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高达 100 万的 AI 产品,有钱人排队求买,为什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帝王将相到亿万富豪,永生一直是掌握权力和财富的人类金字塔尖阶层的执念。过去他们把财富投入到虚无缥缈的寻仙问道,以及延年益寿的生物科技,而随着AI的出现,赛博永生引起了富豪们的兴趣。

近日,笔者接触了石榴科技创始人Frank,他做了一款未来有望实现「数字永生」的产品——从记忆承载-思想复刻-意识上传-最后到数字永生,高达100万的售价,却已有10多位70岁以上的香港富豪为之买单。

这款名为「意识永藏」的产品,通过定制个人化小模型,可以将一个人的记忆、经历和生活故事转化为数字化的个人记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展示,而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并且能够随着时间不断更新和扩展的个人历史档案。

在具体的产品交付上,「意识永藏」有三方面的内容,包括个人的记忆库、基于个人记忆数据训练得出的个人分身小模型以及一个数字形象或者个人传记的外化效果呈现;在交付形式上,项目采用本地部署方式,将交互系统集成到用户的电脑中(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小型AI模型),形成一个网页形态的个人化产品。

就是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产品,为什么能让精明的香港富豪豪掷百万?Frank给我们讲了讲背后的故事。

 

数字永生——用AI传承家族记忆

 

「意识永藏」这个项目,最初来自Frank一个朋友的执念。

朋友是福建闽南人,是对家族记忆传承,对家谱、对祠堂有一些执念在的,有次闲聊中朋友找到Frank,问他能不能用 AI 的方式把家族记忆比较好地留存下来,最好能超越传统纪录片、传记或家谱的局限,实现将家族记忆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永久保存的方式,「实现一种数字化的永恒」。

Frank之前和团队做过虚拟陪伴类产品,相当于 agent 平台,他想到可以朋友的执念可以通过类似思路实现,只不过是更加个性化,即个人记忆库+小模型。

大概思路定下来了,接着就是具体操作。首先是采集信息,接着是调试定制模型,最后是效果外化。

信息采集是项目的基础环节,分为线下访谈和线上全天候数据收集。

线下部分,通过八次面对面访谈,团队对用户进行详细的问询,拍照记录,并通过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个性化习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尽量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线上部分则通过全天候的数据收集工具实现。团队为用户设计了一个包含268个问题的题库,日常可以通过智能耳机进行录音。当耳机提示时,用户只需轻声回答问题即可。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采集方式,保证了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后续模型的调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信息采集后,团队会根据每位用户的需求,调整和优化AI模型的个性化配置。 调试不仅仅是对模型的技术调优,更是对用户行为和习惯的深度匹配。

最后的效果外化即产品交付上 ,可以理解为属于用户的本地部署版的专属ChatGPT,譬如「某某GPT」。

从信息采集到产品交付包括后续服务,「意识永藏」的项目周期长达十年。在项目初期,团队一度低估了实现个人记忆复刻的复杂性,本来以为三个月或一年时间就能完成。

随着项目推进,团队逐渐意识到,要做到对思想的复刻、意识的上传,甚至是基础的个人记忆还原,远非短期内能够实现,就像传记作家撰写人物传记一样,往往需要数年的深入采访和跟踪。所以后来团队决定将服务周期延展至十年,以确保达到理想效果。

十年的服务,要收多少钱?

Frank给出的答案是——理想状态是200万,一个100万包括前期的数据和模型的搭建,另一个100万则包括后面10年每一年的信息更新和持续服务。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不低甚至昂贵的价格。但这个项目本身就不是瞄着大众人群推出的,而是对准了70岁以上的香港富豪这个群体,他们大多经历了上个时代周期的繁华,财力雄厚,每年在保险、养老及高端服务上的支出巨大——仅保险一项,他们的年花费就超过50万元,私人医生费用在100万到200万元之间,而财富管理的年支出也在一两百万。

售价高达 100 万的 AI 产品,有钱人排队求买,为什么?

 

对于对高端定制服务有着强烈需求的他们来说,「意识永藏」正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记忆复刻的独特选择。对他们而言,再花一两百万来给记忆上一道保险并不昂贵。

但一两百万毕竟也是7位数的消费,一个仅仅只有五人左右的95后团队,到底是怎么打动这群富豪的?

