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无尽之门”人类基因太空载荷项目(以下简称“无尽之门”项目)研讨会召开。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一行参观考察国家基因库并与与会人员就人类未来、宇宙等话题进行探讨。
经过近两年的策划和准备,“无尽之门”人类基因太空载荷项目于近日启动。该项目计划由华大基因完成人类基因样本的提取与制备,并拟通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供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机会进入太空。这将为实现现有技术条件下基因样本在宇宙空间的长期保存及国家基因库的基因存储提供一种补充手段。
“无尽之门”项目将率先尝试人类基因样本在宇宙空间的长期保存,本项目的第一批参与者有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物理学家李淼、“无尽之门”项目发起人陈实等。首批被提取的细胞样本由华大基因制备成基因冻干粉末,并密封于特制的微型隔热防辐射基因保存舱体内,择机随长征火箭末级进入不影响其他航天器工作的中高轨道长期运行。
“无尽之门”项目中,实现长期保存的基因舱体一般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随长征火箭末级运行,而在特定任务条件下,基因舱体也会进入行星际空间,成为一个“太空漂流瓶”。
在现有的科学技术下,人类尚不能如刘慈欣著作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的那样,相比只通过运送大脑的形式完成远距离太空旅行,在宇宙空间保存和运送人类基因就成了一种更具备可行性的新设想。在纪录片《远征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中,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表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必须去别处闯出一片天地。霍金本人就很想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早先已开始进行相关训练。他希望大众也能对太空充满兴趣,因为太空将是人类未来的容身之处。目前,能够有机会直接去往太空旅行的人并不多,而把个人的基因送入地球周围宇宙空间的轨道上,甚至化为“太空漂流瓶”去往更遥远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就可以成为一种有可能面向大众的,实现个人太空“存在”和“旅行”的方式。经过我国生物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人类基因在太空中长期保存和远距离运送的设想即将在本项目中成为现实。
从已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上的镀金唱片,到去年才公布了设想的突破摄星计划,人类在进入航天时代以来的每个时期都在以各种方式尝试着这看似遥不可及的太空开拓活动,这些尝试也是全人类探索精神的延续,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意义。在这众多尝试中,作为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项目,“无尽之门”项目必将在人类太空开拓史上留下鲜亮的一笔。
通过“无尽之门”项目的设想和实施,我们希望生物与航天科学技术知识更加普及,这将激励人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将地球浩瀚生命中最珍贵的生命蓝图送入宇宙,使其在远离人类影响的环境中获得长期的保留,这对于人类这个目前已知的唯一的智慧我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尚辉、“无尽之门”航天科技创始人陈实、子韧安欣投资管理公司CEO李冰出席了此次活动,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等予以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