、做工等方面,二者处于同一水准。
如果你想买一部极致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但又对 macOS 系统不感冒的话,或者是像我这样实在忍不了 12 吋 MacBook 的键盘的话,Folio G1 应该是目前最好的替代方案。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酷睿 M 处理器的性能有限,再加上不太方面的 USB Type-C 接口,惠普 Folio G1、12 吋 MacBook 这类超轻薄笔电不太适合作为主力的 PC 使用,它更适合在外出办公、旅行时作为备用机,当然,这款「备用机」可一点都不便宜。
除了这款定位于商务本的 EliteBook Folio G1,在惠普的消费级笔记本中,还有一款同样定位「极致轻薄」、设计更为「浮夸」的笔电——Spectre 13。
Spectre 13 配备了更大的 13 吋屏幕以及性能更强的酷睿 i 系列处理器(低电压版),机身厚度只有 1.04 厘米,比 Folio G1 还要薄,重量也只有 1.1 公斤。但相比 Folio G1,Spectre 13 的整机尺寸要大不少,续航表现也要逊色一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购买。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 C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