关键还是在于情感需求的满足。

Frank讲述了一个客户的故事。一位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退休多年,之前已经进过 ICU 病房,子女又因为他的身后事纠纷不少。

想到身体每况愈下,时间所剩无几,老教授想尽可能地在生前多留下一些东西,一来满足对子女的一些心理亏欠,二来也想好好回看自己过去这一生的路。

在进行完前期的信息采集和初步的模型调试后,团队用可灵大模型给老教授生成了一些和儿女相处的温馨的视频片段,看完之后老人忍不住掉泪,往日时光已不可追,但AI竟然可以如此逼真地还原过往,带他回去看了一眼。

不止如此,在跟产品对话的过程中,老人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机械化的产品,而是一个永远在倾听、在支持他、理解他,永远站在他的立场的一个温柔且温暖的拟人化存在。

不光是AI实现的情感需求的满足,团队采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陪伴。Frank 说起跟客户的沟通过程,「有一些对我们总是笑眯眯的,特别想让我们去做客,去聊天,其实也是一种陪伴」,客户享受这种被热热闹闹的一群年轻人围着做采访,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到好奇的感受,Frank 也能理解,「被看见是一种最大的尊重。」

对这些年事已高的老年富豪来说,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充斥在生活里的巨大的落寞才是更重要或者说更沉重的存在。

他们年轻时多数在各自的事业上颇有所为,但随着年岁渐衰,过往投射在身上的注视与光芒逐渐退去,而Frank及其团队围绕着他们,对他们的过往好奇,一些他们本已经做好准备带进棺材里的故事,被人关心,被人在意,他们诉说的过程,也是一种过往经历焕发新的活力的过程。

Frank及其团队持续给到这些老年人的情感陪伴,使得后者逐渐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和一般的甲乙方之间的信任感不同,他们的这份信任感上,多了一些情感依赖。

 

百万级AI产品的背后:技术占比只有10%?

 

笔者最初注意到这个产品,是被客单价百万的 AI 产品这个名号所吸引。毕竟现在市面上似乎很少有做到这么高客单价的AI产品?

但与Frank交流下来发现,AI在这款产品中发挥的功能可能只占比10%-20%,「我们现在对AI的利用还比较初期,集中在利用模型将将用户的语音转换成文本,以及通过文本到语音(TTS)技术来训练和模仿用户的声线和语调。」Frank告诉极客公园。

在模型调试定制环节,「意识永藏」底层模型使用的是被称为「价格屠夫」的DeepSeek,后者是幻方量化旗下深度求索推出的开源大模型。

在众多大模型中选择DeepSeek,价格原因之外,也是因为项目是围绕个人记忆检索与反馈构建的,对于基础模型能力的要求并不苛刻,DeepSeek能够通过提示词引导,准确检索信息并进行相关性反馈,已经足以完全满足需求。

要求比较高的环节在于对心理、情感表达的识别与反馈,毕竟每个人的情感与人生经历迥异,使得这使得模型在表达个体独特的情绪和情感时,面临更高的挑战。

为了精准捕捉这些微妙差异,团队一方面把Prompt优化得足够具体,使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团队对模型进行了细致的微调,例如,通过设定特定情感的触发临界值,使系统能识别并模仿用户的情绪反应。

此外,团队还对个人的口头禅、语言习惯等细节进行了调校,确保模型在交互中更加贴合用户的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

除了高昂费用的噱头,这个项目更长远的意义在于: AI的出现,对于个人信息的记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相比于过去单调的信息存储式的记录形式,如自传式书籍、电影等,AI实现了互动的重塑,它让记忆不再只是静态的片段,而是可以对话、追问的对象。

即使某些记忆开始模糊,AI也能帮助检索并给予反馈,带来一种情感化的互动体验,这正是传统记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并且,多模态技术还能让记忆变得更为生动:声音可以被复刻,影像和视频也能被重现。

借助AI技术,回忆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让那些过去的瞬间仿佛历历在目。但这些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属于Frank团队难以复刻的差异化优势,可能换一家公司采用类似的思路,也能做出大差不差的产品。

那「意识永藏」的壁垒是什么?

答案可能 是渠道。 Frank 没有去卷大多数人正在争夺的主战场,而是选择了一个小范围的需要高度定制化服务的细分领域,后者获客非常艰难,毕竟高净值人群对服务的选择会更挑剔,Frank现有的客户也基本来自客户小圈子里互相介绍而来,这种渠道壁垒,决定了其模式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

现阶段,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的AI产品并不多,何况是百万级客单价的AI产品。但Frank通过精准定位以及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借助AI在内的技术手段,成功让客户买单百万级产品。

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极端的AI商业化案例,但也可以看出,在当下, AI 要产生价值,就是要对齐到有支付能力的明确需求。

 

头图来源:Midjourney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