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S8 只是开始,今年会有更多「量产概念机」上市
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2007 年是一个分水岭。
在这一年,乔布斯带着集 iPod、互联网通讯设备、手机于一身的初代 iPhone 把智能手机带入了「现代社会」,同时也将「正面大屏幕 + 直板设计」确立为现代智能手机的基本形态。
在这之后的十年里,虽然智能手机在整体的形态上始终没有脱离初代 iPhone 定下的这个大方向,不过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是做了很多创新,比如 iPhone 4 的金属中框 + 双面玻璃设计,三星 Galaxy S6 edge 的双曲面屏幕。
而这一次,创新的核心点变成了屏占比,具体的关键词有三个: 全面屏、全视曲面屏和光学指纹。
关键词:全面屏,代表产品:小米 MIX、LG G6
全面屏是小米在发布 MIX 时提出的一个名词,用来形容其超高的屏占比。现在来看,全面屏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它一方面说明了手机的屏占比高,「全面」都是屏幕,同时还巧妙地避开了「无边框」这个文字陷阱。
在这之后,除了小米,消费者和不少行业内的人员也开始习惯用全面屏来描述来描述小米 MIX 这种超高屏占比的设计。
其实全面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早在 2014 年,夏普就发布了拥有三面超窄边框、屏占比很高的 Aquos Crystal(上图),但夏普的几代 Crystal 系列手机在配置、基础体验、销售渠道上都多多少少有些毛病,产品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展示阶段。
直到去年年底小米发布小米 MIX 之后,小米在全面屏(用的是夏普的屏幕模组)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创新的全陶瓷机身和陶瓷声学系统,并且在配置上没有任何妥协,这才算是重新「点燃」了全面屏这个卖点。
随后,在今年 2 月底的 MWC 上,LG 发布了同样采用全面屏设计,不过屏幕尺寸(5.7 英寸)更加贴近主流用户的 LG G6。
相比「常规」的屏幕设计,全面屏设计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在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明显缩小整机尺寸,让大屏手机做得更小。在使用过程中,更高的屏占比也可以获得更震撼的观感体验。
可能更重要的是,在夏普、LG 等屏幕供应商的努力下,基于 LCD 面板的全面屏现在已经不存在太多量产上的困难(小米 MIX「难产」是因为全陶瓷机身,和屏幕无关)。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能看到不少类似小米 MIX 或者 LG G6 这种全面屏设计的手机上市。
关键词:全视曲面屏,代表产品:三星 Galaxy S8 / S8+
全面屏在收窄边框、提高屏占比的同时,也意味着屏幕显示区域和手机中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少,这有助于提升视觉观感,不过对手机的握持手感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是因为 边框收得太窄之后,手机正面的玻璃盖板和中框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做出足够圆滑和自然的过渡 (过去的三代 iPhone 就不惜通过边框「跑马」的方式来保证手感),进而影响手机的握持手感。
如何在使用全面屏的前提下让手机握起来依旧舒适和圆润?在刚刚发布的 Galaxy S8 / S8+ 上,三星就提供了一种几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全面屏 + 双曲面屏,三星把这种设计叫做 Infinity Display,中文翻译为「全视曲面屏」 。
相比三星的上一代旗舰产品 Galaxy S7 edge,Galaxy S8 / S8+ 在继续收窄左右边框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了上下「额头」的宽度,再通过拉长屏幕、屏幕边缘使用圆角切割等方法,从而获得了足以媲美小米 MIX 的屏占比(注:小米 MIX 的官方屏占比是 91.3%,S8 / S8+ 是 84%,不过按照「屏占比 = 实际显示面积 / 整机面积」计算,二者的数据其实差不多)。
在这一基础上,由于采用了双曲面屏幕,Galaxy S8 / S8+ 的屏幕边缘可以和略带弧度的中框完美衔接在一起(这是屏幕面板不能大范围弯曲的 LCD 全面屏方案做不到),再加上和屏幕玻璃盖板对称的 3D 玻璃后盖,让 Galaxy S8 / S8+ 在保留全面屏优点的基础上,多了小米 MIX 和 LG G6 所没有的圆润和顺滑的手感。
不过相比起小米 MIX 和 LG G6 上基于 LCD 面板的全面屏方案,Galaxy S8 / S8 这种基于柔性 OLED 面板的全视曲面屏方案在产能上的问题要严重很多。
目前除了三星,唯一一家可以量产柔性 OLED 面板的供应商是 LG,不过 LG 的产能非常有限并且在显示效果上距离三星还有差距(具体可以参考小米 Note2)。 换句话说,现在想做出来全视曲面屏,就只能从三星那里买屏幕。
这件事在 2016 年或许还行得通,不过在 2017 年,随着苹果拿下了三星绝大多数外销 AMOLED 面板的产能(我们得到的数据是三星今年 AMOLED 面板总产能的 40%),再加上三星自家 Galaxy 旗舰对 AMOLED 屏幕的消耗(预计也是 AMOLED 总产能的 40%),大概只剩下 20% 的产能可以留给 OPPO、vivo、华为、魅族等厂商来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再考虑到全视曲面屏在手机 ID 设计、内部结构堆叠上带来的额外困难,至少在 2017 年,除了刚刚发布的 Galaxy S8 以及下半年发布的 Galaxy Note8 和 iPhone 8,我们应该很难看到第三家采用全视曲面屏的手机厂商。
关键词:光学指纹,代表机型:暂无
从 iPhone 5s 做出第一个真正好用的指纹识别开始,关于「指纹识别模块应该放哪里」这个问题,手机厂商经过了很多的尝试。目前,除了 Google、LG 等少数厂商还在坚持后置指纹、索尼在使用侧面指纹,绝大多数手机厂商已经将前置指纹作为了「标配」。
不过在采用全面屏 / 全视曲面屏的手机上,由于手机的「下巴」太窄,没有地方留给前置指纹。于是,三星 Galaxy S8、LG G6、小米 MIX 这三款全面屏手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后置指纹。
那么能不能在使用全面屏 / 全视曲面屏的情况下,继续保留前置指纹?解决方案就是光学指纹。
某考勤机的广告
光学指纹也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考勤机、门禁上用就是光学指纹方案。它的大致原理是在手指按在采集器上后,内部的光源会将光线打到手指上,经过手指反射后汇集到 CMOS 或 CCD 上,从而获得指纹图像,整个过程有些类似用数码相机拍照。当然了,把考勤机、门禁上的光学指纹移植到手机上,需要在体积上做大幅度的缩减,不过大致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相比传统的电容式指纹和超声波指纹, 光学指纹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穿透较厚的玻璃盖板后依然保持优异的性能,因此可以成功做到屏幕下方 ,让手机得以在采用全面屏 / 全视曲面屏的情况下,保留前置指纹识别。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额外注意。在光学指纹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通过内部的光源来发射光线,因此光学指纹方案需要包含光路系统。而在手机中,具备自发光特性的 OLED 面板恰好可以充当光路系统,这也是手机这种如此小体积的设备上实现光学指纹的一个先决条件。 因此目前所有的手机光学指纹方案都是基于 OLED 面板的,LCD 面板是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即使光学指纹方案能量产了,买不到 OLED 屏幕的话还是白搭。结合上面提到的三星 AMOLED 在产能上的巨大问题,一时半会恐怕三星、苹果之外的其它手机厂商还无法用上光学指纹。
汇顶科技和 Synaptics 都已经发布了自家的光学指纹方案,但目前还没有搭载光学指纹的产品上市。而根据韩国媒体 Investor 的爆料,三星 Galaxy S8 本来是有望成为第一款搭载 Synaptics 的光学指纹方案的机型,三星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过由于开发进度比预期的慢,最终没赶上 Galaxy S8。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上市的 iPhone 8(来自苹果 2012 年收购的 Authentic)和 Galaxy Note8(来自 Synaptics)将成为第一批搭载光学指纹模块的智能手机。
未来会有更多「量产概念机」上市
全面屏设计让智能手机在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明显缩小整机尺寸。在这个基础上,基于柔性 OLED 面板的全视曲面屏可以让手机在保留全面屏优点的基础上,同时获得了更加优秀的握持手感。而即将到来的光学指纹则让手机则在全视曲面屏的基础上,通过将指纹识别模块置于屏幕下方,得以保留前置指纹识别。
网络上可以找到无数新 iPhone 概念图
这些创新将会让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在短期内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本一些出现在概念机中的设计会实打实地出现量产机中。不过另一方面,受限于 OLED 面板短缺以及光学指纹在初期较高的技术门槛,「量产概念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只是苹果、三星的「双城记」,其它手机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推出媲美这两家的产品,对于那些寄希望于在高端市场挑战苹果和三星的厂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消息。
不过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大可不必考虑这么多,耐心期待接下来的产品就好了。小米 MIX、LG G6、三星 Galaxy S8 / S8+ 都还只是开始,未来几个月内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量产概念机」上市,想想还挺让人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